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2018-02-24 18:54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林位顺
新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生物学生物信息技术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 林位顺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一、运用信息技术给生物教学带来的优势

1.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抽象事物直观展示。

(1)从微观到宏观。初中生物课《种子的萌发》只从文字和静态的图片给予展示,好多学生无法理解种子从萌发到成长的过程,用实验演示的话,需要很长时间,又不易观察其生长的详细过程,教师对此无从下手。但使用信息技术后,将种子萌发的各个时期用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种子从萌芽到生长,种子中各部分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栩栩如生地显示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理解,又能详细描述其变化过程。

(2)从静态到动态。在讲《血流——流动的组织》一节时,教师只能强调血液是一种组织且可以在血管内流动,学生不理解血液是如何流动的,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血液循环系统,则可直接观察到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准确长效。

(3)可穿越时空界限。课本讲爬行动物时,老师无法用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又不能将大型的爬行动物拿到教室来展示,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爬行动物,还可以展示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让学生领略当时爬行动物生存的环境和种类,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现在地球上爬行动物种类减少的原因。

2.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教师更能灵活的驾驭课堂。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可以跨越时空隧道。例如,在讲生物进化和生命起源问题时,受课本和大脑思维的限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怎么也讲不清,怎么也听不明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以使远古画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生动而好奇,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起源如此漫长,进化过程如此曲折,从而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直观化。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两种模式

1.信息技术演播模式。

运用这种多媒体系统进行生物学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有效地突破各种生物学教学难点。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化抽象为形象。自然学科中的很多规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学习重点和难点所在。中学生在观察时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事物的演变不利于教学。如《光合作用》主要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从气孔吸进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欢快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2)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

(3)改进信息的转换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生物学知识有的抽象性强、有的综合复杂、有的时空跨度大,难就难在这些知识信息不能直接被学生感知。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这些信息通过转换变成光、电、磁等信号,并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使事物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同样能够化慢为快把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的生物学过程在几分钟内播放出来,如花的开放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解释,等等。

2.信息技术网络模式。

网络化教学是指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等三大资源,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同时网络化教学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多种途径,如可以通过E-mail、聊天室、电子论坛、BBS等方式实现网上讨论、答疑、网上作业等学习形式。

基于对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再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在生物学网络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教材中网上资源丰富又比较开放和新颖的部分如遗传、生命起源、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等内容,作为学习内容来进行网络化教学。

三、生物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适度运用多媒体。

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转变是关键。要在现代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滥用多媒体的现象,要兼顾传统教学媒体,使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而且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3.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握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手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的作用只能是“辅助”,它的价值也只能是作为一种为所用的教育手段而存在。为此,应做好以下两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如何把多媒体课件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的“串”为一个整体,教师的“导”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已是非常的丰富了,就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导”得好,则是一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反之,只是一个生冷的“拼盘”。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多媒体教学中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信息技术正在课堂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知识的生产方式和复制方式的变化正在影响着我们认知方式。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教科书中只能用静态的图片、苍白的文字来说明,使活生生的生物好像失去生命力,而微观的现象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又无法看到,抽象的知识无法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填补了这一缺陷。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使生物学知识突然间变得生动有趣,也拉近了生物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性、娱乐性、新颖性结合在一起。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只有根据学科教学需要,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把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生物学生物信息技术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