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2018-02-24 05:27周金枝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5期
关键词:皮肤科安全性

周金枝

【摘要】在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当中,表皮生长因子和受体通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般来讲,在皮肤科临床应用当中,将表皮生长因子当做外用制剂,红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而且均能耐受。本文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皮肤科;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1

在很早的时期,相关专家在进行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过程中,在某些小动物的身上找到了表皮生长因子,通过实践发现,在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表皮生长因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现代医学临床当中,表皮生长因子被广泛的运用到其中,尤其是糖尿病足溃疡、烧伤等疾病当中,表皮生长因子可以让创面达到愈合的目的,并且使得瘢痕组织形成进一步的降低。

美国FDA曾经表示,某医药公司研究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名称为促糖尿病溃疡愈合凝胶药Regranex,这种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造成致癌风险的发生。Regranex当中包含某种物质,如,贝卡普勒明,这种成分是血小板生长因子亚型,在治疗创面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此次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保险计划数据库中的成人糖尿病。结果显示,患者癌症死亡率有所上升。所以,表皮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临床应用当中被人们所质疑。但是,肿瘤和慢性创伤之间人们认为存在相应的关联性,如,溃疡。溃疡被定义为是一种皮肤恶性病变,属于慢性伤口或者是陈旧性瘢痕,对于其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关专家通过研究得出,肿瘤微环境存在慢性创伤的特性,创伤愈合时,Hedgehog、Notch等发挥效应的通路,对于肿瘤干细胞而言,促进其的进一步生长,另外,炎症反应过程中不同的炎症因子也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肿瘤干细胞的生长。所以,此次研究中,主要对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1 EGF及EGFR表达水平和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可能机制

在很早的时期,专家们对表皮生长因子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该方面能够诱导肿瘤进一步的生长,然而,该提出的内容在临床上不具有意义,这是由于人体内因为多方面的内源性机制,可以对正常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使得非程序的有丝分裂情况不会出现。但是,EGF及EGFR和肿瘤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1-2]。

其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我们也可以将其叫做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过对其进行配体,或者让其能够突变磷酸化,从而使其处于激活状态下,然后通过各种下游信号通路,将其进行核内传递,在上皮细胞增值等方面,表皮生长因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肿瘤来讲,预后不良的信号有EGFR过度表达,或者是过度活化,对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相关专家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很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当中,EGFR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肺癌等。可以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我国现代肿瘤医学临床治疗运用方面逐渐的成熟。

2 表皮生长因子临床应用方面安全性的探究

专家将表皮生长因子运用于眼科当中,多年实践证明安全。在皮肤科临床实践当中,表皮生长因子在糜烂、溃疡等疾病治疗当中也被广泛的运用,甚至有些研究者在治疗一些皮肤科疾病,如轻中度痤疮等方面,也使用了表皮生长因子。所以,表皮生长因子的安全性研究有待深入。

2.1 肿瘤方面安全性

在治疗溃疡性胃肠损伤方面,相关专家针对EGF系统性应用是否会造提升肿瘤风险的课题进行了试验,在研究过程中,以慢性系统性给药形式,观察和分析了多发性肠腺瘤小鼠模型的效应,在药物剂量上的运用比人体研究使用的剂量多,研究结果显示,腺瘤数量和不典型增生程度没有增加,腺瘤的体积却变大,这说明EGF会让肿瘤的生长速度加快。另外,专家还在EGF和KGF下共同暴露了萎缩的肠黏膜,对有丝分裂进行了协同刺激,萎缩肠粘膜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这说明EGF是安全的[4-5]。

2.2 其他方面安全性

专家从表皮生长因子针对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进行了探究,选取了符合要求的患者,给其进行了 EGF乳霜外用,对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有部分患者出现与EGF乳霜相关的不良反应。如,红斑、刺激等,对于这些不良症状,患者具有耐受性,经过研究试验,专家认为在放射学皮炎治疗方面,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另外,在治疗痤疮等疾病方面,专家也进行了表皮生长因子的应用研究,选取了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当中,患者没有出现刺激或者不良反应。通过上述结果表明,外用表皮生长因子,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红斑、刺激等不适症状,但是患者均能耐受,所以,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结 论

综上所述,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量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不会導致肿瘤的发生,更不是肿瘤发生的启动因素,通过试验,表皮生长因子和恶性肿瘤没有明确的关联性,表皮生长因子在临床上主要当做外用制剂,虽然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均能耐受,所以,临床应用具有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Zeng F,Harris RC.Epidermal growth factor,from gene or-ganization to bedside[J].Semin Cell Dev Biol,2017,28:2-11.

[2] Bernardes VF,Gleber-Netto FO,Sousa SF,et al.EGF insaliva and tumor samples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Appl Immunohistochem Mol Morphol,2017,19(6):528-533.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皮肤科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硫唑嘌呤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