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RP、D二聚体、LP(a)联合检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02-24 05:27张强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5期
关键词:冠心病

张强

【摘要】目的 研究超敏CRP、LP(a)与D二聚体联合检验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都施以超敏CRP、LP(a)与D二聚体联合检查,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超敏CRP、LP(a)和D二聚体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88.0%,比超敏CRP、LP(a)以及D二聚体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施以超敏CRP、LP(a)与D二聚体联合检验,可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并能为患者病情的治疗以及预后效果的判断提供重要指导,建议采纳。

【关键词】LP(a);超敏CRP;冠心病;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R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2

临床上,冠心病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将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患者病情诊断的金标准,但冠脉造影具有有创性,且患者耐受性低[1],为此,临床医师有必要为冠心病患者寻找一种可行性更高的诊断方法。冠脉粥样硬化为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病因[2],相关资料中提及,冠脉粥样硬化受炎症因素的影响会逐渐进展[3],通过对患者机体中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验,可对其病情程度以及发展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超敏CRP、LP(a)与D二聚体联合检验法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1~67岁,平均(50.21±3.6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者21例,稳定型心绞痛者18例,心肌梗死者11例。另选取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男16名,女14名,年龄38~67岁,平均(49.83±4.01)岁。所有入选者对此研究均知情同意,依从性良好,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检验,且有完善的临床资料,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血液系统疾病者;(2)恶性肿瘤者;(3)依从性较差者;(4)慢性感染疾病者。

1.3 方法

对两组都施以超敏CRP、LP(a)与D二聚体检验,详细如下:采集所有受检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约5 mL,将其中的3 ml置于促凝管内,血液凝固后,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控制转速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将血清分离之后,于1 h之内利用生化仪,并采取增强胶乳比浊法对超敏CRP以及LP(a)水平进行检测。将枸缘酸钠加入剩余的2 mL血液当中,同时按照1:9的比例进行抗凝处理,然后再予以离心处理,控制转速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5 min,将血清分离后,于30 min之内对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需采取胶乳免疫比浊法,并利用生化仪进行检测。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超敏CRP、LP(a)与D二聚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以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50例冠心病患者不同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并对其作出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验结果分析

实验组的超敏CRP、LP(a)和D二聚体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组诊断结果分析

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50例病患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88.0%,比超敏CRP、LP(a)以及D二聚体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冠心病患者当中,约有95%左右的病例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则和炎症反应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故,临床有必要对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反应相关因子水平进行检测。

此研究中,实验组的超敏CRP、LP(a)与D二聚体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联合检验的诊断准确率比超敏CRP、LP(a)与D二聚体单独检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为急性时相蛋白,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当人体在发生冠心病后,其机体中的CRP水平将会显著增高,且多发生在粥样硬化斑块当中,并且,CRP水平的增高还和动脉内膜功能紊乱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并由此增加了CRP生成量,激活了补体细胞,提高了分子间的黏附作用,从而加快了血栓形成的速度。D二聚体可对机体中的纤溶活性进行准确的反应,若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血管中形成血栓的概率显著增加,能将之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心肌内膜损伤较为严重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其凝血系统活性明显增高,促使血液高凝,并能提高纤溶蛋白降解产物的含量,从而形成了微小血栓,提高了D二聚体水平,另外,D二聚体水平还和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总之,采取超敏CRP、LP(a)與D二聚体联合检测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建议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 洁,吴 俊,贾 玫,等.冠心病患者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3):227-229.

[2] 李 明.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J].重庆医学,2015,(9):1215-1217,1220.

[3] 冯庆芝.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患者相关性研究的临床意义[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7,40(2):156-160.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13例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