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的新起点

2018-02-27 01:4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蔡进
中国公路 2018年2期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时代

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蔡进

互联网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是整个国民经济包括物流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探讨物流的新起点、新时代。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

当前,中国的经济开始由高速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物流也进入到创新发展的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中国物流业目前从五个方面牢牢把握住了新起点,并呈现出一定成效——

第一个方面,物流的总量已经初具规模。中国物流行业以2012年为起点,2012年时,国内的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80万亿元,到2016年,中国的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30万亿元。2017年1月至11月,社会物流总额增长6.9%,按照这个增长速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测算,2017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约245万亿元。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物流总量初具规模,能够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第二个方面,中国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已经初步成体系。铁路方面,2017年总里程达到12.6万公里,高铁里程已经达到1.5万公里,居全球第一;2017年公路总里程已经接近500万公里,截至2016年年底,当时和道路安全相关的物流货车拥有量为1350万辆。

第三个方面,国内物流主体,也就是物流企业近年发展实力强劲。特别以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为代表。2017年4月,中外运长航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实现战略重组,成为千亿级的企业。近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物流企业销售50强榜单,最低门槛是年销售30亿元。在十多年前,想找一家上亿元的物流企业都很难。由此可见,中国物流企业近年来茁壮成长,初显实力。

2017年12月19日,首届国际交通运输安全博览会上,蔡进做了《物联网数字技术创新供应链发展》的主旨报告。

第四方面,物流行业的宏观治理初现成效。从国家层面来讲,包括各个省份,均成立了物流部际联席会,国家发改委牵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联席会的成员之一。从实践看,部际联席会切实发挥了有效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了对物流行业运行过程中的协调功能,特别是对国家层面在物流领域的顶层设计,比如政策制定等,形成了系统的体系和运作规律。比如,2017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未来物流发展的目标。一个国家层面的宏观治理,对产业和企业的具体建设,特别是减税、精简审批环节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把握住这个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笔者认为,《意见》正是把握住了国内物流行业发展最根本的方向,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

第五个方面,物流发展成效初步显现。用一个和全球接轨的质量来衡量——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2012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18%,到了2016年回落到14.9%,2017年一至三季度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进一步回落到14.5%。物流成本逐步回落的过程,反映出中国物流发展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中国物流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中国物流发展既要有成效,也要有判断。如何在新的时代把握住新物流的新起点,判断很重要。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得出一个判断——在过去若干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物流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点。中国已经跨越过去规模扩张的阶段,进入到质量提升的阶段——这是中国物流新起点的核心。

中国物流发展已经足够支撑国民经济6%至7%的增长规模,通过数据跟踪可以发现:在过去的几年中,物流总额的增长不仅明显,并且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在2010年以前,中国物流行业均呈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最高时达到百分之二十多;2015年至2016年,中国物流的增长速度和国民GDP基本同步,2016年略低于GDP。这说明,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物流的要求不是速度、不是规模,不需要物流用较大的增长速度去支持GDP的增长。

国际上,物流成本分为运输成本、保管成本、管理成本三个方面。我国的运输成本约为52%至53%,而美国、日本的运输成本一般占比58%甚至60%。

供应链及组合化运输方式是物流创新的重点

铁路物流网络体系中的亮点是1.5万公里的高速铁路。有数据显示,普通铁路里程数虽然在增长,但是运力反而在下降。这是因为国民经济的结构在调整,不再需要运输大量的煤、钢材和铁矿石等,从这个角度讲,铁路不再是物流基础设施的瓶颈。同时,我国载货车数量于2014年达到峰值——1450万辆,短短的两年,100多万辆载货车被更新淘汰,不再被行业所需要。2016年9月,“治超新政”出台后,又淘汰了一部分载货车。这说明,中国经济的转型,要求物流也要实现转型,物流行业发展要有更好的质量、更快的效率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物流供应链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必然阶段:第一是整合阶段,在整合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和资源的贡献;第二是优化阶段,通过流程优化更加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第三是协同阶段,产业之间相互协同、企业之间相互协同。

供应链必须依赖技术创新

物流业适应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发展的根本,是物流组织模式的升级和创新。这要求行业要做供应链,核心内涵包括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组织协同。

我国目前做供应链,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做供应链的起点不一样。那时候做供应链用的是传统的技术和人工的手段,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以及组织协同只局限于企业和企业之间,并没有覆盖到产业和产业之间,这一时期具备的传统技术手段搭建的供应链,可以适应那个时代需要的转型升级,但是,传统的供应链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这个时代的需要。

新时代物流行业的供应链必须依赖技术的创新和支持,必须把技术开发固化到组织模式上,技术才能发挥作用,利用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供应链。由此一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等,是物流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是推动供应链转型升级的关键。

逐渐走出信息化时代

新技术的应用不是炒概念,不是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甚至“区块链”等新技术概念标榜自身的转型发展计划,而在真正的运用过程中,却很少普及。

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技术升级”本身也需要不断升级,它目前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现在,将过去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中就说自己是“智慧物流”,是不行的,技术必须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笔者认为,现在的物流行业已经由信息化进入到智慧化的阶段,逐渐走出了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时代、智慧时代和数字时代,是物流行业发展的三个时代。信息时代基于的是单一的信息技术,比如说货源网、车源网等网站,将线下的车源、货源搬到了网上,这可以说是信息化;将车源和货源匹配起来,这是智能化,但是还无法称之为智慧化,只有将车源网、货源网再整合一个分析处理系统(比如,加入传感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才能称之为智慧化;数字技术就是在信息化和智慧化的基础上,加入大数据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果断决策,并严格执行,最终形成一套思维体系。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超越时代,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现在,我国物流发展已经进入智慧化时代,而数字技术或者说数字化时代,是物流行业看得见的时代目标。

安全就是效率和质量

站在新起点上的物流业,必须把握技术融合和供应链搭建过程中的本质要求——创新,创造新的价值、创造新的财富、创造新的产业。目前,物流行业智慧化的应用已经超越了O2O的境界,在创新或新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不能再依赖于将线下资源通过互联网整合到线上的局限性操作,在现在这个时代,这已经不能称之为创新,因为现有的需求,永远存在边界,它会固化在某一个水平上。

新技术必须通过新的业态,形成新的动能,创造新的价值。比如汽车产业,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一个重要口号——智能化制造,通过智能化的制造,制造出智能化的装备,基于智慧化的技术,构建车联网,也就是“智能车联”。

未来,汽车的生产、运营将有机衔接在一起,也就是说未来的汽车制造并不是优势,而是接入车联网,才能在产业里占有制高点。车联网本身是技术创新,将形成新的业态,必将创造新的价值。而中国车联网的起步和发达国家的起步是差不多的。

车辆实现智能之后,除了提升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保障安全,安全就能带来效益,比如危化品的运输,一旦翻一辆车,这个企业一年的效益都将损失。又比如无人驾驶,无人驾驶的五个层次中,前三个层次的“无人化”程度达到30%,这30%完全是为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比如自动巡航、自动刹车、自动纠偏等。安全本身就是效率,安全本身就是质量。

猜你喜欢
供应链物流时代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