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见习体会与建议-关注老人健康

2018-02-24 05:27尼萌萌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5期
关键词:老人未来护理体会

尼萌萌

【摘要】如今,中国老龄化程度正在日渐加深,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如老年人疾病预防知识的缺乏,住院老人渴望家人陪伴,医院护理措施不够完善,相关医疗技术不够先进,老年护理人才的缺乏,护理工作人员的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护理本科生,我有幸曾到许多医院和养老院进行过见习,在经过了两年时间的实践后,我对于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护理体会;老人;问题;健康;建议;未来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龄化问题也成为了人群之中的热点,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老人的护理问题,作为一名护理本科生,我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医院中的病人,而在这其中老人则是一个特殊又普遍的群体,在平常的见习课程中我也会和老人们进行沟通并且对于一些我所观察到的现存护理问题进行思考,在经过了两年的见习课程后,我有了更多的收获。所以在这里,我想要把我自己护理见习的体会和建议记录下来,同时希望自己在将来养老问题的解决上做一点贡献。

1 老人疾病相关知识缺乏

在医院里,老人们都可以得到护士们的精心照料和医生的关怀,但是他们之间沟通仍然相对较少,一方面是每个护理工作人员要同时负责多个病人,时间上不允许,另一方面,由于老人们都上了年纪,听力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问题,还有一些是从外地赶来的,不是听不见就是听不懂,这就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有时还会因此出现一些争执,而有些矛盾,如果我们提前向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就能很好地避免。我在见习的时候就见到过一些由于老人的相关知识缺乏而产生的问题,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病还没有确诊就急着要收拾东西回家,医生和护士刚好过来进行日常的查房,根据医生的建议,老奶奶需要进行转科治疗,因为病情比较复杂所以仍未确诊,但是老奶奶却坚持说自己身体已经没问题了,再在医院住下去就是在浪费钱,当时奶奶的身边并没有家人,她也听不进去医生和护士的劝解,一直固执己见,当天就自己出院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强制性地把奶奶留在医院,尽管这是为了她的健康着想,如果老奶奶的家人在旁边的话,情况或许就会好一些,我们可以把奶奶的身体情况和疾病相关知识告诉给家属,然后由家属来向她传达这个消息,比起医生和护士,老奶奶或许更能接受家人的建议,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变。我认为,很多临床上的小问题都不容忽视,需要我们一开始就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而不是到了事情发生的时候,手足无措,只能处于被动状态。在和一些老人的聊天过程中我们也得知,医院确实有疾病普及的宣传册,但是疾病普及内容并不是很全面,再加上字体一般都非常小,所以根本没法看清楚,还有一些老人因为学历的限制,并不能看懂上面的内容。

2 老人希望得到家人陪伴

或许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更能理解老人的想法,当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个人呆在陌生的环境,相比于平和的心态,可能更多的是害怕和孤单,但是子女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又不能让他们担心,所以只能自己一个人装作平常的样子,说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尽量不麻烦他们。可是这并不是老人们真实的想法,他们在内心深处是想要儿女们多来看看的,家人的陪伴可以給老人带来希望,使老人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面对这种两难的情况,一些家庭会请来护工对老人进行日常生活上的护理;一些子女会直接向工作单位请假,因为怕别人照顾不到位,索性自己来照顾。这两种情况看似没有太大区别,但其实大有不同。护工只能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护理;而家人不仅可以提供正常的护理还能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亲情的温暖可以带给老人力量,让老人有足够的勇气来战胜疾病,两者对于老人的意义不同,所以产生的效果也大有不同。可从另一个方面来想,时时刻刻对老人进行贴身照顾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家属们可以轮流对老人进行照顾,这样的话,老人也乐于接受,家人也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

3 医疗护理技术仍需完善

一旦进入医院,治疗的痛苦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要进行输液,所以穿刺对于老人们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但是老人们的血管不像年轻人那样充盈有弹性,大多数血管都比较脆,静脉炎的情况也比较普遍,穿刺的时候光是寻找血管可能就要费不少功夫,等真的穿刺成功后,如果固定的不够好,可能刚过了一会儿,药液就会发生外渗,所有操作又需要重头再来。不仅老人们感到痛苦,也会加大护士们的工作量。一些老人由于疾病的原因,肾功能出现了问题,造成了全身浮肿的情况,护士们在寻找血管时就非常困难,因为老人要经常输液所以就需要留置针,经历了多次穿刺失败后,老人是备受煎熬,护士们也感到很苦恼,因为老人的病必须要进行输液治疗,这就让治疗陷入了困境。我在临床上常常见到一些老人只能通过输注营养液来维持生命所需,但是天气冷的时候,营养液也会变凉,这对病人虚弱的身体肯定有影响,所以我在想可不可以通过什么措施来保证营养液的温度,即使有些病人是昏迷状态,也不应该忽视他们的身体感受,从小的细节出发,才能让病人体会到关怀。

4 培养更多老年护理人才

由于中国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老龄化的社会问题,老年护理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老年人护理的内容已经足以开设一个专业来专项培养老年护理人才,所以我认为在大学中可以单独开设一个护理学的分支专业,有些大学就在筹划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以让对老年护理感兴趣的同学对该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更深层的认识,学校也可以多举办一些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给老人送温暖的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实践和亲身感受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节目来为老人们带来欢乐,人们总爱把看到的事情跟自己联系在一起,看到了那些老人,我也常常会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如果我也和他们聊聊天,他们也会很开心吧。可能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的原因,我们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正在逐年递减,面对这种情况,或许我们可以拍一些专业的宣传片来吸引更多刚毕业的高中生来到这里学习老年护理的知识。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如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等。

5 改变传统护理观念

在中国,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一提到护士,大家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温柔的女性形象,可实际上护士也可以是男性,如果说女护士的优点是细致认真,那么男护士的优点便是耐力持久,其实男护士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优势都是非常明显的,他们精力充沛,比女护士更适合急诊室、手术室的工作,而且涉及到一些与男性隐私的有关的疾病,由于性别的原因,男病人更能接受男护士对他们进行护理,另外,男护士大多胆大心细,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强,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男护士往往可以更好地进行处理。虽然社会对于男护士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可是我见到的男护士仍是少数,但他们在科室中往往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其实不管是男护士还是女护士,都在为病人的健康付出努力,他们都是穿着白衣的天使,我们应该抱着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对职业持怀疑态度,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男性投身于医疗护理行业,这样可以使我国的医疗护理层次取得更大的进步。

6 对于未来的展望

将来的养老应该是“心”式养老,不但使老人身体健康,还要使老人舒心、开心。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是培养一两种爱好,二是有几个知心朋友,有几个好去处。现在国家也十分重视老龄化问题,目前也正在积极探索和解决各种养老问题,多个高校已成立了健康研究中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愿望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梁海艳.中国老龄化的判断标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05):441-442.

[2] 陈佳杰.积极老龄化视阈下的老人精神慰藉路径分析[J].价值工程,2018,(08):1478.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老人未来护理体会
四十一岁的“老人”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老人终身体育的促进研究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托夫勒引发的“未来”探讨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浅谈眼科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干预在采血晕针体检者中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