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之眼发现自然之美

2018-02-26 12:46周圆吴嘉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红山课题组南京市

周圆 吴嘉伟

儿童的视野具有独特性,生性充满好奇,他们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教育者,应该善于抓住儿童的这一特点来建构课程。“十三五”期间,南京市红山小学立项了市级规划课题《拥抱自然:儿童发现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着力进行儿童发现课程研究,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的天性来建构儿童发现课程。它是校本化的课程,也是特色化的课程。它鼓励学生拥抱自然,尊重儿童的发现,支持儿童的发现,培养会发现、善发现、乐发现的儿童。

一、课程理念:在这里闻到童年的味道

林语堂先生说:“学校应如同一片森林,学生应犹如猴子一般在其间自由跳跃,任意摘吃各种营养丰富的坚果。”作为教育者,就是要追求这样一片教育的林子,不仅要追求校园的绿色生态,更要追求教育文化的生态情愫。作为教育者,更应当尊重学生原有的模样,引导儿童在原有的状态下发展得更好,让儿童在最恰当的年纪,最合适的地方,遇见最好的学校,成就最好的自己。

红山小学在“自由呼吸,顺性成长”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生态环境教育”为办学特色,深入发掘其内涵,积极创设“和谐”氛围。学校努力打造“都市中的森林学校”,努力让孩子能够像“猴子”一样在森林中没有束缚,自由呼吸,顺性生长。童年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注意力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建立自己个性的重要人生阶段。只有在不束缚孩子天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生长得更茁壮;只有在充分自由、平等的空间里,孩子们才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呼吸,成就健康的个性人格。课题组老师精心设计儿童发现课程,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像刚出土的绿芽,能够享受足够的阳光雨露、新鲜空气,能够在学校的创建的优美环境中自由呼吸,闻到真正的属于童年的香甜与美好之味。

二、课程实施:参照儿童活动范围,划分课程研究内容

而今,在城市的很多孩子患有“自然缺失症”。而聚焦于拥抱自然的儿童发现课程,必然是儿童乐于观察、喜欢实践的课程;并且在与动物、植物等亲密接触中提升认识自然,理解自然能力,从而逐步培养探索自然兴趣。根据儿童的活动范围,课题组把研究内容划分为“近处·不远处·远处”三级课程。

(一)“近处的自然”:以问题为导向,观察研究

“近处的自然”指的是学生易于亲近,无需车马劳顿即可抵达之处。学生阶段生活时间最长的就是家庭和学校,因此需要在校园建设上,充分体现生态自然的理念。红山小学成功创建了南京市“园林式校园”,几座教学楼静立在杨柳依依的绿色中,时有芳花送香,小鸟啼啭,给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感觉。整个校园绿化以群落式栽植为主,共种植花草树木52个品种,达40000余株,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2%,基本上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品种多样,分布均衡,个性鲜明的规划要求。

课题组利用学校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势,研究开发特色文化课程。其中,“蝴蝶课程”是儿童发现课程中的一项精品课程。目前,“蝴蝶”课程研究已经经历了课程的纲要设计、主体框架的建构。课题组前期阅读了相关书籍,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撰写调查报告,逐步搭建我们的儿童发现课程整体架构,课题组老师选择了儿童都很喜爱的蝴蝶作为探究对象,学校正在积极打造特色蝴蝶园。蝴蝶园不仅仅是一处彩蝶纷飞的园地,更是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场所,这里蕴含着大自然的奥秘和一切神奇的力量。而孩子们在研究蝴蝶、饲养蝴蝶的过程中,也能学会尊重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课题组老师以“蝴蝶课程”为突破口,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带着问题进行主题研究。“蝴蝶课程”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还与南京自然环保机构“百蝶园”联手,研发了一系列适合儿童的活动课程。这些课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儿童们在对蝴蝶的加深了解中解放天性,追寻个性与自由。例如,一年级蝴蝶绘本课程《很饿很饿的毛毛虫》,儿童剧表演《三只蝴蝶》,二年级花蝴蝶彩绘课程,三年级百蝶园老师打造蝴蝶精品课程《蝴蝶的种类》《蝴蝶与环境》《蝴蝶的领养与饲养》等等,四年级校本教材《物候童趣》,了解蝴蝶的生存环境,五年级的红山少年科学研究院开展“蝴蝶效应”主题研究,老师引导大家了解蝴蝶、观察蝴蝶并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开展研究,如“蝴蝶的嘴巴是怎么样的”“蝴蝶有没有雌雄之分”等等。

(二)“不远处的自然”:以活动为依托,实践体验

“不远处的自然”指的是学生不经常去的,但是又乐于去探索的自然地带。红山小学与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连续20年共建,连续16年师生每人每月节约一元钱,集体认养红山动物园珍稀动物,成为南京市集体认养第一人;连续18年举办以生态、动物、环保为主题的科技夏令营……动物园为孩子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各类动物的场所,他们经常参加各类活动。每年三四月份,学生参加江苏省暨南京市爱鸟周活动,学生们仔细观察各种鸟类,精心倾听鸟鸣,通过饲养员了解鸟类的习性,以及鸟类对于环境的巨大作用,从而真正懂得了鸟是人类的朋友。学生们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请大家爱护花草树木,让人鸟共享一片美丽的蓝天;保护鸟类,拒捕鸟、拒食鸟,还鸟儿们清静,真心愛护鸟儿;在空闲时间制作鸟巢,悬挂鸟巢,多植树,为鸟儿安个家。每年科技夏令营期间,红山小学会集体认养动物,如小熊猫、黑熊、狮子辛巴、考拉等等,点滴爱心,汇聚成海,学生们对动物和自然的爱,由此可见。

(三)“远处的自然”:以兴趣为动力,探索创造

“远处的自然”指的是学生难以企及、但又充满兴趣的自然界,如遥远而又神秘的南极北极,甚至浩渺的宇宙等。虽然不能达到,但是阻挡不了学生们探索的热情,课题组老师精心挑选视频、书籍,推荐给学生观看,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将自己了解到的远处的自然呈现出来。学校正计划开设探索星空课程,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浩渺的星空。

红山小学课题组着力构建一系列儿童发现的课程,这些课程能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跟自然靠得更近。通过探索新时期小学生态教育的新途径,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地发展。儿童发现课程的研究,不仅把学生置身于环境教育之中,而且从生态的角度,积极发挥学校这样一个微生态系统的育人功能,全方位合力育人。

【作者单位:南京市红山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红山课题组南京市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红山荞麦看木森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5000年前红山文化庙、坛、冢新解
南京市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