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与社会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导学策略概说

2018-02-25 05:56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导学历史探究

王 婷

(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分校,浙江 嘉兴)

一、不同学习任务“导学”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以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重建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较低级的就是“惟知识”的讲授课堂,不教而教才是高级的课堂,换句话说,需要通过教师有效教学活动即“导”,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达到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课堂导学相比传统的教师教学,它主张“服务于学”,它追求“会学”和“创学”。

不同学习任务即新知学习型课堂、知识梳理型课堂、实践探究型课堂的“导学”是从学生学习要求和能力出发,依据学情实施的有效导学活动,是真正立足学生的学的课堂。

但课堂教学现状中,导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不体现“导”,放任学生自己学

有的课堂,教师采取简单化的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特别在综合探究课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放任学生学,表面看学生自主活动积极、活跃。但一节课下来,教师既没有有效组织,又没有必要引导,学生“动而无获”,这就是课堂不体现“导”的问题。

2.课堂导学“导”得不适当

有的课堂,教师精心设计了许多问题和活动环节,课堂教学活动热闹异常,但学生在参与活动及回答问题时却抓不住关键和重点,感觉学生“启而不发”。究其原因,教师导学设计比较琐碎,或者开放性不够。对于重难点没有合理导学,就是简单问题罗列,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维。这些都是教师课堂导学“导”得不恰当的问题。

二、基于历史与社会不同学习任务的“导学”策略

1.以合作探究式为主的新知学习型课堂,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应体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1)七年级以合作探究式为主的新知学习型课堂,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学课堂,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由于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探究精神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地理知识为主采用组织有效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习动力的课堂导学实施策略。具体策略如下:①“导预”实施策略,包括学一学:本节课重点知识条目;想一想:设计有探究性的思考题;动一动:动手将本节课内容用简单图示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导预”实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导探”实施策略:设计以下导学环节:“地理知识告诉你”,学生课前预习导学单相互交流使用,这里体现生生导学,是为了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地理知识我会用”,学生课中合作探究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教学活动,包括重难点教师设计情境导学或问题导学形式,这里体现教师导学。这样的课堂导策略,是基于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学科教学内容的,是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导学课堂。

(2)八年级以合作探究式为主的新知学习型课堂,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导学课堂,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历史与社会综合文科学习能力基础,但在全面、辩证分析历史事件、人物、作用影响等具体历史的能力方面仍有不足。因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历史知识为主采用有效学习任务布置,具体策略如下:①“导预”实施策略:课前通读教材内容,自己提两到三个对本节课最感兴趣的问题。②“导探”实施策略,课堂探究环节包括:将班级分成4~6人为一组的历史学习小组,课堂首先由学习小组交流预习问题开始,小组成员的问题能解决的就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入班级探究时间,由学习小组组长轮流汇报本小组未解决的问题若干,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教师此时再加以必要引导和归纳;随后教师通过知识小结于黑板并进行重难点加以补充讲解。这样的课堂导学策略使课堂从学生的历史问题而来,在解决历史问题时通过生生合作探究得到对历史知识的初步认识,再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形成对问题清楚的认识并明确历史学习的正确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标。

(3)九年级以合作探究式为主的新知学习型课堂,是培养学生毅力的导学课堂,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根据九年级学生学业评价要求、学习难度加大的实际可以采用以问题式探究为主的导学实施策略。九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面临初中学业评价要求,学习的内容综合性更强,学习难度更大。因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社会知识为主采用有效问题式探究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导学课堂。具体设计如下:①“导预”实施策略:课前预习导学问题设计及实施,采用预习导学单,导学单以多种问题形式存在,可以是填空、选择、简单材料题为主,通过课前学生基础问题的解决为课中核心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从而切实提高课中导学的有效性。②“导探”实施策略:课中分层次问题设计及实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梯度问题,让学习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收获成功喜悦。随着问题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课堂核心知识结论,并予以归纳总结。这样的课堂导学策略对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是很好的办法。它既避免满堂灌,又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事可做,使课堂真正成为所有学生共同的课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新知学习型课堂导学实施策略,是注重学生通过有效导学获得新知识的课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基于学生学情,采用形式多样的导学方法,设置丰富有效的导学活动,以达到学生“乐学、会学”的课堂学教目标。

2.以问题探究式为主的知识梳理课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在加强教师引导的同时,要努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收集并运用相关信息,自己得出结论,并有机会阐释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知识梳理型导学以问题探究为主,具体策略如下:①“导预”实施策略:通过将知识梳理的内容分组落实,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复习问题分配,制成知识梳理卡,再由小组交换,让其他小组完成自己设计的知识梳理卡。②“导探”实施策略:学习小组交流自己完成其他小组知识梳理卡的过程,教师予以必要的提示和归纳。③“导练”实施策略:将教师收集的学生知识梳理卡中学生出现的较多问题予以整理,课堂上全班同学共同分析错因,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④“导提”实施策略:在单元检测后,主要由生生互教即“兵帮兵”,学生学习小组之间的错题互相分析讲解,再归纳本组大家不能完全解答的难题由老师进行重要知识的二度深加工。

知识梳理型导学策略应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运用。通过知识梳理卡的布置,如:梳理单元知识、疑难问题师生讲解、学生自编检测试题讲练、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及经验介绍等,使此种类型课不仅仅重知识,更重能力重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使学生“乐用、会用”的学教目标。

3.以探究活动式为主的实践探究课堂,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关注社会的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综合性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采取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意味着综合探究课的设置是一种锻炼,一种尝试,一种思想上的解放,一种学习方式的革新。

实践探究型导学以探究活动为主,具体策略如下:(1)课前明确探究主题、方式和方法;(2)组织学生展开资料收集和调查;(3)课堂小组交流成果;(4)课堂教师及时总结、拓展主题;(5)课后继续小课题探究;(6)隔段时间(一周左右)再汇报成果。

实践探究型导学策略应注重学生认识社会、关注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究活动主题的布置及指导学生有序开展探究活动,达到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社会实际,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以达到“活动、探究、提升”的学教目标。

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导学”策略实施,是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堂学与教结构方式转变的有效导学课堂,使课堂导学活动有指导方向、有内容、有方法、有步骤、有规范。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克服困难、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掌握本学科主要学习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习力。

猜你喜欢
导学历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