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教室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2018-03-06 08:13闻红艳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闻红艳

摘 要:基于网络教室的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所呈现出的全新教学模式,具备许多的教学优势与特性,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并通过资源和交流协作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高。对此,为了更好地优化与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简要分析基于网络教室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可以为其他教育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网络教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同时在中小学教育当中网络教室的应用也在不断普及,这也为教育教学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借助网络教室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在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可以得到显著的改进。对此,探讨基于网络教室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显著教育价值。

一、做好课堂准备,引发思考主动性

网络教室最为主要的特征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景以及学习资源,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学案例的过程中,还应当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查阅相应的资料,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挖掘相应的知识信息,丰富文化内涵以及知识底蕴[1]。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录制一个关于人民币的介绍、使用、换算的微视频课程,并在课堂教学前一天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家庭中观看、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视频的播放进行引入,并围绕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在课堂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围绕视频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借助这一种信息化的途径发放教学资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课堂、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后续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性提高。

二、创建情境,提高教学效益

为了更好地优化与改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室中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与思考,教师应当有目的性地结合课堂教学知识创建具备一定趣味性、知識性的情境,促使学生可以轻松学习,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思维的开发以及知识的获取[2]。

例如,在学习“重量”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网络中搜寻一些关于克、千克、吨的单位讲解视频,优先选用动画视频,并在课堂中以小鸟的重量讲解克,以鸡鸭的重量讲解千克,以大象的重量讲解吨,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重量的单位以及相关联的实物。部分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能会自然地认为几只鸟和一只鸡的重量相近,这也就间接实现了知识的深化,在不经意间实现了重量换算的教学。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播放相应的动画视频,例如曹冲称象的动画,促使学生借助动画的途径实现对概念的学习,实现重量换算的理解。通过这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会更加理想。

三、注重应用与创造,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与创造属于学习中的最终目标,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方面,教师需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情境,并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性操作能力的提升。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但又是生活的精炼[3]。创造和学生的生活情境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借助网络教室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改善教学效率,同时对于学生的数学生活化体验也有明显的帮助,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但是,在常规教学课堂中,因为时间、空间的约束性,导致无法拓展问题,导致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也受到限制。对此,网络教室便可以有效突破这一约束,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的分析、判断以及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应用与创造能力的逐渐培养。

例如,在对比数字大小的教学过程中,在练习题目的选择与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录像的方式录制生活化的案例,并设计一些学生曾经看到过、听到过的数学现象作为题目,例如可以提供一个照片,照片内容为校门口道路某处,并照出相应的人物内容,如吃早饭、等公交、看手机的路人,然后让学生通过图片数出来街道上不同人的数量,在数后总结出街道上有10个人在吃早餐、8个人在等公交、21个人在看手机。那么此时便可以提问,“吃早饭的人比等公交的人多多少?”“等公交的人比看手机的人少多少?”在数人数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便已经得到了激发,之后再引出数字对比的内容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参与,思维活跃度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有效地将生活内容转变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不仅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升,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综上所述,当代网络技术正在小学教育中普及,教师应当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应用网络教室,不断探索与优化网络教室的最佳应用方法,跟随时代的步伐,创新教育思维与教育模式,全面推动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的持续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屹,白清玉,李晓艳,等.基于APT教学模型的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33(1):26-33.

[2]李利,梁文洁,薛锋.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互动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21(3):115-121.

[3]王丹艺,于泽元.不同成熟度小学数学教师的师生对话比较研究:基于课堂实录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7,14(12):72-77.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