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代表对训练激励机制的研究

2018-03-04 06:44徐清磊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代表队田径激励机制

□ 徐清磊(中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3)

前言

田径运动是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其普及率非常高,对人体的耐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具有非常有利的提高。高校田径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非常有利。高校田径代表队是高校竞技水平的最高水平,运动员们需要承受学业和训练比赛的双重压力,为了提高高校田径代表队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对高校田径队实施奖励是目前高校比较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奖励机制研究还缺乏系统性。本文对高校田径代表队的训练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对其常用的激励制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充分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促进高校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水平不断提升,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

1、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田径代表队是高校竞技的最高水平,体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风貌,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的重任。

1.1、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的特点

高校田径训练因为其训练环境以及招生等条件的特殊性,存在业余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首先是业余性,高校田径训练与专业训练队伍相比具有一定的业余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专业课程和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只能在课余时间进行田径训练,所以无法实现连贯性和系统性的训练,训练强度和时间无法保证,使得高校田径训练比较业余化,高校田径代表队运动员的精力远远不如专业运动员。另外,高校在训练条件方面也缺乏完备的运动场地。总之,高校田径训练中运动机制不完善、运动员素质缺乏保养、运动场地不达标以及运动时间不够等条件使得高校田径训练具有一定的业余性。

其次是差异性,高校田径代表队的选拔范围较窄,导致了选拔质量不高。尤其是高考体制的限制,使得高校在选拔田径运动员的时候往往会参考文化成绩,使得选材面比较狭窄。另外高校田径运动员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的,地域和生活习惯以及身体素质、训练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在高校训练中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而分别训练又为训练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当然高校的运动员因为经过了文化课的选拔,其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其在运动能力、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1.2、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田径代表队在训练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模式单一且内容枯燥重复、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承受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以及训练时间过短,无法实现长期系统性的训练以及人才选拔不科学等。

首先是训练目标不明确,在高校田径训练中往往过分关注竞技性和技术性,而忽略了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育训练的关系。运动员在接受体育训练的时候,还需要学习体育理论,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技巧和方法来进行实际的体育训练,达到更好地训练效果。另外,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明确训练目标,指导实践训练。近年来,国家对高校体育的大纲进行了重新的编写,但是教师在实际训练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其次是训练模式较为单一且内容枯燥重复。目前我国高校田径训练模式还是比较传统单一的,一般都是采用分析运动步骤图以及反复大量练习,训练模式单一,内容重复,会使学生对训练产生厌倦,降低训练效果。另外,教练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统一讲述和训练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优势无法加强,劣势无法弥补。目前,我国正在改革教育体制,高校体育教学也在其中,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通过现代化的一些教学水平,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

第三,田径训练的强度较大,对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学生可能由于无法承受高负荷的训练会出现晕倒或者受伤等情况,不断伤害了学生的身体,也打断了训练。另外,田径训练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因此烈日、大风等恶劣天气也会伤害学生的身体。总之,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学生无法承受高强度的训练,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以后的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

第四,田径运动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要进行长期的系统性的训练,但是,高校田径队不具有长期的训练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高校田径队的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课程,毕业班的学生还要准备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等一系列事情,都会占用训练的时间。总之,专业课的学习和田径运动训练两者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

最后,高校运动员在选拔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性,一般只是通过基本的运动测试和高考成绩来进行选拔,教练员们缺乏对人体生理知识和生理机能方面知识的学习,在选拔过程中往往依靠直觉和经验,选拔的运动员往往水平参差不齐,且运动能力普遍不高。

2、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激励机制研究

高校田径代表队的运动员们需要承受学业和比赛的双重压力,牺牲了很多课外实践,因此需要对高校田径代表队采取激励机制。但是,目前高校田径代表队的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无法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对促进高校训练和竞赛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本文将对高校田径代表队的训练激励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促进高校田径队的整体水平。

2.1、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奖励机制的重要性

激励机制可以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挖掘出运动员的内在潜力,促进运动员更加努力地训练,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因此,要提高高校田径代表队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需要对其实施激励。高校田径代表队是高校竞技最高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教练水平的体现,其影响因素非常多,因此,需要对运动员进行激励,帮助其克服各种困难,赢得比赛。所以,教练如何激励运动员,帮助其克服身心疲劳,保持旺盛的斗志参与到比赛中。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田径代表队的成绩,进而提高高校田径运动的水平。

2.2、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

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国家和高校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高校是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的重要摇篮,但是目前高校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重视还不够,因此,国家应该给予高校体育足够的重视,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高校田径代表队改善训练环境、提高教学和比赛水平等,调动高校以及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营造出积极健康的大学体育文化氛围。其次,高校对田径队的训练激励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高校要充分重视体育专业的建设,并加大对体育比赛的投入,保证田径代表队的训练经费充足,且奖励方式要公平公正。另外,代表队的运动员往往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训练,会对学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给予比赛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们一定的学分保障。对于打破记录的运动员要给予较大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也要给予教练一定的奖励,教练对运动员取得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此外,高校也要积极争取举办田径比赛,这不但可以给学校带来荣誉,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还可以促进学校的田径训练。

2.3、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奖励的主要方式

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激励的方法主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物质激励一般是以工资、奖金以及奖品或者福利待遇的形式实行,主要依据比赛的成绩和名次,将一次性奖励和分段奖励结合。高校可以吸取国内外专业远动员培养的一些奖励方式,除了一次性奖励外,还可以将奖励分几年发放,这样可以对运动员产生一个持久的激励。另外对于成绩一般的运动员也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满足运动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其努力训练,为高校代表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运动员的训练生活非常艰苦且枯燥,比赛又比较残酷,因此对运动员的心理压力非常大,需要给予其一定的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一般是通过提高运动员的知名度或者为其颁发荣誉证书以及奖励学分等方式进行。精神激励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应该受到和物质激励同等的重视。

总之,对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进行激励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高高校田径代表队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国家和高校都应该对高校田径训练的激励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高校,其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公平公正和实施水平。而一般的激励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实际操作中,多是将两种激励机制混合使用,以多种形式来激励运动员,提高其训练积极性,实现更好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高校田径代表队的激励机制建设,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竞技水平,有助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挖掘运动员的潜能,提高运动员的水平。

3、总结

高校田径训练水平影响着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素质。因此,需要加强对高校田径训练水平的提升。本文在分析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特点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对高校田径训练进行激励,促进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本文对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促进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代表队田径激励机制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2021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20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18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17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