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运动有碍癌症康复

2018-03-01 00:43于荷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身裕民锻炼身体

于荷

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是众所皆知的,合理的运动对疾病的恢复也很有帮助。但运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越“拼命”越好,有的过度运动可能会适得其反。

提高抗癌力不能单纯靠锻炼身体

●本刊记者:不少癌症患者,病情控制了要锻炼身体了,于是拼命运动,想通过这样做把身体素质提上去,由此战胜癌症。对此,您怎么看?

○何裕民:这牵扯到一系列问题:第一,抗癌力不是单纯的提高身体素质,不能单纯地只考虑躯体;第二,单纯的健身不等于養生,无论是抗癌,还是保持健康,其价值都超过单纯的健身。健身和养生的区别在哪?一个关键是心的参与,灵肉合一,心身和合,才是养生。否则,往好里说是健身,往坏了说就是受罪,消耗仅有的体力储存。

练体不练心等于白练

●本刊记者:癌症患者锻炼可能会出现什么误区呢?

○何裕民:一般有两个误区需要纠正。一个是拼命锻炼,起早贪黑,过分急于求成。我有一位患者,他是江西的,还是名博士,患肝癌基本康复后天天过量拼命锻炼,我提醒多次不听,终于有一次诱发急性气胸而不治去世。他跟他妻子每天喜欢赶早,天没亮就开始锻炼,冬天也是如此。其实,这是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黄帝内经》中说到,冬天“必待日光”;西医也认为,晨练不合理,此时的空气有害因素浓聚。在寒冷中血管破裂,卒中而亡,几乎经常有这样的惨案发生。

二是练体不练心。尽管非常努力的锻炼,可一号脉,还是焦躁烦恼,内心忐忑不安,睡眠也没有改善。这类人的锻炼是白练了。锻炼的关键,并不在于方式方法,也并不取决于时间长短,而是看锻炼后能否心虚宁静,心身和合。

身心都舒服才是一种补养

●本刊记者:那您建议应该如何来运动呢?

○何裕民:养生不是养身,且古人一再强调“养生始于养心”,如果是养身,只牵扯到单纯的躯体,但养生的境界,养的就是整个生命了。既然是养生,就不能忽略心理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

我的学生常问我:何老师,您每天做那么多事情,不累吗?的确,如果看行程是很忙的,且这基本是常态,已持续很久。但我确实没觉得累,没感到是负担,还很享受这种感觉。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在做这些事时,是灵肉合一的,自我能感到,无论对身体还是对心灵,都有满足感。这对身心就是一种补养。如你做的工作,你进行的运动,能给你带来这种感觉,而不是受罪、煎熬,像倒计时一样地期盼其结束,这样的运动甚至包括工作,都有养生的效果,就值得坚持。

●本刊记者:谢谢何教授的讲解,我们下期见!

专家支持/何裕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身裕民锻炼身体
周裕民
我受够了!
毛泽东:匡裕民受了一惊,蒋介石丢了一县
荀子的经济思想
浅谈对心身医学的几点认识
戊戌岁回家过年
绕着猴子走一圈
天天锻炼身体好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