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指导下高校图书捐赠管理

2018-03-07 15:33胡利敏
文化产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赠书捐赠者现实

◎胡利敏

(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河南 信阳 464000)

一、优化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的使命是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图书捐赠成为高校图书馆弥补经费不足,丰富馆藏,缓解图书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人主体性发挥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捐赠管理运用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思想进行优化,就具有现实必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思想

(一)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什么是“现实的人”?马克思指出:“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也就说,马克思从人们的社会存在、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实践活动中去考察人。以此为基点,提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2]的思想理论。指出了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特性在于人是实践和创造性的动物,由此确立人在整个世界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立足人的需要,确立人的实践对象

马克思十分重视人的需要,将它称之为“人的本性”,认为需要是人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就如他所说:“任何人如果不是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3]“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实践中不同于动物的消极被动,人是按照自己的本性——需要,自主地选择对象,设定活动目的,进行劳动实践并发生各种社会联系,能动地创造性地作用和改变外部世界。

(三)主体人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人作为一种现实的有意识的存在物,有各种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依赖于他之外“充实、表现人自己的本质所不可缺少的”对象。因此,人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为人对外部世界的依赖和掌握。也就是说,现实的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主体势作用必须以给定的、现成的世界为前提和基础。就如列宁所说的“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客观世界,以它为转移,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3]因此,主体人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归根到底建立在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具有社会历史性。

三、调动高校图书馆管理人主体性

(一)强化主体意识

受传统“公益事业政府办”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争取社会力量帮助的不多,捐赠服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捐赠对图书馆发展的可行性、重要性及价值;二是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缺少主动争取捐赠的理念与意识,多被动接受捐赠,再加上自身宣传力度不够,无法吸引社会各界捐助。高校图书馆面对这种现状应主动出击,开阔思路,创造条件,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援助和支持,缓解经费压力,推动图书馆事业稳步发展。

(二)重视馆员发展

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8]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整个高校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主体,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特别是对于捐赠管理,由于涉及筛选、接收、登记、加工、分编、回执致谢等多个环节,更需捐赠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责任心,这就需要图书馆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同时,根据相应管理人员的知识层次,确定培养目标,通过自学、定向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完善知识。

(三)完善高校图书馆捐赠运行机制

明确捐赠原则。捐赠原则是保障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有序、健康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一是要明确捐赠内容。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利用校报、广播、网站等媒介对外宣传,大胆“说出”需求,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捐赠者由于对图书馆藏书现状缺乏了解所导致赠书的数量、品种等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捐赠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二是捐赠活动要具有长效性和针对性。要将捐赠活动做成一项常规性基础业务,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动态性的变化捐赠主题,控制捐赠内容,这样有助于搭建与捐赠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提高捐赠者对馆藏捐赠需求的认知,满足其捐赠者的服务需要和情感需求,确保捐赠质量和捐赠的持续长效稳定。

规范捐赠工作流程。规范的捐赠工作流程既为保障捐赠工作健康、有效保驾护航,也保障了捐赠者的捐赠热情。一要设置专人及时管理。由于捐赠涉及图书的评估、验收、登记、加工等一系列工作,设置专人负责管理有助于保证工作效率。二是动态公示捐赠信息。利用图书馆主页、馆内电子资源动态展示捐赠进展与成果,使捐赠者及时了解捐赠图书的去向和利用情况,也使图书馆和潜在捐赠者间建立彼此信任的桥梁。三是对捐赠者进行回敬与表彰。这既是对捐赠者必要的尊重和鼓励,也为图书馆继续接受赠书创造了理想的环境氛围。

拓展捐赠宣传渠道。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宣传方式的组织、媒体的调动对获得捐赠非常重要。除了及时回赠捐赠者荣誉证书、感谢信或纪念品等常规形式表示感谢外,通过新闻渠道不定期公布赠书者名单、举办赠书展览、宣传捐赠人所感和奉献精神,对较大的赠书机构和单位举行赠书仪式、拍成影视进行播放,让捐赠者感到图书馆的诚意,进而为图书馆提供更多的捐赠资源。

(四)立足现实,拓展捐赠主体

高校已有的捐赠主体,主要包括高校师生、图书出版发行机构、普通社会民众、民间团体等,这些捐赠主体有以下特征:一是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二是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三是有立足于自身,扩大影响力的需要。不同的捐赠主体其捐赠动机各不相同。因此,拓展捐赠途径需立足现实,对不同群体人的需求进行分析,提供个性化捐赠服务,吸引更多的捐赠者加入捐赠队伍。

四、结语

捐赠作为高校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来源与渠道,尽管现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但只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图书馆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就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和捐赠个人加入高校图书馆捐赠行列中,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推动图书馆图书捐赠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赠书捐赠者现实
The unusual gym man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下)
严肃 热烈 履责 收获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美国粪便银行接受捐粪,捐赠者一年赚8万元
现实的困惑
互动坊
网上捐赠面临新挑战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