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代汉语课堂“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

2018-03-06 21:37药丽霞王金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组织者先行

药丽霞,王金萍

(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北沧州 061001)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它是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阅读国学典籍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必要基础。在提倡文化自信、国学复兴的今天,对古代汉语的教学又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意义。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得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1]”,是将教学思想或模式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本文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认知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古代汉语教学,提出启发引导、实践演练、情景再现、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以期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 启发引导教学策略

该策略脱胎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之一。人本主义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罗杰斯针对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提出了以学生自发学习为特征的“非指导性教学”[2],其核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自我实现。

启发引导教学策略的基本思路: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或学习目标,以寻求共同关注的问题,集体讨论确定为集体的目标;其次,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得出结论。例如汉字一章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课前安排学生观看《史说汉字》的视频、查阅《说文解字》等“小学”经典、提供文字研究的文献资料,让他们对照教学目标获取信息,并提出关注的问题。课上引导学生集中讨论解决。该策略要注意的问题: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为学习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教学环境。心理自由指不受传统束缚、不屈从于权威的气氛。心理安全指建立一种不同意见、想法都能受到尊重、鼓励的环境。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和材料,维持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

2 实践演练教学策略

该策略脱胎于建构主义提出的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认为传统教学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提出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互动的实践环境。支架式教学是创设实践环境的方式之一。教学形式: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学习的任务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使学生掌握和内化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实践演练教学策略的基本思路:教师讲好示范课,教师在每一堂课上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规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文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为实践演练起到“支架”作用。其次,让学生走上讲台实操演练,由学生决定实践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文言文阅读、诗词分析、通论知识的讲解。学生自己和学生之间要对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调节。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探究、解释、评价等活动,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观点与解决方法,也正是在活动情境中,学生才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师的作用:课前指导;课中监控;课后总结,查漏补缺,保证教学实践的质量。

3 情境再现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主张“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3]。”提出了情境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置于一个宏观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借此让学生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宏观情境涉及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形成和解决一组互相联系的子问题,可以使学习者从多个侧面来审视情境中的每个问题。

情境再现教学策略的基本思路:教师提供选题,将文本置于真实历史背景中,让学生通过展演的方式,还原情境,感悟事件过程和人物心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编导演的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以《论语·侍坐章》为原型开展文言文课本剧的编排演出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使用文言文、主动探索体验文言文的精妙之处。通过语言环境的设置打破学生对于古代汉语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在语言环境的浸入式体验中开拓崭新的学习视野,获得语感的直接锤炼。教师的作用:活动的策划人和观众,为学生的展演提供服务和指导。

4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为实现教学的逐渐分化和综合贯通,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认知教学理论的主要形式之一。认知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认知能力的形成为目的。这里的组织者是在接受学习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由于这些材料通常是在提出教学内容之前呈现的,因此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的主要功能是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新内容之前,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使新旧知识清晰地联系在一起,为有效接受学习新知识提供认知框架。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前者指教师采用陈述的方式介绍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后者指教师提供比较材料,帮助学生弄清楚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本文指的是后者。

以代词教学为例:教师选取代词形态丰富的经典文本,分当代、现代、近古、中古、上古五个阶段依次展示出来,让学生比较分析代词历史发展演变,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其规律。教师的作用:指导文本阅读、引导讨论节奏、总结讨论结论。通过系列材料的展示与分析让学生建立“史”的概念,将知识融会贯通,拓宽学术视野,训练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策略的复杂性,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古代汉语课堂教学中,在选择和制订教学策略时,必须关照教学的各要素,使之优化组合、合理构建,还要体现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应用实施的灵活性。

[1]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大均,郭成.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108.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组织者先行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健康养生“手”先行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导演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