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成县印象

2018-02-27 01:47牛旭斌
中国公路 2018年2期
关键词:成县土路村民

文 /图 牛旭斌

黄土路,土路黄

我的故乡后寨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小川镇,1999年的一个秋天,我顺着村口的土路到小川镇,又从小川镇沿着土路出发到县城。我坐的班车边走边停,绕着土路翻山过河,要用一整天时间才能到远不过一百多公里的成县学校。这条坑洼的土路,让我心里也颠簸起伏,心想着故乡什么时候才能从泥泞中走出来,又心想故乡天经地义就该是这模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山黄,田地黄,土路黄,满眼都是黄土黄。

等到我上大学时,成县终于修通了省道205线、国道316线,但是一直还没有通铁路,得到二百多公里外的天水去坐绿皮火车。火车的时速慢且沿途逢站必停,车厢里的气味让人摈住呼吸,但很快我就被车上的小电视所吸引,李小龙的功夫片从头打到尾,打了一路,让我忘记了旅途的漫长。那种与亲人离别的伤感被抛之脑后,和我同乘一辆车的多是成县人,我们在车厢里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地讲述着花花世界的故事。那时候,故乡人一旦外出,就会登上漫长的路途。

成县地处西秦岭余脉,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米至2377米之间。成县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

一条泥路,两双鞋

一部分故乡人外出寻求谋生之路,还有一部分人依旧执着守望于此。2011年,由于工作关系,我频繁地下乡,去过一些住在山顶沟畔的贫困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黑沟的村落,小村位于成县以西的山谷峰腰,遇上细雨浓雾,便看不见踪影。去往小村的路是一条泥泞的土路,只有走到了鸡峰山,国道567线才开始延伸,且部分路面年久失修。黑沟村村民祖祖辈辈在泥泞里行走、赶集,走的都是不通车路的羊肠小道。临近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对好些的村庄依山就势,发动村民几十年如一日,开辟出的弯弯曲曲高低盘桓的土路,褶皱逼仄的路面,被三轮车碾压出很深的泥泞,费劲地向前延伸。

面对这样的路,我常常揣测:这里的乡亲们,会不会埋怨祖先坐(选)错了地方,为啥看上这里的“好风水”,也许正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的缘故,这些村庄的村民格外勤劳。我亲眼见一个农夫背架子上背过三袋子粮食,那少说也是二百多斤重,我见送亲的人们结队走在泥路里,背箱子(嫁妆)的人,上面还坐着个小男孩,大家要去吃酒席,满脸的喜气洋洋,但仔细看,队伍里的人们手里还提着一双鞋,这是下山后不走泥路时,人们脱下雨鞋放在路边草丛后,要换上的。我看到,一条没有路的贫困,带给他们的尴尬。

2015年,十天高速公路开通,改变了陇南去往天水必须翻山越岭过八盘的阻难。同时,打开高速出口的成县,也向世界打开了更加开放的窗口,乡村旅游建设呈喷井式增长。

成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西狭颂风景区、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杜少陵祠等。

黑沟村掩映在青岗林中,高山崇峻,树木遮天,流水潺涓。走在村庄的溪水畔,时时有鸟鸣空涧,处处见烟火升腾,一台台、一级级的小院,坎上坎下,院中有鸡鸭踱步,院边有木瓜累累,屋后有凤栗熟裂。在山林与溪流之间,何首乌藤缠绕着农家小院,野百合开放在瘦石嶙峋的莓台草丛,篱笆围起来的田园里,是郁郁葱葱的新鲜菜蔬。

黑沟除了种粮食,还种核桃、药材,营生方式还是很多的。但走进每家每户的房屋,地上堆积着成山的粮食、毛栗子、核桃、药材等,吃不完也不卖不出去,时间久了怕发潮,一些村民把这些收成全部堆放在炕上,一些条件差的人家,就只能散放在院子外。山林里多雨,说下就下,一阵雾过来,有时候就是雨,一场风吹过,有时候就下一整夜的雪,村民们望着几十道梁缠来绕去的土路一筹莫展,纵然有使不尽的力气,不计其数的山中宝贝,但没有谁家能把哪几样,从这坑坑洼洼的烂泥路上卖出去。

这里生活着期盼脱贫的人们,仰望紧连山际的天空,俯瞰环佩丁冬的林泉,坐拥墙头温暖的火塘,如诗的乡愁,如画的意境,如禅的冥想,一起云涌心头,但我说不出有一种什么感觉,令人窒息和难受,那种无法给这片土地以劳动和爱,不能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摆脱环境之困的纠结和痛,令人压抑。这么好的村庄,需要找出一个可以突破贫困的缺口,来抚平它的辛苦,收藏它的古老。从帮扶者、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如果能把这些特产放到城里或者网上售卖,哪一件又不是宝贝?再看看原生态的风景,哪一帧又不算秀美?小村不用精雕细琢,无需再去大拆大建,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景区。

我思忖何谓贫穷?贫穷在有的地方,是因为懒惰;在有的地方,确实是受制于观念的束缚和条件的禁锢,这是现象上的穷,而本质上的贫穷,往往是同在一轮日月下,却缺乏生存、生活和改变、发展的机会。山林里村民做梦都想有一条水泥路,夏收秋收的东西,只要从山里运出去,就可以变成钱,读书上学的娃就不用受罪,生病的人就能及时医治,山外的媳妇就能娶进门来……这些年来,我反复地听到山里人对通路,由衷的渴望与心声。

成县乡村里的街道上,水果店、烧烤摊、杂货铺林立,繁华中透露着一丝宁静。

在成县,四处都涌动着收购、贩运和叫卖的身影,满大街飘散的都是瓜果香。

农村公路畅通了成县的毛细血管,也扩大了村民的致富通道。

城与乡越来越近

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开始推进精准扶贫,在县政府、交通部门的帮助下,一辆辆铲车、挖掘机纷纷开进成县最偏远的山区,哪里的路不通,“战场”就在哪里。慢慢地,一条条县乡公路,一条条通村水泥路,把藏在深山的小村,与外界连在了一起,村民们开上了拖拉机、小汽车,农产品卖出去了,百货进山了。

即便到了晚上,山村也灯火通明,在城里都用不到的太阳能路灯,熠熠地照亮着通村公路。往最深的深山深沟里走,就连乱山丛林中的水泥路,也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经济最困难的人们,在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帮助下,改造了土房子。俨如住在世外桃源的仙境里的村民,却过着和城里人一样方便的现代生活。到了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城里人开车来山村旅游。不得不承认,城与乡的差异越来越小,昔日的农村开始被人羡慕和向往。

大型电商落户

交通改变了成县,一时间,人们都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覆盖县西的几个乡镇集市,变成了集散交易中心,农产品上市的时候,大卡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进村庄,装走了核桃和药材,装走了山中珍宝。村里还有一部分有远见的人们,以发达的物流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基础,探索电子商务,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其中一个叫段国强的80后小伙,就是特例。段国强朴实中带着上进,对农村农事农人谙熟于心,他不甘于农民的汗水和果实囤积着卖不出去,不甘于纯天然品质的农产品被廉价变卖,他大胆策划,按照城里人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的思路,发展起了成县农民小段电子商务公司,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如今,成千户的网军,在线销售成县樱桃、核桃、蜂蜜、手工挂面等,很快在网上形成了成县品牌,原生态的农特产品被大城市的消费者所青睐,一时间供不应求。2017年,阿里巴巴看中了成县源源不断释放的商机,率先投资数亿元建设了电商产业孵化园——这是甘肃第一个国家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从此,淘宝网陇南馆扎根于此,40多个农村淘宝服务站,落户在沿线农村公路上。

农民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发达的路网,让家乡土特产远销万水千山之外:樱桃送往了北上广,土鸡蛋送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蜂蜜卖到了千家万户,还有络绎不绝的订单似雪花般飞来。在电子商务的催化下,成县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学会用互联网思维营销,信息化的便捷深入到成县的各个角落。

猜你喜欢
成县土路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不忘成幼初心 携手梦想前行——奋进中的成县幼儿园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成县大樱桃产业现状分析
写小说的数学家或奇迹发明家
特色农产品“微营销”很火
成县泥功山云梯寺
乡间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