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之外
——《新疆红钱图谱》序

2018-02-26 03:15黄志刚
新疆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具书版式图说

□ 黄志刚

清咸丰时期新疆红钱正反面图案

虞翔鸣先生编著的《新疆红钱版式图谱》的出版,是新疆钱币研究收藏界的一件大事,是新疆钱币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它那卷帙浩繁的规模、丰富的红钱版式样本、详尽清晰的分类和严谨简洁的文字叙述,使这部著作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度。

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同时也是中亚地区绚烂繁纷的历代货币的交汇地。新疆自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 60年)归入中国版图以来,中央王朝的钱币也逐渐进入西域地区,成为这一地区的主导货币。但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央王朝对西域诸城邦的管辖力度时强时弱、时断时续,始终未能长期稳定地掌控西域地区的货币发行权,有些地方政权断断续续地铸造过各自的货币。随着经贸的发展,中亚各国的一些货币也流入西域地区参与流通,直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为了发展经济,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确立主权关系,定边将军兆惠向清政府建议并获准在新疆按全国统一制式铸行钱币,翌年在叶尔羌(今莎车)设局开铸乾隆通宝钱。钱币面文为汉字乾隆通宝,背穿左为满文叶尔奇木(为满文叶尔羌之不同音译,次年即改为叶尔羌),穿右为维文(察合台文)叶尔羌。这种在一枚钱币上铸有三种文字的制式,为中国铸币史所罕见,体现了清政府既强调全国币制的统一,又照顾到新疆少数民族识读的方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由于这种钱币用纯铜铸造,色泽红润,故俗称新疆红钱。

新疆红钱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始铸到清王朝覆灭停铸,历时 150 余年,它是我国货币史长河中的一个独具风格的小小分支。由于民族、地域、原料、工艺诸原因,其钱币铭文种类变化之多、风格之迥异、版式之丰富,为我国铸币史之罕见。它因形态粗拙而美,因铸量稀少而珍,这正是新疆红钱至今仍为国内外藏家所追逐珍视的原因。

由于地域的偏远,新疆红钱在上世纪中叶以前一直少有人识,更无著述,偶有流出新疆者亦被中外藏家视为珍罕之品,在台湾曾发生过为争夺十几枚现在看来是极普通的新疆红钱而致多年故友绝交 的 故事。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新疆红钱被大量偷运到港台、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始掀起对它的研究与收藏热潮,并出版了一些专著和工具书,从而也带动新疆掀起一股红钱热。其间上海朱卓鹏、朱圣弢父子于 1991年出版了《新疆红钱》,新疆杜坚毅、顾佩玉夫妇于 199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新疆红钱大全图说》,这两本工具书为新疆红线的收藏与研究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新疆红钱大全图说》出版已逾二十年,红钱实物有限,编得较为匆忙,总体来说显得比较粗略,疏漏之处稍多。其后新疆各地不断有新的红钱版式发现,虞翔鸣先生与杜坚毅、顾佩玉夫妇是多年挚交,他曾协助杜氏夫妇编辑《新疆红钱大全图说》并为其作序,杜氏夫妇将收入《新疆红钱大全图说》中的全部红钱转让给虞翔鸣先生,加上他自己几十年中集藏的大量红钱,使他的藏品达到一个空前的数量。虞翔鸣先生收集研究新疆红钱凡三十年,以为编撰一本更全面、更科学、更精细的新疆红钱版本分类著作条件已经成熟。近六年余,他伏案研析了数以万计的红钱实物,从中遴选出四千余样品,循干理枝,条分缕析,将新疆红钱的分类以树枝状结构呈现,并对各类钱币按层次编号命名,对每枚样品的特征用简明的文字予以一一描述,逐一定级,随之摄影制图,遂成今日之《新疆红钱版式图谱》一书。朱氏父子的《新疆红钱》收入小版本仅 600 余品,杜、顾夫妇的《新疆红钱大全图说》收入新疆红钱基本版式 34 种,小版式 1700 余种,而虞翔鸣先生的《新疆红钱版式图谱》收录了基本版式 124种,小版式 4284 种,显然比前者要丰富、全面、合理得多。此外,前述两本工具书对热西丁钱基本没有详细识读和分类,而本书弥补了这一缺陷。本书中除 11 枚稀见版式外,余均为虞翔鸣先生藏品,就拥有新疆红钱实物样品之丰富而言,恐怕世界上任何收藏家与博物馆都无可与之比肩,这就决定了《新疆红钱版式图谱》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将成为难以超越的最权威的工具书。

货币的发行权是国家对这一地区有效行使主权的象征。新疆红钱的铸行,为新疆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货币发行权纳入中央王朝统一的范畴,其后 150年间除因战乱短暂停铸外,一直在南北两路的七个钱局交替铸行。统一掌控货币发行权是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必要手段,它标志着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对新疆实行全面有效的管治。新疆红线作为这片祖国疆土、这段历史的“铁的”见证者,其意义远远大于它的一般收藏价值。因此,在当今形势下,《新疆红钱版式图谱》的出版发行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工具书版式图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连环混配现象研究
市州报特刊版式创新刍议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图说
图说
图说
澳门早中期样钞版式研究
图说
“永安五铢”的版式及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