斯金纳强化理论在小学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2018-02-24 13:04海南省东方市铁路小学李月霞
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斯金纳惩罚原则

□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小学 李月霞

强化理论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赫西等人提出的一种不同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的一种理论。他通过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白鼠踩压杠杆可得到食物的实验,得出结论:动物为达到某一目的,主动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当行为可为自身获益时就会重复该行为;行为不利时,就会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他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并把这一理论从动物推广到人类的行为研究上。强化就是对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行为发生之后有助于该行为出现频率增加的过程。斯金纳把人的行为分为两种:一是应答性行为,生而具有的本能行为,是环境对人的作用;二是操作性行为,是人有目的作用于环境的行为。斯金纳认为大多数人的学习是操作性行为,因此可通过强化来控制。因此,针对小学中高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特点,可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来对其进行控制,以提高课堂管理和教学效果。

一、强化的类型

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积极性强化和消极型强化)。

行为会带来一定的后果,这些后果又会影响下一步的行为,当行为的后果导致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时,正强化就发生了。例如:课堂上某同学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奖励她一朵小红花。那么这种认真听课回答问题的行为就受到了正强化,小红花就是正强化物。在学校课堂管理中,正强化多用于塑造学生新的行为。学生偶然的某一行为得到教师的强化,那么这一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强化次数越多,行为出现的概率就越高,而且会带来两种影响:一是带动更多的学生对这一行为的模仿;二是学生根据这一经验会主动塑造新的行为,以期望获得教师的肯定。

负强化就是对于符合期望的行为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出现的频率提高。例如学生没有完成课堂作业,老师要求他每节课课后休息时间是别的同学的一半,如果下节课课堂作业能够准时完成,课后休息时间会在一半的基础上增加两分钟。学生准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就得到了负强化,休息时间就是负强化物。负强化多用于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常与惩罚配合使用,都是为了使不好的行为得以矫正。

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儿童行为的规律,对学生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对学生不良的行为加以修正和改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通过不断地强化,使课堂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课堂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连续性原则。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分类理论中,强化被分为连续式强化和间隔式强化,在课堂管理中,什么情况下实施强化才能达到最优效果,发挥出最佳作用?当学生作出一个正确的行为,老师及时给予强化,正确行为就会重复出现。例如,课堂上A同学积极回答问题,老师表扬他勤于思考;该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老师也及时给予肯定。长此以往,A同学就会形成对学习积极认真的态度。如果老师觉得学生完成作业是理所当然,没有对学生的行为即时强化,学生可能就会认为课堂上积极表现很重要,课下作业不太重要。那么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行为就会消退。经过强化的行为会重复出现,当强化消退或间隔时间长时,行为就会消退。因此,课堂管理中,老师应遵循强化的连续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人是具有个性的主体,孔子早有“因材施教”的教学经验总结。学校课堂管理中强化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性别、年龄、经历、能力、家庭环境等都不同,所需要的强化物和强化方式也应不尽相同。小学中高段学生心理和低段学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他们不再像低段学生关注相对幼稚的强化物。有的学生重视物质强化,有的学生可能更重视精神奖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区分情况,采取不同的强化。例如同时完成作业,一位学生乖巧听话,经常获得老师的表扬,老师给予一支笔和笔记本作为奖励;另一位学生很少获得老师的表扬,甚至会有批评,老师会给予言语的肯定。如果老师采取同样的物质奖励或言语肯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前者的积极性。前者经常性的积极行为和后者偶然性的积极行为,必然不能是同样的强化。强化对象的不同,采取的强化也应不同,老师要慎重思考,做到既恰当又具有差异性的强化。

3.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不只要求教师强化要及时,还要求教师把强化及时反馈给学生,采取某种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已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并给出了肯定或否定的评判。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不予及时强化,而是一段时间之后才做出强化;或者作出评判后,没能使学生感知到强化,当学生感知强化时,对自己获得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已无行为最初发生时记忆深刻。及时反馈也是强化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定期的反馈会使学生了解自己阶段性的自我成长,为下一阶段自己行为的发展制定正确的方向。正确的行为,学生会在下一阶段中继续保持;错误的行为则会减少出现的频率。

4.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原则。在课堂管理中,正强化的效果要优于负强化,但也不能只用正强化,应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对学生多用肯定鼓励的强化态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变学生对班级、老师、学习的态度,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发展自我能力。采用负强化时要慎重考虑,尤其是实施惩罚时,要把握一个度,负强化的度如果控制不好,轻者起不到强化作用,重者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行为的矫正。斯金纳认为惩罚不是一种理想的改变行为的方法,只是抑制某种行为的发生。惩罚必然会带来不良情绪,惩罚不当时甚至会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强化作用,还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反抗心理,同时要在实行惩罚后强化正确的行为。例如学生考试分数低,老师罚其抄试卷错题,单纯的抄试卷并不能起到强化作用,老师应帮助分析低分原因,是粗心还是知识掌握不够,然后就其正确的行为给予积极强化。

理论联系实践,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应用于小学中高段的课堂管理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发展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最终促进课堂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斯金纳惩罚原则
Dr. Skinner and Hungry Pigeon 斯金纳博士与 饥饿的鸽子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下的幼儿语言教育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重思自由
真正的惩罚等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