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海读与学校发展策略研究

2018-02-26 13:39杨芳玲
教师·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三位一体

杨芳玲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16-02

摘 要: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将国学经典润泽于全体师生乃至家长心中,学校以“六融合”让国学经典落地生根,开展特色活动促进内需发展,营造校园文化,浸润内涵,抓七个坚持,细化常规工作,落实“六以”,找准工作突破口,重成果转化,厚学校文化底色。

关键词:三位一体;“六融合”;文化内涵;成果底色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经典的训练,国民将会丧失深刻的思辨力;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经典的芳香,难以抵挡低俗浊气的侵袭。为落实核心素养,将国学经典润泽于全体师生乃至家长心中,特此进行中华经典海读与学校发展策略研究。

一、三位一体凝心聚力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晃州镇第一完全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秉承着“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广大师生认认真真开展经典海读,踏踏实实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形成家、校、社会三位一体模式,研究成效较好。

1.学校方面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为了使全体师生及家长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我校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诵读经典的意义。同时,还积极创设诗意盎然的环境,让经典时时刻刻浸润心灵、陶冶性情、开拓视野。

(2)成立社团,引领前行。我校专门成立了“经典诵读社团”,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引领学校的国学特色不断向前发展。

2.社会的支持

我校国学特色学校的顺利开展得到了各级部门领导的关心以及社会群体的支持,保证了各项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另外,我校还获得了园丁公益基金的资助,解决了学生经典读书问题。

3.家长的配合

在每学期开学的家长见面会上,我校切实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保证时间、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每周三为家庭的经典诵读日,教师、学生、家长共读经典。

二、“六融合”促内需发展

1.习惯养成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我校把习惯养成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力求做好“三个一”活动,即开学第一周为习惯养成周,开学第一月为习惯养成月,学年第一期为习惯养成期。

2.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合

开设侗语口语课,开展侗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侗琵琶班,传唱《侗族大歌》,教学中研讨古诗文的侗歌吟唱法。

3.经典阅读与课改相融合

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经典阅读”主题活动。经典阅读活动要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线,以学校为面,把点、线、面串联起来;以个人为根,以集体学习为干,以校园活动为叶,形成根深叶茂的立体阅读空间;以营造氛围为主,以文化熏陶为本,以育人提高为重,“三维”并举,提高阅读效率。遵循“走出去,请进来”原则,让教师们外出北京、山东、四川等地学习他人经验,通过回来讲座、上汇报课等形式,校骨干教师开展主题讲座,各年级组教师上研讨课。通过这样专家引领、骨干示范、重点带动、班级跟进,让“经典海读”走进童心世界,扎根心灵土壤,伴随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4.书画与国学相融合

践行 “一笔一画练好字,一言一行做好人”这一校训,在书画教学上做足了功课,开发了书法校本教材,开设了专门的软笔书法教学课程。我校为县书法协会教学基地校,学校廊道上随处可见学生的书法作品,学生们假期要做的一项作业就是练书法。另外,学校开设吟诵、书法、绘画、手工等特色小组,学生学习侗家绣鞋垫等特色侗家刺绣。

5.经典海读与课程相融合

我校将经典海读融于丰富的课程中,把经典海读课程化。

课程系列一:晨诵。每天早读为全校师生晨读经典时间,师生朗读背诵,持续不断,日积月累,成效明显。

课程系列二:课前三分钟诵读。课堂开始前,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坚持不懈,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课程系列三:课堂诵读。课堂上以歌诀乐读法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国学。

课程系列四:升旗仪式诵读。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举行以年级为单位国学诵读的班级风采展示,让每个学生在这个平台上都能充分展示自我,提升国学素养。

课程系列五:阳光大课间,经典诵读与国学操相融合。

课程系列六:校本教材的系统研发。如一年级《国学启蒙 伴我前行》,二年级《国学启智 风雅童年》,三年级《馥郁国学 润泽童心》,四年级《典雅国学 伴我成长》,五年级《国学育心 书香怡人》,六年级《馨香国学 丰润人生》。

6.经典海读与系列活动相融合

(1)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图书资源,我校要求建立班级图书馆、班级读书盒,把学生个人的书集中起来,共享资源,学生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

(2)开展“亲子经典同读”活动。家校共育有利于取得优质教育效果,利用现代媒介,把经典海读延伸到学生的课后生活之中。利用QQ群、微信群、家长会、家委会等平台,下发课外阅读推荐篇目,每周三为“亲子共读日”,发动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共同交流,在读中成长。家长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孩子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读书活动引向深入。

(3)开展每学年一次读书节活动及“六一”相约经典系列活动。举办经典诵读表演比赛,将诗文中优秀的篇目在欣赏的形式上加以创新,配上音乐、图画、情境、舞蹈,进行全校性的诵读比赛,评出“读书之星”和“书香班级”等。

(4)教师开展“国学伴成长”的经典读书活动。学校以龙溪书院为传统文化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书院,开展国学主题教育。

三、文化内涵丰厚成果底色

1.营造校园文化,润内涵

我校建设了三十六个生态长廊书吧和绿色植物长廊,让每个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随时有书可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圍。另每栋楼的取名各有其寓意:功能室楼取名为“知行楼”,低中年级教学楼取名为“至善楼”,高年级教学楼取名为“致远楼”。其中,至善楼的主题是侗文化:一楼的主题是琴棋书画,二楼的主题是成语故事,三楼的主题是孝道文化,四楼的主题是历史故事。致远楼的主题是中华经典文化:二楼的主题是体育世界,三楼的主题是中华诗词,四楼的主题是经典名著。楼梯间的主题是书法。右边楼梯是教师的作品,中间楼梯是学生的作品。新教学楼的柱子主题是《四书》和《五经》。

2.抓七个坚持,细化常规工作

抓实七个坚持,促进读书活动全面开展,让经典诵读活动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七个坚持即:坚持每天晨读十分钟经典诵读,坚持每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名言诵读,坚持每天大课间全校国学经典诵读,坚持每天放学各班进行文明礼仪训练,坚持每周星期三定为家校经典阅读日,坚持每周一国旗下以年级组为单位全校诵读经典,坚持每个学生都写好《我的悦读记》。抓好七个坚持,让阅读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3.重成果转化,厚底色

2017年我校六年级30名学生参加了怀化市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大赛并荣获市级特等奖、湖南省二等奖。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国学教育共同体会员单位”“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湖南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怀化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称号。 2017年8月,我校被授予“新晃县书法家协会教学基地校”“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学校将获得的成果转化为内驱力,让其滋润着全体师生的心灵,让学校的国学经典的底色工作更加厚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校全体师生将一齐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人心思归的家园、阳光向上的乐园、风景如画的公园、文化厚重的圣园。

参考文献:

[1]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陈 洁,唐 远.经典海读,我们与你同行[J].中外交流,2016(8):219.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三位一体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