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8-03-02 22:15黎炳潮段然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书院制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黎炳潮+段然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稳步推进,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个创新点,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生活社区。另外,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引导正确的维权途径实为必要,将依法治校工作结合到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创造良性管理的和谐校园。本文结合几所高校书院制建设的成果对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依法治校建设的现状分析,以此进一步探讨其路径选择,推进民主书院、和谐书院、平安书院向服务型高校建设的实现。

[关键词] 书院制;民主管理;高等教育;依法治校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32-03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经之路。从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再到2003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12年11月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对依法治校理念的不断重视,层层推进,要求2015年年底形成一校一章程格局[1]。再者,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述“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运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高等院校作为依法治校的基本对象,其在日后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贯彻管理法治化已成必然之势。

纵观当前国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要求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院校书院制建设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师生的维权意识日渐加强,高等院校已成为常见的诉讼对象[2]。再结合“十三五规划”对法治建设的要求,师生对法治的要求丞待解决,书院制管理模式在高校依法治校建设中将起到毋容置疑的良好效果。因此,如何通过书院模式来开展法治活动,增强校园法治文化氛围,促进高校依法治校建设,这将是今后高等院校开展依法治校建设的亮点所在。下面将从书院制的内涵、依法治校的意义、当今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依法治校建设现状分析以及对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依法治校建设的路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书院制的内涵

我国高等院校现行的书院制是在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书院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寄宿高校所形成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管理机制。当今学界上对书院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书院制本身是一种文化和制度,应从文化传承和制度改革方面进行建设;二是认为书院制更多是一种管理架构和机构设置,可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和文化平台搭建来对书院架构进行丰富创新[3]。而从肇庆学院对书院制改革的多年实践经验来看,肇庆学院和飞校长将其概括为四句话:一是,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二是,学院管智商,书院管情商;三是,学院是骨骼,书院是血肉;四是,学院是钟馗,书院是菩萨[4]。这几句话很好地总结了书院应该与学院是一种平行的机制管理模式,但其更多是基于学生社区生活的管理和关注学生自主成长过程中的所需所求,感悟性教育、社会实践性教育、多元文化交融教育等特征。从书院制的内涵来看,其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特性将很好地给予高校在学生层面开展依法治校建设的平台,真正地做到增强高校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二 依法治校的意义

从书院制的内涵我们得出,书院模式能够为高校依法治校建设提供优越的平台。下面将浅谈为何开展依法治校建设。

1 依法治校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创新驱动”、“协同创新”等新型词汇也不断强调着高等院校不再是过去“象牙塔”式的高等学府,而书院制的创新模式也將越来越得到认可。此外,随着“十三五”时代的到来,教育改革必须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高校教育的主渠道中,增强校校、校企、校地合作,特别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其过程都需要法制建设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做好师生的法治教育。

2 依法治校是维护学校各方合法权益的需求

从我国高等院校发展历程来看,高校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三大主体,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办学主体多元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的发展,企业、行业协会等等也加入到高校法律关系主体中来。随着高校法律关系趋向于复杂化,高校必将越来越多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各类问题。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依法治校建设将很好地为高校从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师生法治意识、营造校园法治文化等全方位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3 依法治校是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需求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都是采用行政管理手段指导着教育发展,毋容置疑的是法律手段一直以来都具是起着保障作用。从行政角度来看,如今的教育改革大力倡导加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附带而来的是由上而下大力推行“依法治校”示范校、高等院校章程建设等工作的开展。从中央到地方都意识到高校教学管理需要依法治校的保障。再回到本文,从教育管理学视角出发,书院制也是高校教学管理手段的创新模式。依法治校建设与书院制可视为相互交融的状态,书院制的架构中需要依法治校建设的丰满,依法治校建设阵地中包含着书院这一重要模块。

三 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依法治校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书院制建设高校,例如复旦大学以已故老校长名或字命名的志德、腾飞、克卿、任重4大书院,西安交通大学的文治、宗濂、启德等7大书院,肇庆学院以校训命名的厚德、明智、博学、力行4大书院;此外,还有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一批书院制建设走在前头的示范性高校[5]。几大高校的书院制都各有特色,然而回归依法治校建设的概念上,以上高校的举措却是九牛一毛。纵观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倡导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的开展,全国高校都大张旗鼓地制定章程,积极申报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头衔。然而,将依法治校落到实处地开展,仍需脚踏实地铲除高校科层级管理的弊病,逐个问题击破。下面将从书院制方面浅谈依法治校现状。endprint

1 书院规章制度缺失滞后

从当前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来看,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部分条文与法律法规相冲突,例如:部分条文严重公平缺失,过多规定学生的义务,而没有规定学生的权利;二是部分规章制度严重滞后,仍依据旧法实施,造成部分条文与上位法相抵触,例如:部分高校存在扣押学位证情况,要求毕业生将离校手续办理完毕才给与学位证发放,这违反了我国《学位条例》的规定。从高校总体上看,依法治校建设便存在诸多问题,而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在全国试行只有短短十年,其内部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其规章制度的创设要从学校内部层面取得借鉴学习,犹如闭门造车。当今,书院规章制度存在严重缺失滞后,书院制内部依法治校建设将是一个艰辛探索过程。

2 书院法治管理的程序不规范

书院应该是追求学生高度自治、民主管理的阵地。然而,在其内部规章制度仍未完全创设完善时,在“行政管理本位观念”的驱使下,书院更多是沿用高校行政管理的一套办法。从书院导师管理层到学生干部,其文件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大多是在一定范围征求意见,进行修正后,经领导审阅实施,而忽视了书院民主管理的一大特色,导致书院从规章制度到学生活动的实施都缺乏民主性。其次,相关规章制度和举措的实施,并没有创设学生群体的监督机构执行监督。组织架构不完善、内部机制缺失,最终导致书院法制管理的各类程序不规范。

3 书院管理的依法治校意识薄弱

书院汇集各学科专业的学生,是学生各类专业文化交流的阵地,高校智库所在。书院管理本应当利用这一点促进书院依法治校建设。纵观当前国内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利用起来的少之又少。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国家不断大力倡导法治理念,学生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当学生遇到自我认为不公或自身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在书院乃至学校层面,其找不到咨询甚至申诉的部门。严重者会做出极端行为,如2004年的马加爵案和近年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从此方面看,书院管理更多倾向于采用行政手段,而缺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意识。学生宿舍的确会产生很多矛盾,其需要的不单单是心理辅导,更多的是灌输理性的法治意识。

四 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依法治校建设的路径选择

书院制建设的发展目标共有三方面:一是建立服务型的高等院校,落实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这就要求书院要从“管”学生真正走向服务学生的转变;二是打造书院特色文化,为学生打造自由成长的空间。书院可以各具特色,但学生并不须根据所在书院特色成长发展,在书院这个人才智库中,学生的发展应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学习发展;三是实现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其需要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机制。

从书院制建设的发展目标可知,现在的书院制发展程度与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本文也通过此目标探索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依法治校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完善书院规章制度,协调多方合法权益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法治被提升到国家治理的更高一个层次,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高等院校相继完善大学章程及校内制度汇编工作。书院应当跟随发展步伐,加快创设完善书院内部的规章制度,制定书院制度汇编。然而,在完善书院规章制度过程中,书院应理清制度应如何产生、创设的制度是否切实融入到学生生活中服务、创设的制度是否协调好各层级的制度落实以及书院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理清这些问题,制度才不会沦为管理者的“工具”,而真正是为同学们服务的“良法”。

2 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打造开放型管理模式

一套切实可行的民主管理机制,能够让书院内部得到良好的运行。如何达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本文将简述以下三点:一是完善书院信息公开机制。通过网络、公告栏等多途径定期公开书院管理和活动,乃至学生最关心、最容易引起矛盾等问题的事项;二是与学校组织部、学工部、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创设书院的学生代表大会、学生党支部、书院分团委等多种形式的学生团体,并落实到书院制度创设和重大事项的议事机制,保证开放式的民主管理;三是发展法律类专业学生优势,创立书院内法律咨询与援助机构,真正听取学生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具体的机制将依据书院的发展实际进行更深层次的制定,把握民主管理常态化,推进发展开放型管理模式。

3 充分保障學生合法权益,创造共享管理平台

在创设完善了书院服务学生的规章制度和建立了民主管理机制的前提下,一方面可将书院作为高校依法治校的辅助平台,将书院内部的法律咨询与援助机构打造成综合服务机构,赋予其信访、调解、申诉等管理作用,为学校与学生沟通搭建起一道桥梁;另一方面将书院心理辅导模块与依法治校建设结合起来,因为心理问题伴随着学生的极端行为,以法律途径的引导更能突出辅导效果,这对于书院导师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也让心理辅导更顺利有效地开展,更能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4 多途径加强法治宣传,切实提高法治意识

法治贯穿于人类生活的每一角落,法律权威也植根于人类心灵最深处。只有真正提高书院内部所有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以及法制观念,依法治校建设才在根本上得到推动发展。一方面,从书院导师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开始,以身作则来带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乃至全体书院学生共同关注法律宣传教育,培养自身的法律素养;另一方面,书院应将法律宣传教育纳入书院文化建设体系,通过日常的各方面工作营造书院法治文化氛围,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法治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维权知识;另一方面,将“通识教育”走进书院,通过邀请法律专家进书院,为师生开展国家政策宣讲、依法维权等主题的讲座,为师生讲授贴近生活的法律案例、关乎师生利益的政策方针等等。

总之,书院制作为大学管理架构的一部分,作为大学制度的一种模式。对我国高等院校而言,应当要与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相协调,应当是符合当前高校发展潮流的方向。如今,依法治校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校必须大力推进的重点项目。本文从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下探讨如何开展依法治校建设,浅谈了其现状分析以及路径的选择,希望能够真正从推进民主书院、和谐书院、平安书院到实现服务型高校的建设。

本文研究探讨的问题未能够达到全面覆盖,例如:书院导师与学院辅导员协调推进书院制下的依法治校建设问题、如何打通书院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发展的问题等仍需后续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景一宏.以特色引领发展 据章程依法治校[J].中国高等教育,2015(1):11-13.

[2]袁玉玲.论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校[J].教育研究,2014(12):119.

[3]崔海浪.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2015(42):168-169.

[4]和飞.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J].肇庆学院学报,2013(1):1-4.

[5]龙进宝.我国高校依法治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5(07):120-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院制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方法探究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抓过程 求实效 深化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工作
加强民主管理对于提升团队凝聚力的认识
国有企业工会在新形势下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