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问题

2018-02-24 05:27雷鸣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5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

雷鸣

【摘要】心肺复苏主要是利用人工方法开展辅助治疗工作,使病人能够重新快速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使患者全身血氧供应满足基本需求,进而有效规避患者出现或者加重脑缺氧的情况,为脑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在心肺复苏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相关研究者也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取得了相应的研究结果,现对心肺复苏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

【关键词】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1

在针对猝死病人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唯一的途径,在临床实践中,开展心肺复苏并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加强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工作。因此新时期十分有必要对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综合水平提供相应的支持。

1 心肺复苏治疗中临床不良反应

随着临床医疗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和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肺复苏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目前大约有25%~50%左右患者在出现心脏骤停情况后能够借助开展心肺复苏治疗恢复自主循环。但是在治疗后如果不开展中西医治疗,往往会出现低血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肺损伤以及脑能障碍等多方面的问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出院率,甚至造成患者出院率保持在2%~12%左右的较低水平。在邓海霞,王政林,赵海涛[1]等的研究中就提出心肺复苏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功能不全的问题,在中医上看属于气阴两虚证,因此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其提出应该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手段。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在临床开展心肺复苏治疗后,患者机体循环虽然已经开始恢复,但是循环稳定性不足,再加上会出现细菌移位全身炎性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情况,导致患者会出现身体内部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情况,形成心肺复苏治疗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对患者治愈率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在冯献林[2]的研究中就提出,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率高达74.32%,并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患者住院病死率更高。

2 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热点

在实施心肺复苏治疗手段后,50%的患者会在治疗后的24小时之间出现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情况,导致患者死亡。同时,在复苏后也会出现酸中毒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采用传统肾上腺素治疗,取得的疗效不明显,而采用血管加压素开展治疗工作,则能使平均动脉压水平显著提高,进而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米力农和肾上腺素的用量,对采用传统治疗手段无效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会明显的提高。而在黄君龄,孟婧,袁颖[3]等的研究中提出采用参附注射液这一中药复方制剂进行治疗,能够发挥益气活血、回阳救逆的重要作用,在改善微循环、稳定血压、强化心肺功能、改善心肌缺血情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在传统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时采用中医辅助治疗,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迄今为止,在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关于炎性反应抑制方面全身免疫系统调控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造成临床方面难以使用单一的手段对患者机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在治疗整体观和药物多靶点的作用下,中医治疗能够突出其优势,如采用参附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工作,能够使患者组织细胞对缺血和缺氧的耐受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且还能在西医层面上还具备较好的作用,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钟悦嘉,曾瑞峰,王颖怡[4]等针对电针治疗手段进行了分析,并对电针涌泉穴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中的应用进行了验证,认为在采用电针治疗手段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使胆碱能性抗炎通路达到兴奋状态,实现对炎症反应的抑制和调控,进而获得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简言之,将传统中药治疗应用于心肺复苏后与传统西医疗法进行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相信随着中医药心肺脑复苏方面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提升心肺复苏治疗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3 结 论

总而言之,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方面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现阶段我国研究者自身对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能够在临床应用方面为心肺复苏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此为了促进心肺复苏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必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邓海霞,王政林,赵海涛,等.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氣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9):1646-1648.

[2] 冯献林.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z1):90-91.

[3] 黄君龄,孟 婧,袁 颖,等.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多脏器功能保护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7):791-795.

[4] 钟悦嘉,曾瑞峰,王颖怡,等.电针涌泉穴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4):361-363.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