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堂创设情境的研究

2018-02-25 05:56刘广薇曲砚恒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设植物情境

刘广薇 曲砚恒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六○中学,吉林 长春)

一、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情境教学缺乏重视。有一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对情境教学持怀疑态度,认为在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是在浪费时间,忽视了情境教学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习惯于扮演课堂演员角色,学生只是观众,教师对情境教学缺乏重视。

二、情境教学策略

1.利用生活情境

利用生活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有生产技术实际,又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同时也有与初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例如在讲授《传染病及其防治》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问题融入原有的认知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在这样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来设计教学情境,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会更容易。例如在讲到“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生存条件”这部分内容时,就实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如果你去太空旅行,请将随身携带的最重要的六种东西列出来,然后再从你列出的最重要的六种东西中把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东西逐一去掉,直到你认为不能再去掉为止,最后再请几位学生来说明一下自己这样去掉的理由。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并将它们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生物学科的实用性,而且也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2.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中,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从种到界》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先带着学生去回顾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种子特征,再回忆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根、茎、叶的特点,对相关知识进行回忆,即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重新整合,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几种植物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层层设问、层层递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发散。

3.运用生物科学史实创设情境

用生物科学史实作为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科学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用普里斯特利、萨克斯等人的有关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而展开。在学习《细菌》一节有关细菌从哪里来的内容时,细菌的发现过程也可以作为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4.巧用故事谜语、谚语、诗词来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单细胞动物》时可引用谜语“小小鞋儿水中漂,满身遍体长纤毛,显微镜下细细看,扭转身子倒着跑”(打一动物)。例如,关于花生种子结构方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利用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分析这句中有没有食物链,让学生明确食物链的写法。学习《遗传与变异》方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教师先引入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学生想象江南水乡的美景时,再出示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就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产生心灵的震撼,不仅学习了知识,又完成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猜你喜欢
创设植物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哦,不怕,不怕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