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内涵与分析

2018-03-05 20:04周伟钟闻
大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课堂课程改革

周伟+钟闻

[摘 要]本文通过对BOPPPS教学模型的内涵研究,对BOPPPS教学模型的六个模块(包括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等)进行具体剖析以及对教学设计实例进行探讨,使我们对运用BOPPPS教学模型设计课程模块元素有一个细致而深入的认识,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服务。课题组对大学课堂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包括重视课堂导入、把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避免陷入模型形式化等,为高校教育改革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型;大学课堂;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1-0112-04

大学被认为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课堂则是教学的主阵地,然而大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大学教师的重点在科研,大学生的学习在课下。[1]正是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了大学课堂的教法单一,课堂沉闷,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逃课现象屡有发生。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都得到提高的过程,而在大学的课堂,教学相长却成了“教学相离”,老师和学生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鉴于此,高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做出了“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发展”的战略部署,这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决于大学课堂的教学任务和大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两个方面,前者决定了大学课堂教学方向和改革方向,后者决定了大学课堂的改革方向。[2]加拿大教师培训工作坊ISW(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最早提出BOPPPS教学模型[3],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BOPPPS教学模型的内涵

BOPPPS教学模型是由导入(Bridge)、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Post-Assessment)以及总结(Summary)等六个模块构成。

Bridge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专注或连接即将要介绍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包括:(1)连接到已经学过或未来要学的内容,在这里导入就起到了构建学生知识链接的作用,包括已有知识与所学知识的知识链接以及所学知识与未来要学知识的知识链接。(2)提供学习的理由、重要性或共通性,即给自己找一个学习的理由,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和已有知识的共通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3)叙述主题相关的故事或个人经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4)提出和主题相关联的引导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5)提供一个吸引人的引言或不寻常的事,通过吸引人的引言或不同寻常的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拓学生眼界与思维。而导言的设计方法则有以下两种:第一,从熟悉的事务入手(引发连接),包括生活经验、新闻时事、有力的引言、示范展示、有趣的活动等。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某位教授在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章节进行教学设计时,是通过播放宝岛台湾的旅游、购物视频作为切入点,从而引出主题。而另一位教授对“大学生社交礼仪”这门课进行教学設计时则采用了让学生情景再现递接名片这一示范进行导入,让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二,从不熟悉的事务着手(引发惊奇),包括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令人惊奇的叙述、不寻常的比喻、鲜明的实例、强烈的对比等。例如,某医科大学的教授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方法”课程中对“犬的采血”这章节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是“作为医助如何给犬采血?”这一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另一教授对“交流接触器应用维护”这章节进行教学设计时则采用了这样引人入胜的导言:你是否体会过“水漫金山”、“臭气熏天”,是不是“难受”、“香菇”?通过这一令人惊奇的叙述以及不同寻常的比喻作为引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

Objective的作用是具体明确的,而且是可观察或可衡量的。目标包括以下两大类: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在这里老师首先需要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接着需要准备丰富的教材资源,这些资源必须涵括很多不同的知识点,从而形成一个宽泛的目标。其次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这里,老师要知道:(1)学生要学会什么?(2)学生可以吸收的信息量是什么?(3)学生吸收这些信息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4)学生能带走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在这里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撰写学习目标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明晰学生接受了怎样的教学策略或者是经历了怎样的教学环节;(2)明确主体,在这里我们特指学习的主体,即学生;(3)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知识与技能目标;(4)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即学生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到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的哪个层次。笔者参考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4]以及柳州市教科所廖先祥教授对目标维度的划分,认为了解层次分有两级水平,包括:(1)能按文本指认对象;(2)能按文本说明对象。理解层次分有四级水平,包括:(1)能用自己认为是的意思描述对象;(2)能举例说明要说明的对象;(3)能用给定的方法、样式解决问题;(4)能用给定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掌握层次分有两级水平,包括:(1)会选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解决常见问题;(2)会选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运用层次指能最优地选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堂讲解之后的随堂测验中,研习者能够了解并正确回答出运用BOPPPS模型设计单堂课程的模块元素,在这里目标设计的层次为了解水平中的第二个子类。在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中,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是单一的维度,而往往是不同层次目标维度的综合结果,比如某教授将“需求层次理论”这节课的目标设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需求层次理论的概念及各层次具体内容并运用该理论分析案例,需求层次理论的概念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需要学生达到掌握水平;其次运用该理论分析案例则需要学生达到运用水平。endprint

Pre-Assessment的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聚焦这堂课的目的、提供给学生表达、复习或澄清所需要、帮助教师调整内容深度和进度。具体的方式包括:(1)通过正式考试、作业或非正式提问,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而且通过问题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通过开放式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造力;(3)运用脑力激荡,即让学生集思广益,发挥想象力,提出创造性的想法或建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通过课堂小测试,以利于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为教学设计的开展提供依据。某教授在讲授“肥胖症”这节课时,则采用了非正式提问作为前测方式,包括“你知道什么叫肥胖症吗?”“肥胖就不一定健康吗?”“肥胖有什么危害?”等,通过这一方式不仅了解了学生对肥胖症的原有认知基础,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寻找问题的答案。而前文所提到的对“交流接触器应用维护”这章节进行教学设计的教授则是采用小测试的形式,主要涉及交流接触器的点动、长动控制知识以及万用表使用等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让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的同时,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Participation包括两种类型,即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学习,具体的方式分为提问以及讨论两种。那么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呢?在这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小组讨论教材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2)在讲课中停顿一下,让学生进行反思,包括文字记录、讨论、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并解决问题;(3)通过个人或小组报告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总结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5)个案研究、情景模拟等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模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模块,那么如何确保学生参与的有效度呢?即老师就要做好问题的引导。首先是以问题引导展开提问;接着用问题组织教学脉络,在这里我们的老师可以将要讲的内容先提问,让学生口中说出本节课的内容;然后看学生是否能用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讨论、分析、实作等让学生来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信息。例如,某教授在对“海运提单”这章节进行教学设计时,设计了这样的参与式学习方式:首先,教师提出B/L性质和作用的疑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明确提单的性质和作用;接着,教师根据真实案例为背景提供B/L空白单据,学生通过讨论完成B/L的填写;最后,教师对B/L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学生根据上述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抢答。

Post-Assessment的作用在于了解学生学了什么,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后测形式包括以下类型:(1)知识理解:选择题、简答题。通过简单的测试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2)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有阅读短文、分析情境、问题解决作业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3)技能水平测试:填写检核表、评定量表,展示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定量定性的分析与了解;(4)态度价值考量:通过态度量表让老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态度如何。例如某教授对“宿舍楼火场逃生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他的后测方式则是运用了应用分析,综合评估中的问题解决作业的方式,包括:(1)学生在宿舍区进行火场模拟逃生;(2)学生练习使用灭火器;(3)参与逃生者分享感想。

Summary的作用是总结课堂内容、说明学生整合学习情况、预告下堂课内容。其包括以下类型:(1)内容复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巩固;(2)回馈活动:可以通过意见纸片及时对教学结果进行反馈,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设计;(3)通过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自我效能感;(4)应用:可以让学生写出个人行动计划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5)通过学生简短的口头评论发展学生的批判意识。例如某化工学院的教授对“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这章节进行总结时,首先是对内容进行复习,即让学生列出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然后,以西红柿炒蛋为例,列出混凝土材料的比例关系,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延伸,应用了教学内容。前文中对“宿舍楼火场逃生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教授则是进行了这样的总结:学生分享总结火场逃生的方法以及灭火器的使用方式,并让学生写出行动计划:如果在公共场所(人数多,场地窄)发生火灾,你会逃生吗?你会怎么做?

二、BOPPPS对高校教育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一)重视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节课的开端,课堂导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课堂可以让教学变得简单、生动,可以有效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而现实中,课堂开端大部分老师并未能将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调整到最佳,这个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是相对比较集中的,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达到一致,就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给出建议:首先,老师应重视课堂导入,将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而且还是学生生成课堂智慧的导火索。其次,教师上课前应确保自己有一个最佳的精神状态。教师的精神状态不仅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课前就应及时做好调整,理清教学思路,将自己的教学专注度调整至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最后,丰富导入元素的构成要素。导入元素不仅只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经验、时政要闻、示范展示等,而且也要涉及课程文化、有趣的活动、令人惊奇的叙述、鲜明的实例,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对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并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

(二)把握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内容以及程度

教学目标作为一节课的核心与灵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教学目标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应做到了然于胸,在教学过程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呢?备课的核心就是备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准备涵盖所有知识点的教学素材,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老师首先要知道学生本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学会什么知识,如何将这些目標与教学设计环节相关联,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之前的知识构建,即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学生之前所学的哪些知识对本节课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哪些又是起到负向迁移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将知识技能目标进一步进行划分,即明确这些知识到底需要我们的学生达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的哪个程度。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学生要如何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目标去设计教学环节。endprint

(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只有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和探索知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是他山之石,在盛产诺贝尔奖的以色列,以色列的妈妈常常问小孩:“你今天在学校问了老师什么问题?”而以色列的老师教会孩子的三件事便是:“如何问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新思考?”未来着重培养具备四种核心能力的人才,这四种核心能力分别是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而课堂讨论的价值所在,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符合时代进步与发展;其次是培养学生思考、表达、沟通能力以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与组织能力;最后是强调个人发言权,增强民主素养并且延伸课后讨论,增进学生跨科系之对话。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这个好的问题应该是可以引发争议的以及学生可以从多元化角度去思考的,然后以问题作为导线,激发学生求知欲;其次,在学生进讨论时,教师应及时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应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避免学生讨论时脱离讨论的主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呈现讨论结果,在这里老师要做好耐心候答以及承接理答。与此同时,教师应尽可能丰富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不仅只有讨论,还应包括实际操作、小组报告、个案研究、情景模拟等。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如今,大学课堂大多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考试的分量太重,无法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大部分学生课程学习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考试仅仅能够评价学生记忆、作答的能力,却无法测出能力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平时旷课、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作弊的现象十分严重。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变一试定总分的考试制度。首先,教师要明确课程学习的价值所在,即教师要思考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即评价的结果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设定,是否符合教学策略要达成的目标。如果评价的结果不尽人意,就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其次,要根据目标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而且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学力基础进行诊断性评价,即教学前了解学生的起点知识以作为教学的参考依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定期地实施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之中进行阶段性、过程性的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进行补救教学。[6]对每个单元,甚至是每节课实时地进行评价,将一试定总分改为N试定总分,从而及时改进教学方式,调整学习目标,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五)避免陷入教学模型形式化

俗语有云: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模型以及教学方法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从实践中去细细地体会与考量,不能将课堂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型或者教学方法之中,而是应该将不同的教学模型与自己的教学课程有机地融合,并灵活、适当地选择教学方法。BOPPPS教学模型由六个模块构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不是一味地形式化照搬,也不是所有的课型都要严格地按照这六个模块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模型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实践中,切忌使课堂组织活动流于形式,不能让课堂仅限于身动,真正的深度参与应该是心动和神动。[7]

三、结语

大学课堂教学效率低迷的现状决定了高校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而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我们应从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的思维固着中“跳出来”。BOPPPS教学模型将课堂教学合理分化为六个模块,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不仅给高校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也为高校教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彭杜宏,何敏,刘电芝.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J].高教探索,2009(2):97.

[2] 李永安.我国大学课堂教育改革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5):33.

[3] Johnson J B.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ISW)handbook for participants[R]. Vancouver : ISW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2006.

[4] [美]布鲁姆等,编,罗黎辉等,译.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 赵春雷,王璐.合理课堂引入,提高數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引入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4):89.

[6] 张英伯,曹一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 张建勋,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8.

[责任编辑:钟 岚]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课程改革
浅析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构架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大学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新课改下261导学大课堂对大学课堂的意义
微信对大学课堂的冲击与创新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