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开展家校共育

2018-03-06 08:13党满仓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讯通共育家校

党满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逐渐向现代化、科学化和明主化迈进,家校开展合作,共同培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选择。家校共育摒弃了传统单一、封闭的教育体系,取而代之是多元化的、具有开放性的教育体系。与时俱进的学校制度建设就成了桥梁和纽带,架设和沟通校内和校外关系的载体,以全面协调和有效整合能够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合力。要求学校不是封闭、独立的,而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组织,不仅建设内部各种机制的健全和运作过程,而且更加重视家校、社会的互动过程。家校合作共育成了学校制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成了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把教育视为整体,校内外教育在这个体系中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这样有利于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家校共育、共同成长能够为家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家校共育,有助于对孩子的抚育,促进父母的再次成长。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实现家校共育、合作双赢的模式,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构建新的交流模式

长期以来,家校共育只是以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电访等形式来开展,形式单一、呆板,花费的时间长,效率低下,具有单向性,缺乏互动性。而不同的教育群体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这就导致了传统家校合作共育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家校的共同需求。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不同教育群体家校合作共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机遇,各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启家校共育新模式。一是开通校讯通平台。学校联系移动公司免费为学生家长开通校讯通。通过刷卡家长就能及时了解学生入校、离校时间,每当学校有一些重大的通知,如放假开学时间、安全防护技能、传统文化教育等,都能通过校讯通及时、准确发给家长,让学生家长第一时间了解详情。二是各班建立微信群、QQ群。以图片、视频、文字等的形式把孩子们在学校的动态发到群里,家长可以迅速地对孩子到校当天的表现进行有效梳理,并通过平台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反馈到平台上,或在家里配合老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弥补训练。三是积极开发微信公众号。学校为方便学生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班级开发了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一些前沿的教育动态,让学生家长有了一个学习、探讨、交流的平台。四是建设学校门户网站。学校在门户网站建立“家校联系”专栏,广泛吸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健康的成长。“互联网+”为家长打开了一扇不受时空限制的窗户。透过它,不仅可以关注到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而且可以阅读到教师的教学心得,更可以自由地与学校进行交流互动,“互联网+”开启了家校共育的新模式。

二、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共育活动

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家校在某种意义上來说是一体的,家校合作共育使教育空间得到了无限延伸,如在每学期,我们学校要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家校双方的互动体验,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亲情,而且还提高了校园德育的激情。如教学开放日的“亲子共课堂”活动,我们请家长走进新课改课堂,家长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进而达到因材施教,各展所长;六一活动期间的“亲子共游戏”活动,让家长在和孩子的共同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而达到科学培养孩子兴趣特长的目的;每学期的互联网知识普及活动,给一些缺少互联网相关知识的家长充电,同时体验一下学生网站、班级微信群、QQ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等,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网络,掌握平台,能熟练地使用各种班级平台。还有“师生共读一本书”“师生共练一笔字”“亲子共读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进行读书竞赛,营造一种学习型家庭创建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需要。

三、以制度为保障,建立共育激励机制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们以富有意义和建设性的态度参与家校合作的方式。我校所有家长都是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为方便委员会与学校进行沟通合作,家长们推选产生家长代表,由他们代表家长委员会参与家校合作的各项具体工作,如: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解决部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为学校争取经费、监督学校的收费问题等,通过一年的工作,在“六一”节表彰活动中,我们还评选出“家校共育模范家长”与孩子们一同进行表彰,以此激励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四、创建宣传阵地,实现信息共享

为了方便家长了解有关学校的动态,家长们也能学到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教育子女成才的好经验,学校成立以来,创办了“红领巾广播站”“家校共育小报”,还开通了“校讯通”业务。“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开播两次,“家校共育小报”每月面向每个家庭发放一期,稿件除学校师生的撰稿外,还鼓励家长积极投稿,这就使得学校和家庭之间起到了一种深层的交流、沟通和协调作用。“校讯通”更是向家长传递信息的便利工具,深受大家的喜爱。

总之,以网络为平台和载体,打造家园合作共育的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借助互联网,努力打造各种信息平台,实现家校合力,共同培育学生健康成长。

注:本文系白银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Y[2018]G10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讯通共育家校
深圳讯通展览有限公司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校讯通遭封杀背后:教育信息化运营存乱象
芯讯通再次获得at&t认证加速拓展美国物联网市场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