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8-03-06 08:13蒋静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素养有效性

蒋静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帮助学生认识一些拼音与生字,而是要促进对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教学策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语文;有效性;语文素养

有效教学,是教师能够基于新课改的要求与指导,充分地遵循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尽量投入较少的人力、时间与精力,尽可能多地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要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与兴趣爱好,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结合教材,科学解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并鼓励学生深入地解读与分析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在授课前,教师首先要对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要掌握教学中选择使用的教学方法,要全面地了解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为的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及时地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窃读记》这篇文章时,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生字与生词进行全面的考虑,要思考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哪些内容可能会存在困难,并且要提前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要对课文中存在的生字生词进行反复的练习与熟记。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存在的重点词句进行探讨与交流,准确地把握一些动作描写所代表的含义。鼓励学生思考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巧妙设疑,激发思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将相和》这一篇文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如下问题: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在文章中的“将”与“相”分别指的是哪些人物?其中的“和”具有什么样的含义?在文章中“将”与“相”为何不和?通过“渑池之会”以及“完璧归赵”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具有哪些品质?具体通过哪些语句能够将其反映出来?廉颇为何要负荆请罪?通过这一事件我们要学习其身上的哪些品质?通过对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閱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更快更准地抓住重点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联系生活,丰富体验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2]。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个人与父母间的小故事,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小故事进行描述。最初学生可能都处于沉默的状态,在经过思考以后,有的学生会讲述个人小时候用泥巴捏小人,父亲在一旁指导的故事,有的学生也开始讲小时候的趣事,讲与父母“斗智斗勇”的故事,如此一来,学生的状态较为兴奋。通过激烈的讨论,不仅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有效性,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母深沉的爱,使得学生学会对父母进行感恩,从而更加孝顺,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要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出更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元素,并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利勇.浅析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6(6):157.

[2]付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效率[J].读写算(教师版),2017(38):158.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高年级语文素养有效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