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群舍利塔历史探究

2018-03-07 15:33王雪梅汪新颖杨成军
文化产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帘洞塔基佛塔

◎王雪梅 汪新颖 杨成军

(武山县水帘洞石窟保护研究所 甘肃 天水 741300)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东北25公里处的鲁班峡谷中,黄河支流渭河上游的北岸,是渭河流域一处规模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现有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显圣池四个单元,保存有世界上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大佛。水帘洞石窟群东临麦积山,西望炳灵寺,艺术风格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还保存有历代窟龛69个,塑像160余尊,浮雕42幅801平方米,壁画2400多平方米,舍利塔12座,碑刻题记27方等历史遗迹。这种把浮雕、窟龛、悬塑、壁画相结合,融历代佛教文化于一体的大型露天石窟寺在全国仅有此例,在我国传统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研究佛教的传播有重要作用,不同时期的佛塔形制、大小都对研究佛塔当时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水帘洞石窟群的佛塔主要出现在水帘洞和拉梢寺单元,下面将逐一分析说明。

一、舍利塔的渊源

舍利塔最早称为佛塔。塔音译作窣堵波、私偷婆、浮图、佛图、塔婆、浮屠,意译为方坟、高显、灵庙等。在梵文中,塔是坟冢的意思。据佛典的解释,塔则是保存或埋葬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的建筑物。也就是说,佛塔与舍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

佛塔发源于印度,最早的佛塔是释迦牟尼涅槃后,其舍利被当时八个国王分别取去建塔供奉,之后佛教徒在各地修建佛塔传播教义。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它的发展过程也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2]。

二、水帘洞石窟群的佛塔分析

佛塔在水帘洞石窟群中,主要出现在水帘洞和拉梢寺两个单元。舍利塔在水帘洞单元以浮雕壁画的形式出现,位于洞穴崖面左侧边沿和崖面最左侧,数量不多,但塔型结构简洁精巧,更具有古代印度佛塔造型的一些特点。右侧崖面敷泥浮塑,壁画高2.6米,宽6米左右。原来依附崖面形势并排浮塑覆钵式佛塔5座,现存2座,其余仅留残迹,塔通高2米,宽1.1米左右,塔体由塔基、塔身和刹柱等几部分组成,塔基下沿宽1.1米,叠涩式共5层,塔基下浮塑覆莲瓣衬托,塔基上面浮塑半圆形覆钵式塔身,塔顶为长三角形刹柱,刹柱顶部塑摩尼宝珠。每座塔旁边各自绘有一佛二弟子像,虽然现在保存完好的数量不多,但从保存下来的第一座佛塔左右两侧的一佛二弟子像可以看出,佛、弟子都带有头光 ;造像特点上,佛作低平肉髻,面相方圆适中,着斜领交叉宽袖衫,外着半披肩袈裟,结跏趺坐于覆莲座上,二弟子内着斜领交叉衫,外披袈裟,立于覆莲台上。从残留的部分可以看出,原来绘有八座佛塔,说明佛塔传入中原后,当地的佛教徒也按照印度早期八王建塔供奉佛祖舍利一样,在壁画绘制过程中也融入这种信念,说明水帘洞单元这组佛塔绘制的时间比较早[3]。崖面最左侧的佛塔原来有几座已无从考证,但仅存的佛塔与右侧浮塑佛塔形制基本相同,也是崖面敷泥浮塑。这两组佛塔形制上基本相同,但覆莲座有细微差别,右侧莲瓣是用直线条绘制,左侧莲瓣出现了弧度,更加形象逼真,说明两组佛塔绘制时间稍有不同。

三、拉梢寺单元佛塔形制特征

拉梢寺佛塔位于其崖面西侧下层,大小两座佛塔,形制基本相同,都是塑造在梯形摩崖浅龛内。第一座佛塔位于北偏西46度,其所在的浅龛内正壁泥皮上彩绘有由石绿、石青两色构成的飞舞的幡带,塔尖摩尼宝珠四周绘有火焰纹。这座塔是石雕泥塑的覆钵式塔,塔通高2.18米,由三部分组成。塔基为四层依次递减内收的方形台基,塔身为覆钵状,下有单瓣仰莲承托,塔身上为相轮,共计13层,底部为束腰叠涩台基;塔尖由三部分组成,下面为八棱状饰物,中间为圆形承露台,上部为摩尼宝珠。在塔身覆钵左侧残损泥皮断裂处可见填塞的墨书藏文纸片,考证可知,这座塔为元代修缮拉梢寺时所塑造。

另一座佛塔位于上面佛塔的右侧,北偏西23度,塑造于梯形摩崖浅龛内。该龛利用天然崖面略加开凿而成,从两侧残留的桩眼及右上方残存的火焚木桩来看,推测原应有木构防雨设施。这座覆钵塔与前面一座略有不同,塔通高5.68米,龛内现存壁画面积约2平方米,正壁沿覆钵外缘绘有石绿色幡带,龛内左右壁依稀可看见红色的火焰纹。从这座佛塔的形制特征可以看出为元代所塑造,证明元代时藏传佛教对水帘洞石窟群具有重要影响[4]。

四、水帘洞石窟群的历史沿革与藏传佛教的影响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之乡”的千里陇原自古以来就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门户和窗口。汉唐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这里成为往来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要冲和必经之地。凡是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城镇附近的深山密林或大河之畔,都建有一些为适应当时社会各阶层需要和弘扬佛教的大小石窟寺。水帘洞石窟群位于渭河沿岸,从汉唐长安丝绸之路向西越过陇山进入甘肃秦州(今天水),境内多有佛教石窟分布,水帘洞石窟群就是重要的石窟类文化遗产,而且这里峡谷幽深,山势浑厚,或如莲花绽放,是佛徒修行的理想境地。

根据史料记载,距今1300多年即公元7世纪以后,佛教传入西藏。藏族人民对传入的佛教进行吸收和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因此成为中国佛教重要的一支,并在本土艺术的基础上融入印度佛教艺术、汉族佛教艺术,创造出富有高原风采的佛教建筑、雕塑、壁画、唐卡(卷轴式绘画)、酥油花等造型艺术。其中,以藏传建筑、造像和壁画艺术为其突出代表。元代以后,藏传佛教逐渐向外传播,明、清时期更遍布全国各地。拉梢寺元代新凿的塔群形制为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或藏式塔,这是因为喇嘛教建塔常用这种形式。覆钵是巨大的塔刹,覆钵下建一个高大的须弥基座,这种形式的塔在元代开始流行,明、清时期继续发展,这与喇嘛教在当时的盛行分不开。

佛教是元代的国教,其中藏传佛教地位最高。1260年忽必烈称帝,八思巴被封为国师,成为全国最高的佛教首领,藏传佛教的势力可谓达到顶峰。地缘上与青藏地区相邻,同时元代统治者推崇,是陇右一带藏传佛教兴盛的重要原因,这对武山水帘洞石窟群的营建和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结语

对水帘洞石窟群舍利塔形制和历史的分析和研究,是对秦州地域与宗教文化的进一步挖掘,是对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对了解不同时期水帘洞石窟群佛教文化盛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水帘洞塔基佛塔
输电线路塔基防洪问题探讨
黄果树瀑布之水帘洞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不下沉式塔基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夜色中的水帘洞
输电线路塔基断面自动成图方法研究
魔盗激情
长沙窑瓷器上的佛塔装饰
RP-HPLC法同时测定广金钱草中夏佛塔苷和异夏佛塔苷
我们学校的“水帘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