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

2018-03-03 04:00郭雪松吴汉东王晶晶李丹丹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张 振,郭雪松,吴汉东,王晶晶,李丹丹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1)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1],引入我国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大多数医学院校仍处于探索阶段,它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2],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由此阻碍了本科生导师制发挥最大作用[3]。本文以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总结分析本科生导师制3年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适合我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举措,为其他医学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1 导师指导频度偏低,指导内容偏重于宏观,指导方式单一

本科生导师大多数肩负教学、科研任务,工作压力较大,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导师与学生见面的次数较少,影响了导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导师制的效果;导师指导大多只是粗略地、宏观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设计,与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地指导学生的学业有一定的差距;指导方式多为“一对多”的集中指导,导师根本或不能全部认识学生,更不能详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导师制也就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1.2 学生缺乏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本科生导师制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保证该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然而,部分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主要表现为对导师制的认识不充分,部分学生对导师制没有热情,加上学生平时学业任务较重,其他时间还有选修课程、开放性实验、创新学分等任务,因此部分学生主动联系导师的意识淡薄,对导师的评价和建议不认真对待,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实不实行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觉得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1.3 导师职责不清,指导内容不明确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导师,导师的职责和指导内容应该明确,虽然学校对导师职责有明确的规定,而实施过程中大多数难以真正做到,同时导师职责往往与辅导员职责有重叠,教学、科研是导师的主要工作任务,辅导员多侧重于对学生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因此,本科生导师指导内容应以专业教育为主,兼顾思想和生活方面。

1.4 考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本科生导师制要想发挥其效能,必须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在考核体系方面,大多数院校已制订了相应的标准与细则,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每位导师的职责履行情况。但如何使考评工作通过量与质有效结合落到实处,并结合奖励和惩罚措施,从而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还是一项有待解决的工作。

2 对策及建议

2.1 强化管理,建立三级责任制

锦州医科大学建立了长效的三级管理和责任制,即校级、二级学院、教研室。校级管理主要为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提供政策保证,抽查实施情况、反馈信息,定期组织专项评估。二级学院主要负责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搜集、检查、分析导师制实施情况。教研室组织导师开展具体工作并长期督促检查和考核。这种制度可以督促导师恪尽职守,更好地发挥导师的作用。

2.2 明确导师职责,细化指导内容

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和指导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第一,专业指导,导师应了解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专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对学生专业学习、专业发展方向、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第二,学术指导。要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读书自学、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第三,思想引导,导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个性发展。第四,成长引领,针对学生职业发展与成长规划需求,要结合专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在学生就业方向选择和学习目标定位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3 确定导师指导方式

对本科学生不定期或定期地指导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专题讲座:本科生导师可以针对指导学生所关心的共性问题如学分制管理规定、如何选课、毕业论文书写、实习安排等进行归纳总结,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第二,学术报告:当指导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时,为加强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培养等,导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做学术报告,营造学术氛围。第三,座谈讨论:导师与指导学生不定期进行座谈,通过师生面对面沟通和交流,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解答学生疑惑,另一方面师生良性互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第四,问卷调查:为更准确地了解指导学生的特点,可以从家庭、学习兴趣、生活、特长、意愿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第五,个别谈话: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导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

2.4 建立本科生导师工作日志

导师应根据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详尽具体的指导工作计划,每次指导要记录在案,并对指导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情况制订下一步指导计划,每学期对开展指导本科生工作情况进行及时总结。教研室每月要对导师的指导工作日志进行检查和评价,给出检查结论并上报学院。学院每学期要对教研室的检查记录进行核查,并抽查导师的工作日志,对不合格者要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取消导师资格。

2.5 加强学生培训,调动积极性

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使导师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开展培训,对学生进行充分动员,解读导师制的相关规定和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导师制,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2.6 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体系

坚持激励、全面、细化、可行的原则,制定评价激励政策。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本科生导师工作按每学年6学时/生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二是导师工作考核纳入学院教师的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上报学校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考核方式含个人履行职责情况(参考本科生导师工作日志)和工作绩效(学生评估)。考核等级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称职给予全额工作量,优秀奖励2个工作量/生,不称职减少2个工作量/生。三是本科生导师工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出国培训及学习的基本条件。导师连续两年无法履行职责、工作绩效差,将取消本科生导师资格。对于符合条件无故不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或者导师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认定为学校年度考核不合格。

3 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举措,对于因材施教、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作用显著,我国高等院校只有在实施该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有效举措,才能使本科生导师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丽丽,杜智萍.牛津大学导师制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6-8.

[2]王晓宁.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5.

[3]韩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评论,2015(10):105-108.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