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交科的“智慧通”

2018-02-27 01:47江苏中路交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张志祥
中国公路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路桥面江苏省

文/江苏中路交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张志祥

交通安全管理需要开展智能化、精细化研究。

在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强调,要持续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创新成为实现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智慧是发展的核心

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给高速公路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还会威胁高速公路上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随着高速公路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若通过大规模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来提升其通行能力,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实施难度也非常大,即使能够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必将大打折扣。

有没有方法可以实现在不大规模扩建高速公路的条件下,较大程度地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满足超大规模交通流量常态化?答案是肯定的—发展智慧交通,利用智能化、精细化的主动交通管控技术,是提升高速公路运行效率的上策。

智慧交通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改善交通运输环境、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江苏中路交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路交科”)关注行业热点问题,其旗下中路研究院的智慧交通中心,目前正重点关注高速公路拥堵问题。中路交科智慧交通中心专注于交通基建、运营领域内的信息化产品研发及服务,助力交通建设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红利、打造品质工程。

依托中路交科旗下子公司——江苏中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智慧交通产品的成果产业化推广,形成了质量控制类、公路养护类、综合管理类、能耗统计类等4大系列10余项信息化产品,在国内外得到成功推广应用。其中,“路基路面智慧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在江苏、江西、浙江、安徽、陕西、青海、黑龙江、广西及非洲塞内加尔等国内外多项重点工程广泛应用,如港珠澳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公路智能养护巡检信息系统”在江苏省宁靖盐、宁连、宁通等高速公路日常养护中深入应用;工地安全、环保扬尘等信息化产品成为2017年南京市交通科技推广成果。2017年,中路交科联合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和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建设“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数据中心”“江苏省大跨径钢桥沥青铺装数据中心”省级平台,实现“工艺在线、数据在线”,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公路建设难题。

2017年,中路交科联合江苏省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2017年江苏省重大科技专项——“沪宁高速公路超大流量路段通行保畅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的课题研究工作。该课题重点依托我国长三角地区最为重要的沪(上海)蓉(成都)高速公路大动脉,系统研究高速公路超大流量路段通行保障关键技术,旨在通过智能化、精细化、快速化、集约化的控制手段,在不进行物理扩容的基础之上,从主动控制、智能化养护技术、特殊事件下的安全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沪蓉高速公路的整体通行效率,协助沪蓉高速公路的日均车流量从2016年的14万辆,顺利地过渡到2030年的日均25万辆至30万辆,实现全面通行保畅,同时为江苏省内的其他高速公路提供重要借鉴依据。

新材料与新技术是发展的支撑

新材料与新技术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创新焦点。中路交科的道路新材料研发实训基地是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之一,致力于深入剖析综合交通发展的痛点难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和创新技术产业化。

2017年,中路交科申报的“温(冷)拌低烟尘路桥铺装技术与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多链聚烯烃衍生物改性沥青作用机理与高性能沥青材料的合作研发”项目,顺利地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的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立项资助和国际合作项目立项,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公路行业科技创新,支撑绿色交通材料实现产业化,并有助于高低温性能兼顾的多链聚烯烃衍生物改性剂的开发,建立多链聚烯烃衍生物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评价体系,突破SBS改性沥青在工程应用中的瓶颈。

产业化推广方面,中路交科自主研发的特种铺装树脂、沥青改性剂、高性能沥青、融雪除冰剂、温拌再生剂、乳化沥青等10大系列50余种创新材料,在国内外的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水性环氧沥青防水黏结层材料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工程,高模量剂也走出国门,在非洲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疏港高速公路中创出优质口碑。

走近中路交科

中路交科成立于2014年3月,是一家致力于为工程领域持续提供系统创新型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建有“江苏省绿色公路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工程中心”“江苏省钢桥面和隧道铺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公路智能施工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新型道路研究与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部省市级研发平台,形成了1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成立至今,中路交科坚定实施“研究咨询+产业化”的公司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中路科技、中路材料、中路检测、中路信息四大业务方向,努力打造路桥新技术、绿色交通技术、材料研究及产业化、“互联网+交通”四大核心技术能力。2017年,依托“南京市高端团队引进计划”,引进了“张玉贞、陈欣、徐萌”团队,为中路交科的持续创新和产业化注入新的活力。

中路交科信息化产品体系

ERS是中路交科的原始性创新成果,可有效地延长铺装的使用寿命,提高铺装的使用性能。

中路交科新材料产品体系

原始性创新是发展的关键

中路交科的产品与技术注重原始性创新,钢桥面铺装养护系统解决方案是其典型代表。钢桥面铺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钢桥面铺装养护国内外没有成熟的技术可循,也没有成熟的材料。中路交科团队历时7年,在长期跟踪调研长江中下游桥梁群桥面铺装运行状态的基础上,基于钢箱梁结构和铺装材料特点,开发了钢桥面铺装检测、评估体系和专业化养护管理系统;开发了预防性养护、小修保养和大中修养护技术和关键材料,编制了《江苏省钢桥面铺装养护地方标准》。中路交科钢桥面铺装养护系统解决方案支撑了长江中下游30余万平米钢桥面铺装科学养护。

基于长江中下游七座跨江大桥进行了最长10年的跟踪观测,中路交科团队明确了不同服役期、不同桥型、不同荷载特点的桥面铺装破损机理和发展规律,建立了桥面铺装网格化分析方法,开发了钢桥面铺装养护管理系统,为钢桥面铺装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脱空病害是桥面铺装的“癌症”,团队开发了红外检测评估方法和微损注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铺装的隐性病害检测,延长了铺装的使用寿命;针对不同荷载条件、不同服役年限的铺装,开发了全厚式冷拌/高温拌和环氧树脂铺装技术、高弹改性沥青加铺改造技术、复合型抗裂罩面技术,显著提升了铺装的使用性能;中路交科团队开发了高韧性冷拌树脂材料、高温拌和型环氧沥青材料、高强快固修补材料、低流淌型接缝材料等,性能达到乃至超过国外同类型材料,能够替代国外进口材料。

钢桥面铺装养护系统解决方案在长江中下游十余座大跨径桥梁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主要包括了润扬大桥、苏通大桥、阳逻大桥、鄂东大桥、崇启大桥、南京三桥等,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中路桥面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当奥迪RS5 Sportback的性能,邂逅乌鲁木齐中路的潮流与复古
瞌睡虫找朋友
桥面铺装混凝土凿除工艺对比分析
钢桥面铺装技术现状与发展
基于中船中路项目谈深层软基处理设计要点
吃火锅的发现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桥面防水层的技术突破
桥面防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