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郁证为例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2018-02-24 05:27丁琪侯曦温川飙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5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抑郁症

丁琪 侯曦 温川飙

【摘要】为挖掘中医临床辨证诊疗的过程与思路,运用深度学习方法,模拟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和推理过程。在已构建的智能化中医辨证论治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准确性。本文以郁证为例,研究郁证辩证过程中的证候要素,探究单个疾病的证候要素编码的设置方法,并用数据库中的500份病例进行机器验证,比较前后算法的准确性,以求优化辨证论治算法。

【关键词】证候要素;抑郁症;辨证论治;算法模型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2

历代医家都致力于制定规范的病名、分期、证候诊断、疗效评定等各种标准,为反应疾病的本质提出“证候要素”一词。朱文锋[1]等提出,辨证的核心是“证素”,通过对证的认识而得到的病性和病位,就组成了临床辨证的证型。永炎院士[2]指出通過证候要素的提取即"降维”和证候要素的重新组合即"升阶”,可以增加诊疗辨证方法体系在临床应用中的灵活性和适用性,符合患者的特殊个体差异和医生的机圆法活的需求。对临床证候进行分解,分解开来的最小元素便是“证素”,它是联系病机与证候之间的桥梁,不同的证素在临床表现中皆对应不同的一组症状或体征,且其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3-5]。

目前关于郁证证候要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没有细化和标准化,有的仅仅是为证型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或者过渡,如唐启盛[6]对61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贝叶斯网络研究,提取病机证候要素9个、病位证候要素4个,然后由中医专家根据证候要素提取中医证型8个。有些研究对证候要素进行了分类研究,如吴崇胜、陈家旭等[7-8]对临床398例郁证中医证候采取证症对应关系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郁证患者的常见证候有5个,分别为:心血虚证、火证、脾气虛证、痰证和肝郁证。很显然这里的中医证候要素研究只是一个过渡,不是研究的重点。

1 原48位编码不适用于所有疾病

不同疾病的证候要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由杨殿兴[9-10]提出的原48编码参照心血管科疾病按辨病位、病因、病性、病势分别展开如下:①病位:肝、胃、胆、肠、肺、脾、肾、心、胞宫、膀胱、精室、冲任、表(即可以作为病位,又可以作为病性的发病趋势)。②病因、病性、病势:表、腑实、不调、热、虚热、血热、津亏、毒、脓、积聚、寒、暑、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不固、心烦、神昏(神志异常)、血瘀、络阻、出血、气滞、咳喘、气逆、阳亢、风、动风、燥、湿、水、痰、食、虫、体质、五行。用原48位编码编程后的算法运用于分析其他类疾病时,其得出的结果准确率为85%,究其原因还在于对各证候要素的设置并不精准。为探求全面准确的证候要素的组成,本文以抑郁症为例,提取该疾病的证候要素,作为参考以优化原48位编码,使其数学模型更加准确。

2 提取抑郁症的证候要素的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所有病例数据均来自于四川省大数据平台,从200多万份临床病例中筛选出500份2016年7月~2018年7月的完整郁证(抑郁症)患者病历。

2.2 证候要素判别方法

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1]中所罗列的如对火热证、血虚证、气虚证、阳虚证等各证候的表现,由2名中医专业研究生对筛选出的500例郁证病历进行中医证候要素的提取。

2.3 建立数据库

以郁症为单位整理出症状、证型、及其相对应的治法、方剂、药物等信息,对相关症状及证候要素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完成对疾病“证型”、“治法”以及“方剂”、“药物”等临床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运用Microsoft Office 2016建立深度学习技术郁证数据库。

2.4 统计方法及结果

采用频次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归纳总结中医郁证中最常见的证候属性,并从中提取各证候的证候要素。

去掉百分比≤5%的证候要素,最终共得到19个证候要素:病位类:肝、心、脾、肺、肾、胃、脑神、胆,病性类:痰浊、气滞、气逆、气虚、血瘀、血虚、血热、阴虚、阳虚、阳亢、津亏,具体出现频数及所占百分比。

3 验 证

3.1 验证方法及标准

采用自编码器深度学习模型,设计中医辨证论治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提取识别的分层数据特征;并开展深度学习算法训练,获得中医辨证论治识别算法体系的不断优化,将新提取的19个证候要素进行重新编码;利用数据模型向前传播和分层特征提取,更为准确的建立激励函数与计算出各编码的辨证权重值,不断调整,最终使各级神经元权重趋于理想值。设定最终得出的药物符合率为验证结果的标准。

3.2 验证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构建的模型,将200多万份中完整有效的临床数据带入新的模型中进行验证,结果89%以上符合体系,能得出比原有模型更为准确有效的方药配比,以期临床上对郁证的诊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证素辨证研究钩玄[J].河南中医,2009,29(1):11-14.

[2] 郭 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5-8.

[3] 王天芳,杜彩凤,王庆国,等.基于证候要素及病证结合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思路[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10):901-905.

[4] 王 越,丁元庆.中医"证素"研究现状述评[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 (3):275-277.

[5] 潘宝峰,张天嵩,张 素,等.证素辨证体系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5,35(12):3003-3004.

[6] 曲 森,唐启盛,等.抑郁症中医证候聚类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7,27(11):10-12.

[7] 吴崇胜,陈家旭,等.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的证-症对应关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507.

[8] 赵 晖,吴崇胜,陈家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方法学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4):47-50.

[9] 杨殿兴,彭明德,林 红,等.运用多维空间数学模型建立中医智能化辨证论治系统探讨[J].四川中医.2003(09).

[10] 陈 菊,严小英,裴 敬,等.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辅助诊疗系统[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436-2442.

[11]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10.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抑郁症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抑郁症患者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