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 ONE事件背后的青少年“叛逆”现象

2018-02-28 19:21柠檬汽水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8年2期
关键词:叛逆共青团中央文娱

柠檬汽水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真正的叛逆不是沉溺于孩子气的挑战,而是某种对自我尊严和精神的捍卫。个体从中能够感受到真正的自由以及来自他人的尊重。”

背景:2018年1月初,《中国妇女报》、新华网、紫光阁、共青团中央在微博上纷纷发文批评歌手PG ONE。原因在于,PG ONE的一些歌词涉嫌教唆青少年微博中吸毒与公开侮辱女性。共青团中央微博中写道:“公众人物在网络空间更应积极树立公共标杆,给青年人以正确的引导。”各大音乐平台也纷纷下架PG ONE的歌曲。

PG ONE 歌曲下架:给孩子更干净的娱乐空间

很多人因憎恶PG ONE歌词的低俗、为歌曲下架拍手称快,但也出现了一些反对和辩驳的声音。反对者认为歌词没有问题,在西方嘻哈文化中有为数不少的歌词都是此种内容,所以不应因某些歌曲而下架歌手的所有作品。

那么,這种歌词真的没有问题吗?

仅从歌词内容来看,PG ONE的歌词放在西方的嘻哈音乐中,并不显得突兀。在西方,一些嘻哈音乐的歌词同样充斥着色情、暴力、吸毒等内容。

嘻哈音乐诞生于美国著名的贫民区—曼哈顿布鲁克林区。那里的青少年没有钱上学,也没有合适的衣服穿,只能穿着父母的大号衣服,每天在街道上无所事事。于是这些孩子就用不良的言行及生活方式宣泄不满、反抗社会不公和歧视。有些乐手在现实中也与黑帮有联系,甚至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入黑名单。

在西方个别生存环境中产生的歌词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中国并没有产生这种文化的土壤,PG ONE及其粉丝也绝不是被社会隔离、歧视、压迫的少数群体,所以这种歌词出现在我们身边是突兀的、不合适的。

更何况这样的歌词内容属于嘻哈但不能代表嘻哈。著名嘻哈组织Zulu Nation曾出台《嘻哈和平宣言》,提出了和平、团结、爱、享受乐趣才是嘻哈的内核。那些低俗音乐在西方也不能为大部分人所接受,真正令大家喜爱的嘻哈文化是充满自由与爱、积极向上、传递快乐的。

关键的一点是,PG ONE是在一档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的综艺节目中为人所知的,很多青少年视他为偶像。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作为青少年偶像,必须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无论是歌词内容还是个人行为都不能挑战公序良俗。

新华网等官微的发声以及各音乐平台的处理激起了部分粉丝的反对。在微博上PG ONE的青少年粉丝群体里,可以看到为吸毒洗白的、为歌词辩解的、因为PG ONE和父母发生争吵的情况。有粉丝在网上说:“难道你们就天天听红歌吗?你们娱乐的时候也要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吗?”

难道我们的文艺就只有红歌和样板戏吗?现在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娱作品层出不穷,青少年并不是离了那些侮辱女性、教唆吸毒的歌就没有东西可以娱乐。

比如,共青团中央除了在微博上发声外,还在青少年聚集的、以动漫为主要内容的哔哩哔哩网站经营账号。2017年12月26日是“中国制造日”,共青团中央在网站推出了一首由二次元偶像洛天依演唱的原创歌曲《天行健》。歌词积极向上,诸如“尽管洪水滔天也不曾低头,尽管天崩地陷也未曾俯首,尽管病疾横行也不假外求,火光初现全靠我钻燧双手”等句,描述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治洪水、尝百草等伟业,很能激起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播放量持续飞涨。

央视近期推出的《国家宝藏》,在网上几乎每期都有上百万的播放量。节目中邀请了当红演员扮演历史人物、演绎历史故事,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财富,又寓教于乐,把深奥晦涩的知识生动有趣地展现了出来。第一期节目仅评论就有上万条。

可见,那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并非不受孩子们的喜欢,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展现,如何让孩子们接受。文化行业的工作者们,正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智慧,制作出更多优秀健康的文娱产品奉献给青少年观赏,挤压文化毒草的生存空间。

当孩子“叛逆”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的事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青少年明知歌词的不适当,甚至涉嫌犯罪,仍会喜欢PG ONE?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觉得“叛逆”就是好的、挑战正常的认知就是酷的?

从生理上讲,人类的大脑到20岁左右才能结束发育,而且每部分的发育时间是不同的。热衷于冒险、刺激的杏仁核比抑制不合适行为的前额皮质要提前发育很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发展神经科学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Adriana Galván经过研究发现,青少年情绪、记忆和回路动机都比成年人和儿童更加敏感。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比如爱说脏话、学会吸烟,但同时也更容易受到积极的影响。

从心理角度讲,青春期是一个人建立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在儿童时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可能都是由父母完全安排、掌控的。到了青春期,孩子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要什么”,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对自己有更多的掌控。此时面临着父母的束缚管控、繁重的学业压力、生理方面的激素变化,就会使孩子想在日常循规蹈矩的生活中找到一个情绪的突破口。而当这样的孩子遇到另类的文化产品时,就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叛逆”。仿佛他们被压抑的情绪都可以通过不被父母师长认可的歌词发泄出来。

作为父母,首先应该从心底理解孩子对所谓“叛逆”的追求。因为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而且有着不容置疑的生理原因。从行为上,不能一味地禁止孩子追星或观赏文娱节目。并不是所有流行文化、嘻哈文化都是精神鸦片,而且更大的压迫力只会激起孩子更大的反抗。即使真的发现孩子在观看不合适的文娱作品,也不能粗暴地采取没收、强行禁止等直接冲突的手段,那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爱好、兴趣不被尊重。

其次,堵不如疏,父母可以通过平等的交流,尝试去认识孩子喜欢的东西,倾听他们的感受。从而迂回地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并加以满足。如果你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平等,孩子自然会去那些不被允许的禁区活动,通过挑战父母的权威来得到心理补偿。孩子想更多地发挥自主性?那么就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做出自己的选择。孩子想让自己显得独特?那就在合适的范围内允许孩子做不寻常的事情。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表现出来的“叛逆”,或许不是故意与父母针锋相对,而仅仅是迈向独立思考的成人阶段的标志。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所言:“真正的叛逆不是沉溺于孩子气的挑战,而是某种对自我尊严和精神的捍卫。个体从中能够感受到真正的自由以及来自他人的尊重。”

最后,可以从文化、艺术等方面提高孩子的修养以及对文娱作品的欣赏水平。如果孩子本身已经形成了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了较高的判断能力,那么从根源上就杜绝了对文娱作品不辨良莠的可能性。

PG ONE的歌曲虽然被下架了,但他也曾吸引过千千万万的未成年人成为他的忠实拥趸。这种现象背后,才是作为成年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当然需要娱乐,但不需要低俗内容充斥其中;而从根本上说,我们应该接受、理解孩子的“叛逆”,鼓励他们把逐渐增长的对独立自主的渴望释放在其他方面,而不是仅仅追逐外在的所谓“叛逆”。endprint

猜你喜欢
叛逆共青团中央文娱
猫眼发布全文娱战略升级计划
阿里大文娱第四季度营收56.71亿元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策略
新媒体在政府机构中的有效应用
本轮共青团改革有哪些亮点
文娱产业淘金指南
成长之痛
心病还须心药医
叩问灵魂的乐章
古永锵辞去优酷土豆CEO将筹阿里大文娱产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