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全局,落实细微

2018-02-26 13:39
教师·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德育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15-02

摘 要: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徳育管理者和班主任由于经验不足、急于求成或职业倦怠,会出现各种不利于德育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导致达不到德育目的。文章作者从德育中学校和班主任存在的问题出发,谈谈在德育的路上如何营造德育氛围和创新德育方法,做影响学生终身的德育。

关键词:德育;终身德育;德才兼备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学校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示出成果的。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量信息的快速传播、网游的盛行、人口流动的加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社会对学校及教师的偏见、教师队伍中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的涌入等等,会给学校德育工作帶来更大的难度。笔者从事班主任及德育管理工作近二十年,现就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一谈在德育的路上,如何营造德育氛围和创新德育方法,做影响学生终身的德育。

一、学校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理念缺失,德育氛围不浓

当前有些学校,校长德育理念不清,德育目标不明,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只能墨守成规,就算有想法也不容易被采纳,久而久之,学校德育氛围越来越淡。

2. 德育方法滞后,没能与时俱进

学校德育应与时俱进,然而,当前一些学校的德育方法仍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德育内容局限于学生校内已有的问题,头痛医头,缺乏计划性、整体性、长远性和综合性;德育形式仍局限于班主任说教及各种板报的知识宣传。基于安全和责任,学生社会实践远远不够,这就导致尽管天天讲安全,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却仍呈上升趋势;尽管天天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

3.评价机制不合理,班主任积极性不高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可当前一些学校把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评优评先以成绩为依据,评价机制的不合理直接导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以上课为借口,而忽略德育,导致德育工作难以开展。

4.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面对新形势,一些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对班级和学生不会管、不敢管,工作缺乏信心;在管理过程中,目光多停留在那些乖巧或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不愿意放慢脚步等等“走得慢”的学生,导致他们“还没开花就已枯萎”;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不会处理,不懂得与家长沟通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二、 德育工作大处谋篇布局,小处落实落细

1.学校德育要有特色,形成一校一品

学校的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或者抄袭借用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九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办学伊始,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和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德育理念,构建了以学校为主,家长和社会为辅;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学生德育实践为主,教师说教为辅;现实德育为主,融合信息技术为辅的德育网络。通过以文化人(即班级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华武术操及圣人古训《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诵读相结合的大课间活动,传统文化讲座及竞赛等,打造书香校园)、以行育人(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学校及社会公益活动,举办消防演练、法制进校园、“周末我当家”等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内化)、以美润人(开展舞蹈、合唱团、古筝、书法、绘画、球类、手工制作等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美、追求美、形成美)、以情动人(做好电访和家访,与家长真诚沟通,共同打造学生学习的乐园、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用真心、真情做德育)的德育模式,把学校“真·实”的德育理念落到实处。这些措施创造了润物无声的德育氛围,逐渐形成了以“礼、德、孝”为文化底蕴的德育特色。

2.助力教师发展,打造优秀的德育团队

我校唐元英老师最初不肯担任班主任,理由是在原来的学校担任了两届班主任,届届因倒数第一被校长约谈,表示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笔者侧面了解到唐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不是不能当,而是效果不好,没有自信。第二天笔者找她谈话,亦鼓励亦激将,让她尝试在新的学校将丢失的信心拾回来,并向她保证,但凡她班级管理中遇到的一切困难与问题都会给予帮助,只要她肯学,做错了也不批评。唐老师果然快乐地接了最具挑战性的班级——两所农村学校撤并到我校的初三组合班。她丢下包袱,像大姐姐一样与班级学生相处,对学校的管理要求不懂就问,一学就会,班级工作由开学散成一团很快步入正轨,一学期下来,班级由于各项工作开展不错,被评为文明班级,唐老师个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上述案例表明,学校需进行班主任专业培训,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做教师的坚强后盾,鼓励和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自信,弥补其经验的不足,为班主任快乐工作和成功保驾护航,倾力打造优秀的德育团队。

3.呵护每一个成长的心灵,静待花开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学生因父母离异造成一些性格障碍,沟通困难,与同学很难相处。笔者任教他的地理,了解情况后,对他有些不易察觉的行为表现、课堂指导、提问都特别关注。不久,班主任把他的一篇作文转给笔者,文中说地理老师像妈妈一样。再后来的日子,不管笔者在学校上课还是巡查,总感觉到自己被一双眼睛远远地害羞地追随着,一次次地尝试靠近、交谈。期末,他终于大胆地迈进了我的办公室,告诉笔者说他的地理考了年级第一,上了光荣榜。种子得到呵护滋养就会生长,德育工作何尝不是如此?育心的工作急不来,应多一分耐心,静待花开。

4. 德育实践,内化于德,外化于行

再好的德育理念最终都要通过德育活动实施,即德育实践,内化于德,外化于行。为此我校每年都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每年入学季新生在孔子雕像前行拜师礼,学会珍惜读书机会和感恩教师;小学生用义卖所得为郴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送爱心;千家宴利用家长和孩子共同采购食材、共同制作一道美食、千人共用午餐的过程,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学会感恩父母的操劳和付出;特殊的寒假作业“为长辈做一件事”培养孩子的孝心;等等。让德育工作融入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5.做影响终身的德育,培养徳才兼备之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十九大代表上海实验小学的校长杨荣也说过:“如果儿时没有对父母的尊重与家庭劳动参与,成年后‘孝道就会缺失;如果儿时没有接受文化传承,长大后的世界眼光就没有中国自信;如果儿时没听过百年奋斗故事,长大后就没有制度自信、复兴志向……”德育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德育工作者对德育理念要仔细斟酌,对德育团队要耐心培养,要关注每一个成长的心灵,学会等待。应相信总有一天,德育播下的种子会开花结果,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张 骏.十九大代表杨荣:今天的小学生将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者 让孩子有中国脊梁中国精神[N].解放日报,2017-10-24.

[3]杜 丁,孔 悦.德育工作者要学会“静待花开”[N].新京报,2015-09-07(12).

[4]焦燕录,和学新.学校德育活动策略的理论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7):25-27.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