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钧瓷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2018-02-25 17:23
许昌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钧瓷供给艺术

牛 怡 晨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钧瓷是许昌的地标性文化产品。钧窑与汝、哥、定、官四窑齐名,并称宋代五大名窑,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点。历史上钧窑曾因战乱而断烧,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试烧并进行工艺改进。改革开放后,钧瓷产业进入黄金时期。20世纪末,人们尝试使用液化气烧制瓷器,解决了钧瓷烧制温度难把控而导致烧制失败的问题,钧瓷窑变可控性提高,烧制难度降低,钧瓷产量井喷式增长。进入21世纪后,钧瓷艺术发展空前繁荣,钧瓷作品常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和国际名人,或参加国际博览会和各种艺术品会展等大型活动,由此提高了钧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钧瓷的艺术价值。与此同时,钧瓷文化产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进入一个较长的上行期,以钧瓷产业为主导的禹州市神垕镇的经济也因此而发展迅猛,钧瓷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其影响力向周边辐射,带动了地方产业的整体发展。然而,最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钧瓷文化产业开始下行,怎样阻止这种发展趋势,使钧瓷文化产业走出困境,再现辉煌,是需要探讨的紧迫问题。本文试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对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及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钧瓷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在内外条件交互作用下,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推动下,钧瓷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体现在产品开发、产量产值、企业规模数量、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等各个方面。各种与钧瓷文化相关的项目的开发建设也迅速推进,如连续举办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全面深度开发神垕古镇、大力推广钧瓷旅游产品、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设立钧瓷研究机构、组织和参与钧瓷考古发掘等。截至目前,禹州市规模以上钧瓷企业39家,年产量220万件(套),年产值24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2.8万人。但繁荣的背后也隐藏不少问题,这在近年钧瓷产业进入下行期后集中暴露出来,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产品缺乏设计创新,新器形新工艺研发缓慢

创新是引领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本课题组在走访中发现,禹州市钧瓷企业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在上百家钧瓷企业中,除了极少数大企业外,其他企业都缺乏专业的研发团队,专业设计人员稀缺,难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进行产品定制。钧瓷产业从业者众多,但其造型题材、窑变风格、图形样式主要是遵循古法旧制,一味复制仿造,缺乏特色风格。根据调研,可将现有各类型钧窑归纳为三类:专仿唐宋元钧釉和专烧炉钧的钧窑、延续20世纪70~80年代钧瓷风格的钧窑、主推新器形新釉色的创新型钧窑。其中,创新型钧窑不多,创新性器形和钧釉占比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创新型人才缺乏和对市场认知不充分。

(二)钧瓷文化内涵运用不充分,艺术底蕴开发不足

钧瓷自创烧以来,经历了宋代“花釉瓷”的鼎盛、元代“彩斑釉”的粗犷、清代“炉钧”的瑰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大火蓝”诸多阶段,吸收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和艺术之精华,体现出各个历史时期中原地区人民不同的审美和技艺水平,这是钧瓷艺术的价值源泉,也是钧瓷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契合点。反观现代钧瓷作品,由于对传统文化艺术认识不全面不透彻,一些创作人员对文化符号、传统符号盲目组合、随意堆叠和滥用,导致原本高雅的钧瓷艺术庸俗不堪,对整个钧瓷产业的声誉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三)钧瓷产品研发和设计缺乏针对性,层次不清晰

钧瓷产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收藏投资为主的艺术品,另一类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日常使用器具。第一,现今钧瓷市场上具有收藏价值的精美新颖的艺术品占比较低,多为仿造的低端产品。刻意的模仿,产生了千篇一律的作品,有悖于钧瓷艺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质,造成了公众对钧瓷市场的不信任。第二,当前产品的主流消费群体是50后、60后、70后,而产品必将面对80后、90后群体,钧瓷设计生产该如何转型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钧瓷艺术亟待有针对性的全方位开发,有效地拓展其销售途径。

(四)低端产品过剩,缺乏行业标准

第一,在钧瓷生产操作中,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出现了一大批品质差的产品。第二,行业法规不明确不完善,缺乏自律和行业监督,导致产品出厂把关不严,以次充好。第三,家庭式手工作坊大量存在,其缺乏科研及市场开拓能力,产品质量、档次较低。另外,有些厂家以低价促销,出现恶性竞价,破坏、扰乱了市场秩序。

(五)包装档次低,与时代审美脱节

一方面,钧瓷产品作为艺术品无论是收藏还是送礼,都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外包装。优秀的包装设计与产品可以融为一体,是产品VI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现阶段市场上的钧瓷包装粗制滥造,与其产品自身的价值不相符,对钧瓷艺术品本身造成了不良影响。

(六)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艺术品位有待提高

首先,钧瓷企业工人多是当地农民,且个体户经营的小规模企业多,这形成了低成本、低价格要素。现有钧瓷艺人的艺术素养和鉴赏力整体不高,对钧瓷文化内涵认识不充分,造成生产中出现器形直接模仿和元素堆叠,导致钧瓷生产领域鱼龙混杂。其次,人才培养滞后,真正的工艺美术大师少之又少。钧瓷技艺由家族传承、师徒相授,近年逐步引入现代化系统性的专业钧瓷艺术教育,然而由于系统性教育未能大范围推广,收效不甚显著。

二、钧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钧瓷文化产业也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改革增动力、促发展。与其他产业类似,钧瓷产业供需关系也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产能总体过剩,供需错位,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效无效供给较多等等。实际上钧瓷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钧瓷产品内涵缺失、艺术审美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创新驱动乏力、产品标准杂乱、与市场及消费者脱节等问题,归结起来,皆与供给结构失衡有关。强调钧瓷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和引导需求,打造钧瓷产业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以助推钧瓷文化产业再次腾飞。钧瓷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须多措并举,合力推进。

(一)提高创新供给,培育钧瓷产业的创新主体

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以创新引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钧瓷产业供给侧改革涉及器形、釉色、装饰附件以及营销策略的创新。第一,钧瓷现有器形多沿用旧制,常见器形有碗、罐、盆、盘、钵、瓶、炉、鼎,以实用器物为主[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钧瓷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逐渐去除了其本身的实用价值。面对供给侧改革的新常态,钧瓷从业者应从器形出发,在继承古风的基础上,设计创作出兼具实用性与收藏性的器物。第二,现有钧瓷釉色主要以月白色釉、钧红色釉为主,兼有蓝色釉。钧釉创新的思路有三种:一是历史上出现过而现在没有的釉色,再将其恢复过来;二是别的地区有而钧瓷原产地没有的釉色,要将其烧制出来;三是完全自主创新研制的新釉,此为最大之创新,也是最难之创新。第三,装饰附件作为钧瓷艺术中的点睛之笔,可以从题材、样式、纹样、釉色等方面进行创新,也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在保留原有器物主体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装饰附件的革新和定制。第四,传统的钧瓷产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钧瓷行业发展需要,也无法适应“互联网+”背景下产业的变革。钧瓷产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应从“互联网+”背景入手,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包括微信、微博、网络播客、手机APP进行品牌的推介,适应零成本经济模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3]。

(二)推进文化供给,重视内涵开发

针对钧瓷产业文化内涵开发不充分的问题,可以从设计营销、产业体系建设和推动保护三方面进行推动。一方面,以钧瓷文化内涵为主要卖点,推动产品设计、包装和营销的创新。不同的钧瓷器形有不同的寓意,它们都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经典艺术造型的再加工和再利用,这些器形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如钧瓷出戟尊这一器形就是由古代青铜器的造型演变而来的,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出戟尊的原型是作为礼器来使用的,其器形稳重大气,主要有玫瑰紫色和月白色两种,为皇家所用。如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宣传营销,可大大提高该器形的认知度和辨识度。另外,钧釉作为高温窑变釉,烧制过程经历了“一色”到“万彩”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也寓意着人生的蜕变,钧瓷的窑变暗含着中国人内质隐忍和绽放的过程。以窑变人生为切入点进行宣传,可以引起更多的共鸣。另一方面,加快对当地古代文明、古代窑址的宣传和发掘,尽快建立完整的“钧窑系”和完善钧瓷史。禹州陶瓷烧制历史悠久,禹州市境内有新石器时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布,并出土了大量彩陶。据考古挖掘,神垕镇境内唐宋元时期古钧窑遗址达25处之多[4]。在此基础上应进行旅游开发,带动钧瓷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连续十届钧瓷文化旅游节通过多种媒介的宣传,扩大了钧瓷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此外,应加大对钧窑烧制技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政府注重对钧瓷烧制技艺的保护,建立了禹州钧瓷文化产业园区,修建了伯灵翁庙建筑群,复原了钧官窑址等,今后应着力建立“钧瓷艺术→新钧瓷设计产品→文化创意产品→钧瓷艺术推广”这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做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5]。

(三)促进人才供给,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针对钧瓷艺人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品位不高、人才教育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使其钧瓷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实现有机统一,优势互补。第一,政策助力,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推动钧瓷产业创新发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解决高校钧瓷专业学生就业和钧瓷企业人才不足问题。2017年9月郑州轻工业学院在禹州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这一模式值得本地本科类高校、职业类院校借鉴学习。第二,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坚持终身教育。鼓励在职人员专业深造,实行校企联盟,让工艺设计师到高校去接受现代设计艺术理论和技能培训,到职业院校学习现代加工烧制技术和专业知识。同时鼓励技艺传承,请有经验的钧瓷艺人进高校讲学,对专业大学生进行技艺培训,努力改善工艺传承和研究的人才队伍结构[6]。第三,建立专业性强的研究院所,为钧瓷艺人系统深入学习钧瓷相关知识提供条件。开展以工作坊为基本形式的钧瓷艺人沙龙活动,使之不仅成为钧瓷艺人交流艺术和技艺的平台,更成为宣扬钧瓷文化的一种媒介。第四,建立考核机制和产品出厂责任制,从源头上减少劣质供给。行业与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对出厂钧瓷进行抽样抽查,考核评定,减少低端供给给市场带来的混乱。通过考核,评定推选出优秀艺术家和工匠艺人进行奖励和宣传。

(四)优化品质供给,明晰产品架构

针对产品设计针对性差且低端供给过剩的现状,从区分产品层次和拓宽产品用途两方面进行改进。第一,从消费者年龄、产品价格层面出发,设计具有不同针对性的产品。现阶段主要消费群体为60后、70后,在保留经典传统的基础上,还要加速推陈出新,给钧瓷艺术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使钧瓷为80后、90后所接受,从而消除消费者年龄断层。根据不同价格定位,设计不同层次钧瓷艺术品,扩大钧瓷消费群体。第二,拓宽钧瓷艺术品的使用空间和用途。钧瓷作为环境艺术品可分为家具装饰与城市景观装饰两类;钧瓷作为收藏品和礼品,可通过私人专属定制,增加钧瓷艺术品的文化附加值,定制产品可以以节日定制、礼品包装为切入点;钧瓷作为纪念品可与当地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相结合;钧瓷作为日用品,除了制作现有的茶具、酒具、文具产品,还可以以商品容器为主线进行设计创作,开发新功能、新器形,如与我省名酒厂家进行合作,成为河南著名特产的包装容器,二者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第三,注重钧瓷产品自身的包装设计,融入时代设计元素,充分考虑钧瓷外包装的美观性与实用性,使包装成为推介钧瓷艺术品的一张亮丽名片。

(五)加强长期规划供给,完善行业法规和生产标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制度供给”,即通过政策支柱推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3]。一方面,可从长期持久的宏观政策、因地制宜的微观政策、能落地的产业政策、务实的改革政策以及托底的社会政策着手,多方联动,整合聚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是转型,促进二产向三产转移也是转型,并且能有效增加群众就业[7]。钧瓷产业的转型发展,政府助力是关键。应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招商引资,鼓励当地人民回乡置业办厂;应运用各方面媒体资源,对钧瓷文化及其产业链进行宣传推广;应加速推动构建产业集群,尽快完善产业园区、神垕古镇和钧瓷研究所的建设;应鼓励龙头企业带动行业进步,培育知名品牌,用心维护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完善钧瓷行业法规和确立生产标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钧瓷生产标准,建立明确的产业规范,促进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政府应与企业充分合作,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推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活产业供给增长内升动力[8]。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为钧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针对现阶段钧瓷产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校企结合、政府助推,培育钧瓷产业的创新主体,以强化创新供给,为钧瓷产业注入新动力;通过深入挖掘与钧瓷相关的旅游资源,多方联动,以带动产业转型发展;通过引进专业型高素质人才,完善教育培训制度,以促进人才供给,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政府作为地方产业发展转型的引导者,应出台相应政策,助推钧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长期规划供给。同时还要完善行业法规,严格钧瓷生产标准,增强钧瓷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钧瓷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OntheSupply-sideReformoftheEnamelCultureIndustry

NIU Yi-ch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Abstract:Supply-side reform provides a new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amel culture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supply-side reform.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amel culture industry is in a downward phase.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t fac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ack of effective supply caused by insufficient innovation. Therefore, supply-side reform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round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amel culture industry. The focus of the enamel cultural industry's supply side reform is to: enhance innovation and supply,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body of the enamel industry; promote cultural supply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on; promote talent supply and improv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optimize the quality supply and clarify the product structure; provide long-term planning and improve industry regulations and production standards.

Keywords:enamel culture industry; supply-side reform; enamel art;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钧瓷供给艺术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纸的艺术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