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课堂从学生的“伪参与”开始

2018-02-24 18:54海南省海口市英才小学符碧玲
新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座位课堂教学

□海南省海口市英才小学 符碧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经历成长的原野,是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圣地。而这番美好的景象,却遭遇了现实的尴尬。那句“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或许就是最好的佐证。

课堂参与简言之,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认真倾听、记录思考、举手回答问题、参加讨论等课堂学习行为。课堂参与,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从某种角度而言,它就是课堂的全部,就是我们要追根溯源的真相。为了减少课堂上学生的“伪参与”,消除课堂上的各种尴尬,首先应全面认识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各种因素。

一、外显因素及对应策略

1.座位安排。

从课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课堂空间的构成对课堂人际互动有着巨大的影响。越是受到老师关注的座位,学生的参与度自然越高。如果学生的座位长期固定不变,加之老师关注的学生永远是那些“优等生”,久而久之,课堂很容易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优等生”的“专场演出”。当然,座位安排还要考虑学生的身高、视力、性别、性格等各种客观因素。如何安排学生的座位,一定是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不会轻易忽视的教学管理问题。只有做到搭配科学,安排合理,才能利于打造绿色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这种安全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为此,组建学习合作小组是最佳路径,也是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力抓手。学习合作小组以四人小组为宜,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学习合作小组的建设选好组长是关键,组长必须发挥组织、协调、鼓励作用,以个人的优秀品质去影响和带领整个合作小组。组长选好后,教师要做好组长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同时要多关注、多鼓舞他们,让小组长不断成长、成熟起来,成为敢担当、能引领的小组的灵魂人物。学习合作小组的合作能力必须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来历练和提升。四人一组的学习合作小组按“每天小组、每周大组”轮换座位,由组长负责四人的座位轮换,努力保证整个小组都能认真听课、自觉参与。可以说,学习合作小组建设好了,课堂教学、课堂参与就能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可视化、活动化。

因为座位以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换,就不存在边边角角的“无人区”了。而且小组之间做到了“组间同质”,教师在课堂上只要做好各小组的评价、跟踪,就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了。

2.学生性别与成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直接关乎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越上高年级,课堂越安静”的现状,许多学生(包括优等生)可以保持专心的坐姿,但“小手高举、小口常开、小脸通红”的表现或许还真的只能是低段的孩子。同时,女生在课堂上相对更安静,顾虑更多,总是顾虑答案的对与错,还有自己的面子和自尊。而男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相对容易调动,只要教师更多关注,表扬更及时,评价更具象,男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要远比女生积极主动。另外,成绩优异、思维活跃的学生,相对也更善于、乐于与人交流分享。这也验证了思维品质决定了学生自主参与的实效性,同时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果。

为了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特别是关注那些处于“边缘”的女生和“学困生”,教师理应面向全体,及时关注、表扬、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民主和轻松,并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才能让课堂教学呈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勃勃生机。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自我、对他人的感受越发敏感、固执,他们宁愿保持“自我的清醒”,也不会再冒然在众人面前表达自我。所以,这种现状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制约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消极因素,我们要努力促使之向积极方向改变。

二、内在因素及激励措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自我认知有关。而这种深层次原因带来的现状,确实要通过“唤醒、鼓舞和激励”来改变。

1.教师的教学风格。

今天,该如何当教师?实在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命题。还是凭经验、想当然地当一名教师,而缺失教育情怀、教育担当,只能是被动式的、大打折扣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之现在的学生尊崇“自由、自我”,因此,现如今当教师,除了有“爱心”,还必须知道怎么去爱!教师总是居高临下,没有真正走近学生,没有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学生怎能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不仅是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更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追求。所以说,教师同样需要唤醒内心的教育情怀,做一名真正幸福耕耘的教师!

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止是课堂知识,其实还有情感体验、心理认同、移情共鸣等“非智力因素”。而恰恰是这些,才是学生难以忘却的“习得、所得”。古人就说过,亲其师信其道。

我是一名从教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追求“互动、累加、生本”的课堂,我努力杜绝教师的“独角戏”,追求师生同台演出的精彩、和谐。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承载的是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读好语文,读懂语文,不应只是一种认识而没有付诸行动。换言之,“读中感悟、以读促讲”就是我追求的教学风格。

以苏教版五下语文《爱如茉莉》一课为例,我说说自己的教学实践。这篇阅读课文重在细节描写,处处尽显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如茉莉,却又那么静谧美好地相亲相爱。我用一节课和全班学生一起美美朗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先从读词开始:嗔怪、浸润、欣欣然、袅袅幽香、蹑手蹑脚。在师生的眼神交流中,在我手势的引导下,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全班都参与了。词语读好了,我让学生勾画文中有关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进行分类、对比、做批注。看着学生勾画的句子越来越多,批注的内容越来越深刻,我知道,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在用心和文本、和作者,也和自己进行对话,他们在感受着这世间最温馨的一幕。词语读好了,文本也充分对话了,美美地朗读课文,就是我和学生迫不及待的事情了。我选取了大多数学生都找到的相关句子来品读,这些句段当然都是关于父母“爱”的写照。师范读、师引读、学生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合作读、分角色读、想象读,多种形式的朗读,文字活起来了、站起来了,我们也走进了那间温馨温暖的病房,手捧一束洁白纯净的茉莉,轻轻偎依在父母的身边。看着全班学生明亮的眸子,听着他们动情的朗读,我问他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有的孩子说,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的孩子说,爸妈之间互相体贴,互相关爱,好幸福;有的孩子说,映儿更幸福,她有这么恩爱的爸爸妈妈;还有的孩子说,真爱如茉莉,真的是平淡无奇的,但处处都可以感觉到。这些真真切切的体会和感受,当然还是要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于是,我们通读全文,再次感受“爱的真谛”。而这一节课,就这样不知不觉、静谧美好地度过了。我也真真切切感受到,全班学生的自觉参与、全情参与带来的魅力课堂,这才是我心向往之的课堂!简单而流畅,朴实而深刻,同时也是我长期追求教学风格带来的课堂积累的见证。

2.学生的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积极主动、心理暗示积极向上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欲望强烈,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然也高。而事实是,这样的孩子在班级里并非主力军,尽管他们可以发挥很积极的榜样作用。如何唤醒、鼓舞、激励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主动的心理暗示,从而充分表达自我,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智慧。学生的表现经常是反复无常的,没有日积月累的习惯培养、耐心引导,没有适时的关爱、陪伴,没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智慧、情怀,只会让更多的学生被“边缘化”,甚至被忽略、被放弃。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不要说学生的自我认知会不健全,也必定是课堂教学的失败之举。

我们都在大声疾呼“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学生是否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就是最好的评价标准。尤其在大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更不能放任课堂上“伪参与”的肆虐。拨开云雾见青天,当我们认识到制约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外因、内因后,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责无旁贷去诊断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经历成长”的最美邂逅。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座位课堂教学
换座位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探究
巴士上的座位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换座位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
高校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
那个没抢到座位的孩子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