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思考

2018-02-24 18:54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
新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微观动画化学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 郑 媚

一、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显而易见,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本身的教育优势,另一方面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需要。

1.运用微观动画模拟,探秘化学原理,促进学科本质理解。

化学是在微观的层面上,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因此,化学学科中的许多理论和概念是抽象、难以直接观察的,化学中一些微观反应也属于宏观无法观察、无法测量的变化。对一些较复杂的抽象观念和理论,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认识过程中,需要形象的思维奠定基础。微观动画模拟可以促进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发展,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与本质。例如,运用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微观醋酸分子的电离和离子结合的过程;再如,运用flash动画解释氧化还原反应微观过程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等。可见,对于微观化学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任何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2.运用实验录像或虚拟仿真实验软件替代难操作或危险有毒实验,揭示化学现象,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些化学实验的反应速度很快或很慢,难以在课堂上操作、演示或是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毒性等。例如,氯气的制备及化学性质、甲烷的取代反应、苯的溴代实验、苯的硝基实验等,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或利用实验软件模拟仿真实验动画等展示。其中播放实验录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可灵活放大或缩小,可加快或减慢化学变化细节,从而将这些化学的形象过程,生动展示给学习者,增强实验观察能力,促进理解;而虚拟化学实验仿真教学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有效推动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高度,进而创造了学习者具有可操作、可视性、可评价等一体化的便利学习环境。

3.运用信息网络平台,拓展化学科学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在“苯”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成以“煤的形成”到“苯的发现”,再从“苯的结构”到“苯的未来”的主线微课资源,让学生重温科学家的发现及研究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智慧;再如,笔者在有机合成教学中,呈现信息网络平台上不同学者自主创新的丰富的有机合成路线,拓展学生视野,使其感受多样的有机化学合成设计风采。

4.运用数字化传感技术等CAI多媒体教学,探寻化学学科内核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年6月,我校开展了主题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展示课,王老师借助传感器技术手段探寻生物体内pH,实现以微窥宏;利用数字实验,让数据“说话",提升证据信度;通过分析处理数据、培育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正面信息素材、培养社会责任感。

可见,数字化技术日趋完善,能够实现快捷、精确、直观地呈现实验过程及数据,让常规实验中发现不了的规律得以呈现,让本真的实验现象清晰地“证据”展示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推理方式,[1]有效培育学生的思维成长和学科核心素养。

5.运用智慧云平台和各种学习APP,创设丰富的互动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容量。

智慧云平台拥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如预习成果储存功能、远程控制功能、手机展台功能、计时功能、随机点名功能、数据评价功能、习题推送功能。这些智慧技术与功能记录着学生思维过程与成长的路径,辅助教师甄别和反馈学生学习的状态与成效;另外,“学霸君”、“网易公开课”、“化学虚拟VR”、“超星阅读器”等多种学习app的出现,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软件创设丰富互动的学习方式、解决学习的疑问,同时实现碎片化、针对化、个性化、综合化的学习效果,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以外的学科文化内涵与魅力。

二、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注意事项

1.微观模拟过程不是真实情况。

化学反应原理并不是flash动画所呈现的简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简化复杂的反应原理,通过动画将关键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但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化学反应原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使用时需要与学生说明清楚,并且在恰当的时间引入。

2.实验录像不能代替真实实验。

观看实验录像使学生缺少参与动手实验的过程,在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上有所缺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所有的实验都放实验录像,我们要尽可能创设学生探究的平台与动手实验机会,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完善学习技能体系。

3.信息网络的过分使用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信息网络方便学生即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但过度使用,学生产生依赖性,遇到问题不愿意勤加思考,立马查阅答案,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形成和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之间彼此交流解答,才能相互促进学习成绩提高。

4.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全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过渡依赖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并不一定比传统教学方式要好。如过渡依赖多媒体,教学可能会变成照着屏幕念字的过程;缺乏板书设计,教学就会缺乏引导学生一步步建立科学思维过程,缺乏给予学生思考、消化和沉淀的时间,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又如直接下载别人的课件或试题使用,教师就会造成自身的课堂教学及对学情诊断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不能走极端,同时还应时刻关注学情,科学备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及诊断评价。

三、化学教师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1.要不断地学习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并提升相关技能。

作为化学教师应时刻关注和学习新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发展,努力学习新时期的CAI教学技术和基础操作技能。比如,下载各种化学资源、智慧平台技术、微课制作技术、化学软件编辑技术、化学手持技术等等。只有不断学习及使用,化学教师才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变革,才能创造出更加多元化且有价值的教学课程。

2.依托智能系统和团队协作,构建化学信息资源库。

资源库的建立是推动化学教师的成长和教学风格铸就的必经之路。教师应努力需依托智能系统,打造自身个性的教学资源,并用学习、甄别、汲取他人教学资源的思维,反思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其次,依托科组团队协作,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录制相应的微课视频,丰富校本化学信息资源库,用团队协作精神实现教师命运共同体的跨越式成长。

在化学教学融合信息技术的今天,教师的作用在发生变化,逐渐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如何站在时代的潮头,用科技撬动学科生机,用智慧蕴育教学朝气,彰显“思维对话”型的化学课堂人本精神,[2]真正实现“1+1=2”的效益,我们仍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及反思!

猜你喜欢
微观动画化学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微观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