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能力质量观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2018-03-04 00:48尹正江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质量观开放性应用型

尹正江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000)

由于我国MTA 教育脱胎于旅游管理学术型教育,学术能力质量观深深影响着MTA 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各大院校MTA 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配备等基本上都没有跳出学术型学位培养的模式框架。当然,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的许多优点值得MTA 学习,如严谨学风的养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索、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等等。但是,MTA 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专业,它主要为行业、企业培养职业素养高、管理技能精、协作精神强、勇于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这一定位决定了MTA 人才培养必须以实践应用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换言之,鉴于MTA 的专业特点,在MTA 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应遵从应用能力质量观,以培养与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落脚点。有鉴于此,当前,各大院校MTA 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在遵从应用能力质量观的基础之上,有选择地吸收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进行MTA 人才模式的重构。那么,应如何重构?

1 落实应用能力质量观的具体表现

MTA 属于应用型硕士专业。应用型专业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开放性教育为手段,以职业化为取向的一种办学类型。这种办学类型的教育机构应遵循“能力素质本位”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导向,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能力质量观”。

“应用能力质量观” 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从教育目的上看,要变应试教育为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第二,从学科与课程建设观念上看,一方面应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应强调以能力与素质为主线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第三,从教学主体上看,应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自发、自主、积极地培养其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第四,从教学形式上看,应由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转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向并重。第五,从教学方法上看,应从单一的全面灌输式教学转向讲授式、角色扮演式、情境模拟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开放型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主张兼容并蓄,提倡风格多样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第六,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上看,应从过多地注重教育内部的比较评价转向注重满足社会用人要求,以社会用人评价来衡量教育教学质量。

2 重新设定与应用型专业相匹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MTA 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旅游专门人才。“高级应用型人才”除了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以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应用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主要使命是对应用的研究、对技术的创新、对各类技能的有效组合与改进。这类人才与强调理论研究为目标的“研究型人才”有较大区别,也有别于以技能养成与优化为目标的本科和高职类“应用型人才”。由此,一般而言,MTA 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表述为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MTA)是以专业实践应用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培养恪守商业道德、职业素养好、管理技能精、协作精神强、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不过,MTA 的人才培养还应充分考虑和迎合市场需求。目前,旅游行业紧缺三种人才,即中高级旅游行业管理者和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创业经理人。从这个意义上讲,MTA 人才培养目标可进一步表述为“以专业实践应用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培养恪守商业道德、职业素养好、管理技能精、协作精神强、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他们的终极发展是中高层旅游行业管理者或中高层职业经理人、创业经理人。”

3 改革和创新MTA 人才培养路径

要贯彻“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摒弃简单的“教与学”静态的人才培养路径,创建开放的、有利于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动态的人才培养路径。动态的人才培养路径是“以学生为中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这种路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向并重,促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它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都只扮演“学习导演”的角色。

要创建动态的人才培养路径,还必须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程式的改革。根据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特性,有必要建立“理论—实践—理论”的混合型“双元”教学模式和“感受认知—理论学习—技能培训—体会述评—能力促成”的教学程式。

此外,开放式教育是动态培养路径的关键。开放性教育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手段,它要求教育者树立开放、自由和协作的观念,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营造开放的、灵活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自主和自乐,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和自我提升。开放性教育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培养方案拟定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地点的开放性、教学时间的开放性、师资建设的开放性、产学研结合的开放性等。

4 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凸显“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应改变传统“学术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培养方案,制定“公共基础—商业基础—职业素养—实战能力—发展能力” 五位一体的凸显高级应用型人才特色的培养方案。笔者认为,MTA 可以按照表1所示的框架来进行培养方案的设计。

表1所示的培养方案框架体现“平台”+“模块”的思维,它共有五大平台和两大模块。五大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平台、专业通识平台、职业素养平台、实战能力平台、素质拓展平台,两大模块包括行业方向模块和技术能力模块。公共基础平台主要对接MTA 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专业通识平台主要对接MTA 学生旅游专业基础素质和商科基础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平台主要对接学生道德、人格、精神、态度等从业素质的培养,实战能力平台主要对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素质拓展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后劲。行业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行业性认知理论和基础性技能; 行业模块的设置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使其学习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高校MTA 可以根据人力市场需求灵活地设置行业(专业)方向,并根据人力市场容量确定招生规模。技术能力模块主要围绕企业策划、服务运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要业务类别来设置课程,其目的是在学校即培养学生独到的业务技能,以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与岗位磨合时间。五大平台为学生的必修项目,行业模块可任选其一,技术能力模块也可以任选其一。

运用表1所示的方案框架进行MTA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需要配合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1)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加大能力模块和素质模块的学时数,减少概论性课程的学时数。(2)改进教学方法,职业素养模块的一些课程采用讲座、案例分析、考察等方式进行,能力模块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增加相应比赛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对实践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提出更高要求。能力模块课程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之比为1∶1~1∶2,实践学时部分主要以项目驱动方式进行教学;增加观摩体验课程、短期顶岗实训课程、生产型实训课程。学生毕业论文应以调研报告、营销策划、人力资源规划、企业投资方案、服务运营方案、旅游产品设计、服务流程再造、企业诊断书等商业报告的形式出现,论文研究背景应限定于其服务之企业或组织; 学校通过成立或创建联合研究中心、服务学习平台、社区服务平台、创业基金等来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活动。(4)改革考核方式。单门课的考核方式由传统的考试、考查改变为创新式考试、考查与校企联合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减少认知性笔试考试的比重,增加能力考核的比重。

5 强化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导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培养。第二,加强现有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挂职方式或其他方式培养教师的企业战略设计、市场运作、投资运作、生产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产品设计等各项实操技能。第三,加强导师间的沟通与交流,组建导师团队,共同指导MTA 学员的学习与实践。第四,加强交叉型师资团队建设。可以将专职教师分成三个团队,其一为专业方向团队,可分为若干个子团队,如饭店团队、旅行社团队、景区团队等,绝大多数师资均可归属于这若干个子团队;其二为技术能力团队,也可分若干个子团队,每个团队有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导师,绝大多数师资也可归属于这若干个子团队;其三为素质养成团队,设置个人发展导师(校企联合设置)两到三名。交叉型师资团队建设能有效促成师资队伍在职业操守养成、技术能力创新和行业发展研究等方面的新进展与新突破。第五,加强复合型导师队伍的建设,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水平、 富有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的教师或行业里的行家里手来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 广泛聘请更多的资深官员、行业精英、企业精英为MTA 专业学位硕士点的授课教师和行业(实践)导师。

表1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培养方案示意表

猜你喜欢
质量观开放性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青岛啤酒“大质量观”
医院要树立全面质量观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