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2018-02-26 12:46苏永鸥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木块橡皮蜗牛

苏永鸥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标准指出:小學阶段的科学学习分为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三个学段。也就是说,从2017年9月开始,一二年级也将开设科学课。那么,如何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喜欢上科学课,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呢?笔者认为,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最基本、最重要的体现。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语言入手,使教师的语言具有儿童化、趣味化、激励化、科学化,以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

一、教师语言要儿童化

教师语言的儿童化,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符合儿童心理、语言习惯和接受水平的规范化口语。低年级儿童的逻辑思维尚处在起始阶段,拥有的词汇量少,这样的年龄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活泼、形象的语言。

如“观察一种动物”一课,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与认识蜗牛,发现蜗牛的身体结构和生活特性。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蜗牛让小朋友来观察,而是故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他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上这堂课,你们欢迎他吗?”“欢迎!”小朋友们回答。紧接着我就出示谜语并提问:“这个好朋友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你们知道这个好朋友是谁吗?”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说:蜗牛。“今天啊,蜗牛伯伯想请小朋友们到它家里去做客,去认识一下它,你们想去看看吗?”孩子大声地回答:“想”。

可见,通过老师的一引一导,学生的一思一答,运用小朋友们比较喜欢的“好朋友”“蜗牛伯伯”“做客”等这样的一些儿童化的词语,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们和蜗牛这个动物之间的距离,也激发了他们研究蜗牛的兴趣。

二、教师语言要趣味化

教师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风趣机敏、情趣幽默,空洞无力、枯燥乏味的语言,只能使孩子们昏昏欲睡,毫无兴趣。

例如,教学“谁轻谁重”一课,学生在用掂量的方法比较木块和塑料块谁轻谁重后交流:“塑料块重,木块轻”,这时我故意装作听不见,请学生再重复一下。当学生重复后,我故意说:“嗯,这次老师听清楚了,塑料块轻,木块重”,学生一听老师的复述后立马急了,举手示意说:“老师,我是说塑料块重,木块轻”,这时,我再说:“哦,原来老师听错了。那么,塑料块和木块比较,真的是塑料块重木块轻吗,还有好的办法可以弄清楚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运用称量的方法来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可见,如果老师能使用趣味化的语言,老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故意装聋听不清,复述错误的答案,就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语言要激励化

教师语言的激励化,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生成的有一定启发性、创造性,能使学生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状态中,并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强大推动力的语言。

再如教学“谁轻谁重”一课,学生在对乒乓球、木块、塑料块、橡皮进行称量实验时,面对桌子上较多的实验材料会比较兴奋;在实验完成后,他们往往不会自己主动停止实验,收拾实验材料,而是会继续随意摆弄桌上的实验材料。于是,在实验开始前,我和孩子们定下“规则”,说:同学们,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表现最棒?表现最棒的小组老师请他们来发言。

随后,孩子们开始分组实验。果然,实验结束后,完成较快的小组就及时整理好实验材料,高高举起小手,静静等待老师的表扬。看懂了孩子们的心思,我也顺势表扬:第一名的小组出现了,我们再看看第二名的小组在哪里?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了。待全部结束后,我就请第一名的小组上台汇报交流,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

可见,孩子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肯定。在课堂上,教师毫不吝啬适时地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与肯定,对课堂教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教师语言要科学化

教师语言的科学化,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含义准确、措辞精当、不生歧义,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正确认识。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们更应用词准确、合乎逻辑,使用科学化的语言。

例如,在教学“发现物体的特征”一课时,有一组学生研究橡皮的特征,他们把橡皮与泡沫塑料块对比,通过比较,他们发现橡皮有一些香味,泡沫塑料块没有香味。但是,由于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香和臭叫作味道,所以孩子们在回答时,他们就自然而然把香味说成了味道,认为橡皮和泡沫塑料块的味道不一样。但这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

于是,我顺势询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味道?”学生说:“甜的、辣的、酸的”等,我继续追问:“那么这些甜的、辣的、酸的这些味道和我们刚才说的香的、臭的这些味道,我们是怎样知道的呢?”学生回答说:“甜的、辣的、酸的我们是用嘴巴尝过后知道的,而香的、臭的,我们是通过鼻子闻到的。”这时,我再顺势小结:“简单地说,我们把用嘴巴尝到的甜的、辣的、酸的这些感觉叫作味道,而把用鼻子闻到的香的、臭的这些感觉叫作气味,所以我们说橡皮和泡沫塑料块的什么特征不一样?”学生猛然醒悟回答说:“橡皮和泡沫塑料块它们气味这个特征不一样。”

可以看出,通过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味道、什么是气味,规范、科学化的语言能揭示事物内在联系,抓住事物本质,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综上所述,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良好的语言艺术,往往能够架起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心灵桥梁,牢牢抓住他们,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上课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木块橡皮蜗牛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蜗牛说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橡皮山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