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18-03-02 22:15杨政宁郭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教育

杨政宁+郭璐

[摘 要]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当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激发创新创业热情,进一步营造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共享经济时代,依托互联网平台,充分运用地方资源,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依据地方高校的特点,结合共享经济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资源整合,吸引外部有效资源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供给—互联网平台—需求”共享经济模式的理论体系,运用共享经济模式解决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享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30-02

一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科技的基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名称。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了“面向全体的创新创业教育”。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并不是单纯解决就业,而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供给方面需要创新;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方面需要创新;三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需要创新。

二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滞后

目前,地方高校由于资源制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非常滞后,基本是课本传递、老师教授、学生理解的恶性循环。整个过程认为课本是“对”的,理解老师教授的就行,创新创业都是简单的停留在“纸”上,并没有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创新热情。整个课程设置也是应付和敷衍,没有进行实质上的创新创业教育。

2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滞后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极少,仅仅流于形式。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主要表现为:讲座、实习、实验室、创业大赛、设计大赛、小发明等。由于教育模式的滞后,老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高,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就显得正常。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思,学以致用才能思考,因此,脱离实践检验的活动显得空洞且无效。

3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滞后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的实践性不强。地方政府缺乏有效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门部门,政策和优惠措施缺乏。好的项目没有资金支持,政府和地方高校没有创新创业资金保障体系,创业基金建设滞后。双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基地保障滞后,项目成果转化非常困难。缺乏科研支持,创新创业显得空洞;缺乏企业家指导,创意难于创收。

三 “供给—互联网平台—需求”的共享经济模式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方面严重滞后。但是,地方高校也有其自身优势,结合当地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企业主管、政府领导、创业教师、专业教师,大量闲置创新创业教师资源;学校空地、闲置车间、办公场所、会议室,大量闲置创新创业基地;地方政府优惠措施、企业创新创业指导、高校技术研究,大量闲置支持保障体系;广播站、校园网、APP、报刊,大量闲置共享网络平台。因此,依据地方高校的特点,“供给—互联网平台—需求”的共享经济模式将解决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结合共享经济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资源整合,积极吸引外部有效资源成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

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本质上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的“供给—互联网平台—需求”的共享经济模式主要表现为:首先,充分激活闲置资源。共享使用的是闲置或盈余的资源。包括知识、教师、企业、场地、资金、技术、政策、保险等资源。其次,整合网络平台建设。共享平台模式连接供应与需求的各方,闲置或盈余资源供应,资源大量需求,供和需在平台上无尽循环。再次,丰富创业实践活动。让每个人感觉到自己的影响力。不但在线下做好实践活动,也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最后,健全风险保障体系。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在流程上的环节来把控,引入处理问题与争议的机制,全程全范围的监控与分析,健全支持保障配套措施。

1 共享经济模式下,地方高校創新创业教育的供给:(1)调查创新创业教育实际遇到困难和面临问题,搜集数据取样。(地方某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地方某高校教师问卷调差)(2)剖析地方高校教育现有的闲置资源。通过与专职创新创业教师、创新创业研究方向教师沟通激活现有教育资源优势。通过企业、政府等实地走访,发现闲置教育资源。(3)调查地方高校现有线上课程,共享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可行性。(4)调查地方高校现有各类赛事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举办的各类讲座、论坛、社团主题活动。(5)调查校外实践基地、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合作情况。

2 共享经济模式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服务社会意识和能力。(2)通过课程设置、课堂环节的设置、学生评价、上课的兴趣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总结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标准化需求。(3)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机结合,资源共享的在线开放课程。校园文化和同辈影响以及先进典型传导需求。(4)指导服务需求,行业企业甄别、创业机会把握、风险控制措施等支持服务,从创意、创业计划、创业实践各阶段指导,促进创意孵化措施。(5)资金需求,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资金使用效益,资金风险控制措施。endprint

3 共享经济模式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1)整合地方高校现有网络平台。包括APP、网站、广播、报纸等现有平台整合。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拓宽学生视野,不断发掘有效需求。(2)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通过全国、省内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电子设计等整合,拓宽活动平台。联合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先进技术转化为教学,大力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前店后校基地等。(3)构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建立学生与导师帮扶指导常态机制,促进企业领导、主管与学生的对接,实现学生与政府部门、投资人的沟通。实现多维度指导学生从创新意识、创业设计、创业实践的全过程。(4)设立创新创业支持保障平台。设立创业项目基金,鼓励多种聚道、多种形式资金支持。争取地方政府在科技转化、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政策支持。设立创新创业风险保障机制,引入风险监控,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

四 共享经济模式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1 创意培育阶段

创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步。首先,地方高校教育必须明确培养目标,而不是为就业而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创新意识、企业家精神、服务社会意识;积极参与商业大赛、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其次,依据地方高校的特点,开设基础性的创新创业必修课,依托共享服务平台,综合学校资源,开设交叉学科课程,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一些学生的科研能力,锻炼自我创新;同时开设在线网络课程,共享课堂知识,课下实践经验,创意交流等。最后,依托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学校基地课程启发学生创意。结合地方资源,联合企业主管、银行信贷、保险公司、政府部门、风险控制等开设专业课程或讲座,丰富学生视野,进行创意培育。

2 创新设计阶段

创新设计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步。地方高校由于资源束缚,创新设计匮乏。但结合现有资源,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依托共享服务平台,丰富和健全校园活动。依托共享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邀请高校教师、企业领导、银行信贷人员、风投公司人员、小微企业经理等进行宣讲。举办一些创新创业方面论坛,在平台上面进行讨论。进行专业沙龙、社团主题活动、创业竞赛、商业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不断丰富大学生的创新设计知识。其次,校园基地的建设也势在必行。好的创意和创新设计需要转化,需要实验,这就需要充分建设地方高校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客中心、创业孵化基地。依托共享服务平台,通过技术转化、软件开发、创业机会捕捉,不断建立健全创新设计方案。再次,创新设计的经验也来自于校外基地。依托共享服务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等,不断拓宽大学生的实践基地。通过实地政府咨询,科技园、小微企业、银行、保险等的市场调研,不断完善创新设计方案。

3 创业实践阶段

创业实践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好的创意培育和创新设计都需要实践,需要成果转化。首先,依托共享服务平台,地方高校成立创业机构联盟,拓宽大学生与投资人的对接,加大谈判的筹码。依托共享服务平台,从孵化推广、产权交易、项目融资等方面提供指导服务。其次,创业资金可能是最为匮乏的,依托共享服务平台,地方高校通过成立创业项目资金、社会投资资金、政府补助资金、个人融资、政府补助等方式扩大创业资金池。充分运用社会闲散资金。最后,依托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全流程保障体系。科研部门對技术支持进行保障。地方高校和政府对于场地与设备进行免息或低息租赁等服务。政府部门加强小微企业政策保障、税收减免。银行、风投公司对初创企业融资租赁、资金风险保障、风险流程控制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卓泽林.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创业系统 中的路径探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5(08).

[2]郝杰,吴爱华,候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

[3]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 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03).

[4]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 论与实践,2011(05).

[5]郝杰,吴爱华,候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教育
密码服务平台
国外教育奇趣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题解教育『三问』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