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职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8-02-26 01:25毛天梅
教师·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

摘 要:文章针对中职起点的高职在校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的成因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作者认为自我效能感低下是造成高职中职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根本原因,而数学基础差是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直接原因,学习能力欠缺以及一些外部因素也是造成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对此,文章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提出了转化这些数学学习困难者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中职生;数学学习困难;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05

课题项目:校级课题“高职学院中职毕业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Z2017005)。

作者简介:毛天梅(1968—),女,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数学组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高职数学教学。

一、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校高职学生生源日益多元化。湖北省从2012年开始对高职招生进行改革,同时推进了技能高考与高职单招,这两类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基础水平相当,以下统称为“高职中职生”。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中职毕业生是高职学院中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进入高职前他们侧重专业技能的训练,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这一特殊群体在高职学院的学习、生活与普通高职学生有较大的区别。仅就高等数学学习而言,高职中职生出现了大面积的学习障碍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一特殊群体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对高职中职生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转化的方法。

二、高职中职生数学学习现状

(1)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在对高职中职生学习数学动机调查中发现,有38.3%的学生是为了能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26%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有助于提高自身思维能力,21%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有助于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11%的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应对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比较明确的。

(2)自我评价差,缺乏数学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高职中职生对自身数学学习的评价差,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调查发现,有85%的学生认为自己数学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其中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有小学数学水平,这些学生逃避数学学习,上课时完全放弃听课,与数学教师沟通、交流的意愿不强。

(3)学习态度不良,自觉性差。高职中职生上数学课时普遍较为懒散,学生上课时相互聊天、玩手机、打游戏、睡觉,上数学课不带书、笔、本子等现象十分常见。

(4)缺乏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高职中职生极少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自主性弱,上课不会听课、不会记听课笔记的众多,缺乏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调查显示,有39%的学生注意到了自身这些问题。

(5)意志薄弱,自制力差。高职中职生与普通高职生相比心理发育迟滞,上课带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化,自控能力差,听课状态取决于其当时心情的情况比较常见,进入学习状态较慢;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稍作努力还解决不了的就会选择放弃学习,习惯性逃避;有畏难情绪,不能准确面对挫折与失败,意志薄弱;针对可以完成的任务,如果不监督就不作为的学生占比大;学习注意力容易转移,自制力差。

三、高职中职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1.自我效能感低下是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根本原因

高职中职生的数学学习普遍有长期、多次失败或挫折的经历,极少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许多学生都为自己贴上了数学“失败者”的标签,存在数学学习焦虑情绪,且有自卑情结,致使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低下,学习自信心不足。

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达到某一行为结果之行为能力的知觉或主观判断。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自信心强,有勇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实现目标的耐力。相反,怀疑自己能力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缺乏斗志,学习效率低下而事倍功半。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已经气馁,认为自己的努力不可能改变所处的情境,却又无法忍受自卑感,那么他依旧会设法摆脱,只是所采取的方法不可能使他有所进益。他不再克服障碍,会以自己的独有方式自我陶醉、麻木自己[1]。

高职中职生数学学习困难者,因为很少体验到数学学科学习成功的乐趣,反复受挫,在进入高职数学学習之前就已经作出预判,认为自己在这门学科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部分高职中职生(调查结果有1/3以上)在高数课上就有了种种麻痹自己的表现,诸如上高数课心情就会烦躁,做出聊天、玩手机、打游戏、睡觉等行为,在数学学习上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自我效能感低下是这些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根本原因,不愉快的学习经历以及对自己在数学学科学习状况的预判,使其对高数学习采取冷漠、听任失败甚至反感的态度,致使这些学生与教师、同伴交流困难,难以开展高等数学的学习活动。

2.数学基础差是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直接原因

数学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高等数学学习建立在初等数学基础之上,若基础不好会直接影响后继学习。

高职中职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基本的运算法则、 定理、公式的掌握存在不足,缺乏对数学知识框架体系的掌握,数学思维能力偏弱,知识迁移能力较差,这些是造成高职中职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直接原因。例如,学生没牢固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性质,在极限学习过程中几乎每步都会遇到困难,在后续导数、微分、积分的学习中出现递增式障碍,导致学习难度越来越大,而意志薄弱、缺乏坚定学习目标的学生很容易逐步放弃高等数学的学习。

高职高等数学不仅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与中学学习有较大的差异。普通高职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适应期,对高职中职生而言,要适应现有高职数学教学难度更大。调查表明,高职中职生在进入高职学习初期,70%的学生能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希望能在高职阶段重新开始,可是数学基础知识不足已成为他们的硬伤,“欠账”太多,他们想重新开始都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2]。

3.学习能力欠缺是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

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其核心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等。

高职中职生学习能力欠缺,普遍缺乏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而思维定式导致其对新知识难以接受,出现知识迁移困难等问题。调查显示,80%以上的高职中职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练习、及时总结、及时纠错等良好学习习惯,加上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易集中、观察不细致、抽象概括能力差、运算能力差、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差等情况,这些高职中职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累积,最终止步不前,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高职中职生学习能力的欠缺是其数学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

4.外部因素也是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

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外部因素也影响着高职中职生的高等数学学习。

(1)大班教学。现在许多高职学院高数课是以大班方式教学,大班教学能解决目前高等数学教师不足的问题,带来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减少。高职中职生数学基础差,在高数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与指导,这种需求在大班教学中无法得到满足。

(2)教材与教法。高职院校高数课教材多以本科教材为蓝本进行修订而成,强调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体系的完整性,强调计算技巧,内容多、难、枯燥,与专业课程联系弱。现在各高职学院在对高数教材进行改编,淡化理论、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加强与专业学科的联系,加强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很不成熟,对高职高等数学教材的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熟的、合适的教材,必然会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

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不断深入,但是多数高数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程度低,对数学基础差的高职中职生而言,在情感上就开始反感、排斥数学课。

(3)教学管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多采取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考核方式,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方便、高效,但忽略了现今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高职中職生这一特殊群体,数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差,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的“大一统”管理方式极大伤害了高职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些想好好学习的高职中职生,即使再努力,也难以跟上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讲课的脚步,统一考核的方式更是极大伤害着这些学生脆弱的自信心、自尊心[3]。

(4)教师因素。高职学院的数学教师普遍存在知识单一的问题,缺乏与其他专业较深入的横向联系。教师很难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讲得简洁、清楚、明确,在教学中不免就知识讲知识,课堂教学模式化,容易单调、枯燥,不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对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难以站在较高的角度进行指点。

四、对策研究

根据上述分析,下面笔者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提出转化高职中职生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对策,帮助学生完成高职数学学习任务,达到培养目标。

1.注重培养师生感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高职中职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自我效能感低下,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学生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关爱与肯定。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中存在着两条对流,一条“知识对流”,另一条是“情感对流”,其中“知识对流”是通过“情感对流”来实现的。当学生对数学关上学习的大门时,教师是无法将知识直接灌入学生大脑,无法执行教学意图的。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是打开这些学生心扉,让他们接受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高职中职生在数学学习中屡战屡败的经历、对数学学科学习状况的不良预判,促使他们采取自我保护行为,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通常会拒绝与同伴、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反感甚至放弃数学学习。这些学生需要课任教师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交流的通道,需要数学教师们给予他们更多耐心、关心,消除或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从而进入正常的学习模式。

数学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之间建立朋友般的关系,能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障碍的沟通便于教师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准确、及时的肯定,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缓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焦虑,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正常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教师教学方案的保障,是解决这些高职中职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前提。

2.关注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多水平层次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到转变思想,承认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1)在高职学院高等数学培养目标下,制订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在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样有助于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进度,根据高职学院高等数学培养目标确定教什么、怎么教。

高职中职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推理能力较弱,与普通高职生相比,教学同一知识点时,教师需要依据高职中职生具体情况,对知识点进行详解,教学中注意所学新知识与中学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加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与应用意识的培养,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依据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高职中职生具体情况,我院选择完成培养目标中最基本要求,放缓教学进度。实践证明,我院在教学实践中的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较宽松的教学时间,加上教师细致的讲解,成功避免了学生听一节课之后就开始累积问题,直至最后放弃数学学习的局面。

(2)小班教学更适合高职中职生的高等数学教学。要提高高职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关爱学生。小班教学更适合高职中职生的高等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分配在观察、了解学生上。课堂上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耐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班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掌控更加灵活、精准,可以根据学生听课状态及时调整难易程度,及时对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不断累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受,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教师每次课要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小有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愉悦,尽力照顾到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不断积累积极的心理体验。

小班教学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帮助这些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的高职中职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完成当次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将复杂的、较大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几个具体的、简单的、较小的目标,按照班级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设置分层次的学习小目標。根据教学班级的具体情况,集体或对个人进行辅导,因材施教,通过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小班教学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或个体指导,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多变的教法吸引学生。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虽然高职中职生长期形成的学习倦怠、缺乏进取心等现象不是短时间就能转变的,但多变的教学方法,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反感,而积极探索不同教法在数学课教学中的应用是需要教师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4)评价方式多元化,合适的教育教学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加强过程性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正确对待学困生学习的成败,不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过程性评价,能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数学课常用考核方式是闭卷、限时的笔试,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反馈不够准确,比如个别平时不学习的学生就是靠在考场上作弊蒙混过关,考试结果会带给其他同学一个错误的信息,即“平时不用认真学习,只要会考试就可以了”,所以认真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也是数学老师遇到的“第二学期学生学习劲头远不如第一学期”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故而教师们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高职中职生普遍数学较差,他们对传统数学考试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学习认真的学生担心发挥失误,考试成绩不能体现出他们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少数弃学的学生考虑的是如何在考场上“超常发挥”一把,达到60分的及格目标。对高职中职生而言,增加学习过程性评价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能增强学生对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视,且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有相对更准确的评价,有利于给予学生正向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我院采取的是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各占50%的模式,考核内容层次化,同时考核方式多元化,有笔试加面试的形式,也有笔试加小论文的形式,平时考核还包括课堂提问、章节小结、学习反思等考核内容。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学生越来越重视平时学习的过程,最后考核成绩也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考试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明显,特别是在第二学期学习中,高职中职生学习状态甚至好于普通班级。

3.教师需要不断“充电”,完善自我

高职数学教师不仅需要不断钻研数学专业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了解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各专业对数学学习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高职数学教师还需不断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了解、学习当今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高职数学教师还需对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反思,进行教学研究,以研促教。

五、结语

高职中职生数学学习障碍(困难)的转化问题是一项细致、长远的艰巨任务,需要学生、学校、教师和社会多方积极参与。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 锐.论高职生高等数学学习中的自卑情结[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200-202.

[2]李 斌.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原因及教学转化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3):17-18,22.

[3]王积建.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6-21.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
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高职英语学习提高的策略性分析
动机模式在《初级日语阅读》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卧床患者照顾者预防压疮自我效能和认知水平的影响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