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于乐,激趣益智

2018-03-06 08:13李凤玲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李凤玲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育与探索从未停止,尤其是近些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一步把握,进而推进小学课堂的教学。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特点提出趣味性教学的研究,旨在育人娱乐、激趣益智,帮助小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教学;策略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趣味性教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是生来就具有的,他们需要通过亲身参与才能获得更多情感上的满足,而这样的一个实践过程却是非常漫长的。但不能忽略的是,当他们通过相关的实践而对某一个客观事物产生一定兴趣后,他们才会有可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更加积极地学习。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数学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然后再为学生创造一些良好的条件,当他们可以通过数学学习获得更多的自我满足感时,他们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数学当中更多的奥秘。

一、寓教于乐,营造趣味

在小学数学“识数”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加强记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然而,过去的学习只是让学生完成习题练习,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那么,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游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完成“识数”教学之后,需要学生掌握“识数”的读音和意思,教师可以从这条线索出发来设计游戏。

教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识数”制作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卡片,让学生在看见卡片时就能联想起学过的“识数”。接着,教师要将卡片堆打乱,向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组织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最后,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教师随机从卡片堆中抽取一张卡片,参与游戏的学生则要快速地读出卡片上代表的“识数”,并且造词说出意思,并以最快速度进行书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简单的奖惩,也能够收获有效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加强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运用趣味游戏来优化传统的学习教学,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好地提升了学习效果,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积极引导,情景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通常要求以生为本,但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生练习数学时,教师还是要起到主导作用,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展开教学。我们知道小学数学训练开始于一年级,这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讲是具有挑战性的,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学生一开始感兴趣,当发现这门课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趣时,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开始产生松懈或者厌恶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时,要做到趣味性,而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来自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想象生活情景,例如在进行“简单加法”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与自己母亲去买菜时的场景,“是不是要利用加法减法进行运算”,此时学生就会渐渐对数学更加敏感,对数字更加感興趣,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能够从教学情境之中吸取运算经验,锻炼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

三、小组合作,回归生活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本质上是不成熟的,因此在知识理解方面以及审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与题目之间难以产生共鸣,尤其是充满年代感的题目,学生审题解析起来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障碍性,理解起来异常困难,因此不容易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也不容易提高课堂效率。由此,我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课堂数学兴趣抓紧进行引导,将数学题目与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相联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也可以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扩展想象力锻炼交流能力,加强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的数学知识虽然没有那么抽象和复杂,但是高年级数学知识的难度已经在逐渐加大,如果在这时学生放弃了对数学的探索和研究,那么必将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展开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去有效激发学生的原动力,帮助他们逐渐消除恐惧、排斥数学的心理。趣味型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到更生动的故事,还能让他们玩着好玩的游戏,当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欢乐的教学环境中去学习,他们才会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如果教师可以长期坚持下来,还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厚宏.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4):171.

[2]陆秀娟.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趣味化[A].2018年4月未来教育家学术论文汇编[C],2018:2.

[3]宋平.小学趣味性数学课堂的构建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C],2017:12.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