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分析

2018-02-24 05:27吕广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5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吕广能

【摘要】目的 分析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各3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组间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5±2.9)明显比对照组(17.5±3.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2

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如果救治不及时,很容易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威胁[1]。脑梗塞多发于老年人,脑梗塞的发生与冠心病、糖尿病等有着较大的相关性[2]。对于急性脑梗死,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以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例,分析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3.6±3.2)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3.9±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24 h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患者精神、意识均正常,可配合研究顺利开展。排除标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其他重大器官疾病、精神疾病、对本次研究不配合等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和护理。

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5051)口服,100 mg/次,1次/d,连续治疗30 d。

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一致,同时给予患者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115)口服,75 mg/次,1次/d,连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无变化为无效。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分为45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3]。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5±2.9)明显比对照组(17.5±3.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瘀点、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出现轻度牙龈出血;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瘀点、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轻度牙龈出血。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未给予特殊处理,均自行消退。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4]。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包括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意识丧失、半身不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健康。急性脑梗塞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血栓形成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5]。对于急性脑梗塞,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加以治疗,那么就会导致病情恶化,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的关键所在。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性脑梗塞治疗药物,其属于环氧酶抑制剂,对人体中的酶具有失活的作用,将阿司匹林应用到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可以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功能。但是阿司匹林对抑制血小板在损伤上皮中粘附作用不明显,所以单单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不算十分理想[6-7]。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不仅能够抑制血小板功能,同时还可以不可逆地、选择性的抑制血小板和ADP的结合。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并阻止患者神经功能、脑缺损加重,改变人体内的血流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使得患者得到有效预后及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脑缺损损伤,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相比,联合用药效果更加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5±2.9)明显比对照组(17.5±3.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抑制环氧化酶,并组织血小板发生释放和聚集反应,进而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而氯吡格雷不仅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还可以阻断ADP誘发的血小板活化增强,改善患者血流变状态[8]。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虽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是均自行消退,未对治疗产生影响,安全可靠。

综上所诉,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痊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展波涛.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09):74.

[2] 吉廷鑫.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9):101-102.

[3] 罗桂珍.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的临床价值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07):34-35.

[4] 王天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液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1):67.

[5] 胡 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86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07):97-98+101.

[6] 张春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短期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5):136-137.

[7] 李 蔚.急性脑梗塞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患者血清PPARγ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6):44-45.

[8] 刘丽丹,田新玮,刘文萍,李 静,徐佳骏,彭颜晖.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对CD-63、CD62P和PAC-1以及炎性因子、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03):332-334+337.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