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3-06 08:13郭丽琴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郭丽琴

摘 要: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成为“旁听者”。而在新课程理念下,这种师生关系或将发生改变。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只有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才会更高,思维才会更为活跃,真正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转变

一、丰富导入的形式,开启有效课堂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丰富导入的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导入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通常会利用一些简单的导入语引出新课,这种单调的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导入的目的是推动教学活动的进程,如果充分地发挥导入的作用,那么,接下来的教学效率会事半功倍。

比如在讲解《难忘的一课》时,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可以将这两篇课文进行联系,如:不久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五壮士”那坚强不屈的精神,狼牙山那壮烈的口号声仿佛仍在我们耳边萦绕。后来,我们打跑了日本侵略者,小学校园里传来了郎朗的读书声。设计这样一个导语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可以板书课题,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难忘的一课》这个题目。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记忆中难忘的一课。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会变得更为活跃,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激情也会更高。除此之外,导入的形式还有很多,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計一个小故事进行导入,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导入,等等。导入的形式丰富多彩,目的是开启有效课堂。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善于发挥导入环节的作用,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引发学生疑问的方式即为“提问题”。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不同于简单的提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不同。单一的提问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而在情境中,学生拥有自己的主观思维,是内驱力来促使他们思考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教师不仅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更要丰富引导的形式。比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出动态的影像,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由于影像比文本更为直观,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的思考欲望也会更为强烈。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将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随着教学形式的日渐丰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增强他们的情感。

三、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更要培养综合型人才。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反映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也表明,学生与同伴合作学习比长时间单独学习的效率更高,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感受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需要为学生设计合作的主题,明确他们合作探究的方向。比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让这4个小组分别对牛郎、织女、老牛和王母娘娘进行评价,并将表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画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在班级上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可以对他们这次的合作活动进行评价肯定,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合作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合作活动也不是学生的“独奏”,要想推进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仍需有条不紊地组织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活动

教学方式的选择应当因课堂教学内容而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打造宜教则教、宜引则引的灵动性、多元化课堂,使其发挥最大化的功能和成效。比如,在一些知识内容较为简单的语文课程上,可以尝试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强化学生自学意识和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在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播放标准读音,让学生从意和境上实现双重融入,在对于一些科技类说明文的教学中要强化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尽可能地提供丰富、充足的信息量,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与感知,还可以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拓展,让学生在知与行中获得素养的发展。在一些散文的教学中强化教学情景的深度创设,将他们从身心上融入、从状态上进入,特别是引导学生对核心的字眼和词句进行品味感悟,强化他们语文情感的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1]孙蓓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技巧[J].学周刊,2015(8).

[2]刘晓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5(8).

[3]任美红.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J].学周刊,2015(21).

注: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BY[2018]G040)。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