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讨论分析

2018-03-06 08:13张萍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语文教学小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传统教学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处理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的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课堂讨论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有序的课堂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分析

随着教学的改革,小学教学也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等方面的内容,鼓励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为了适应教学的改革,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主讨论所学的知识。针对一些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和其他的学生一同交流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有很多学校开始学习全新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在实践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小学语文课堂讨论也不例外。甚至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运用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受到阻碍。课堂讨论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但是有部分教师教学中并没有认清楚这一目的,引导中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实践中,教师过分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综合分析之后发现,现阶段课堂讨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教师过分束缚学生课堂讨论的进行,影响学生发挥,否定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了敢想而不敢言的情况。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教师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不能有半点出入。

其二,学生讨论中没有组织,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讨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三,教师教学中过分关注理论知识的传递,忽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学生的讨论仅仅局限于对语文知识点的探索,并没有将自己的视野打开,这样的课堂讨论很难达到思维引导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讨论展开分析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尽量扮演课堂引导者的形象,对于学生最后探索的结果进行引导,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在开始阶段就对学生设置标准化的答案。这样才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小学生正处于接触社会、认知社会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教师应该引导而非左右学生的思想。

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例,在讲解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之后谈一谈自己阅读之后的想法。在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之后,教师只需要逐步引导,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2.明确课堂讨论主题

课堂讨论是建立在有明确主题基础之上的,在开展教学的阶段,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避免学生在探讨中出现离题或者迷茫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的时候,要明确学生探讨的主题。如,在学习和革命英雄有关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主题限制在红色革命思想。但是,教师也要灵活把握學生讨论的过程,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通过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流畅地表达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继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3.融入多种讨论模式

讨论是为了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讨论仅仅是目的,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多种讨论模式支撑。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有小组探究模式、两队辩论模式等。小组探究模式要求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共同探索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再将班级中不同小组的回答统筹起来,一同分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两队辩论模式主要是指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在课堂中组织辩论,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管运用怎样的讨论模式,只要做好最后的归纳总结,就会让学生有所得。

4.理论与实践结合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过分注重理论的引导,忽视实践教学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虽然很适合应试教育,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却不能够灵活地运用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这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转变这一情况,理论与实践结合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或者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将自身感性的认识和理论知识结合,从而内化知识体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理性认知。因此,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语文教学的本质,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以《坐井观天》的讲解为例,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对这一题目的看法。通过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生活常识分析探讨,得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效果。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清楚自己,进而开始不断提升自己。

总而言之,课堂讨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课堂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讨论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具备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讨论中,有必要通过师生配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雪艳,冯雪.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9).

[2]陆廷超.新课改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

作者简介:张萍,中宁县第一小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语文教学小学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