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2018-03-03 00:38刘树军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高职

刘树军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的形成十分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把它的合理要素以现代有效的方式用在教育教学中,引领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需要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字:中华传统;文化;实践;研究

一、合理定位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目标

对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教学内涵建设的基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对佳木斯职教集团学前教育学院13高职五年大专一二三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高职学生中广泛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缺乏,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趋向,按照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应定位于民族精神教育、国情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四个方面,核心应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阐释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促进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提升文化素养,注重学生的情商教育,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要求,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

课程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佳木斯职教集团本着 “弘扬国学传统、感受经典魅力、传承文明古风、打造书香校园”的原则。几年来,承载着学校德育教育主题地位的国学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也融入了集团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佳木斯职教集团根据职业院校德育大纲要求和集团精神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选取《三字经》、《弟子规》、《弟子规》易解、《道德经》、《女儿经》、《二十四孝图》、《千句文》、《大学》《论语》等蒙学篇章以及历代国学经典等,汇编成具有集团特色的《国学讲义》。2010年8月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编写了《国学教程(中职版)》(49649字)和《国学教程(高职版)》(182970字)两套教材。2010年9月,在全校范围内全面铺开国学经典教育,在集团一年级(中、高职)全体学生中普遍使用自编教材。

(二)全面提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

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其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价值对学生个体文化价值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只有自己深入理解其中的精髓,才可能在课堂上讲得精彩。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意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和科研意识。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当今大学生实际相联系,形成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的积极性。

(三)优化校园环境与网络环境

良好的实践、宣传平台与文化氛围环境,能够让大学生更为丰富生动地感受、体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与精髓,深化“文化根植”、“文化塑形”、“文化强校”等文化实践。首先,高职院校应当注重中华优秀传统的挖掘、弘扬、建设、创新,使其深度融入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筑社会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等多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切实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其次,对00后受教育群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娱乐手法巧妙结合,采取大学生乐于接受、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主题演讲、专题报告、经典诵读、民俗民风、家训征集、图书推荐等文化活动方式,开展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最后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发挥优秀网络文化的导向作用,将传统文化放置微博、微信、校园网等新时空语境下,用好传统思想智慧,讲好文化价值理念,破除网络文化的快餐化、碎片化、娱乐化等局限,从而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吸引力。

(四)积极开展党团活动与社会实践

职业院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化开展党团活动与社会实践。首先,把中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党团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学生会干部、团委干部,班委班干等学生群体入手,通过开展党员活动,风采展示等系列活动,提升党团学生干部的传统文化修养并引领其他学生共同成长。其次,依托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采取“读”“诵”“讲”“演”等形式,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明礼仪、经典诵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体验活动,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与校园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区域特色文化与文化保护传承等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体验、公益志愿服务、传统文化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历史、文化不仅局限于教科书、记录片、电脑中,而是在活生生的现实社会中去体会、去思考、去践行,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

(五)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完善成绩评价机制,注重文化传承效果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形成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学期期末的书面测验是考核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应该认真命题,既要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又要检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等等;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实行多样化的考核和激励方式,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如:佳木斯职业教育集团艺术系老师在讲授《民间文学》这门课程时,要求学生课余搜集佳木斯赫哲族当地的民歌、神话、民间故事等内容,将学生做出来的调查报告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在此评价机制之下,学生自觉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在5000多年的文明演进中,中华文化已经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凝练成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价值观,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优势,引导青年学生更加全面準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将产生于前现代社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到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青年学生心坎里,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赵吉普.《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2)孟庆含.《关于传统文化的几点认识》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高职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