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探析

2018-03-07 19:10吴迎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案例教材教师

吴迎晓

(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学,福建晋江 362251)

《新课标》强调,高中地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均衡发展,既要引导其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发展要求的实际,着力促进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教学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点引导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乐学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验证、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地理教学加强实践的意义

学习地理的价值在于将其运用于生产实际,推动生产实践的科学有效开展。高中地理加强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去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了浓厚的动手操作兴趣,为学生更加乐学提供了支撑,推动教学有效性大幅提高,同时也增强了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情感态度,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 创新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策略

2.1 适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实践兴趣是提高实践有效性的基础。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每学习一节理论知识,即要想一想这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运用这些知识如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如何运用。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讨论,从身边的生活实际着眼,提出的问题要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实践运用价值。例如,教学“植被覆盖率”相关知识后,组织学生讨论“植被”的作用,引导学生从“防止水土流失、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美化环境、防止沙尘暴”等几个方面进行合作探讨,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调查学校及周边植被覆盖情况,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有的负责深入踏查,有的收集数据并记录形成表格,最后上交调查结论报告。通过每学一部分知识即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长期的坚持促进学生们的实践意识逐步养成。

2.2 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学习用具

地理学习需要借助多种学习用具提高学习效率,让每名学生都拥有学习用具进行真实地学习体验,既有助于教师轻松地讲解,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观摩真实的学习用具或网络搜索具体制作方法,自主制作与新课内容相符的学习用具,下节上课时须带到课堂上来开展新课学习。例如,当下节课即将教学《中国地形》一课时,应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先进行充分的预习,然后运用泡沫、胶水、彩笔等在家里自主动手制作“中国地形分布图”,不要求完全与教材样图相符,但要由红、黄、蓝等颜色分清楚不同的地势,并注明名称。同样,当即将学习“地球自传和公转能够引起昼夜变化及黄赤交角”知识时,教材上面的图十分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课后师生可以一起准备钳子、铝线等材料制作地球模型,待各小组随老师一起分别制作好后,教师向给学生演示“地球仪放在地球公转轨道位置在紫外线照射时,会产生黄赤交角。整个过程学生们都处在主动的参与中,既深刻领会了地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有效性事半功倍。

2.3 开展与教学相符的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最爱参与的学习形式。大自然中的土壤、气候、植被、水文等都是地理学习资源,教师应将实践教学的眼界拓展到课外,组织学生经常深入农田、湖泊、大山等大自然中去,利用重要时令节气让学生到野外去体验,去验证,去感悟。例如,组织学生对当地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地理野外考察。首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全面了解当地地理概况,包括北纬和东经位置、山川、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土地面积、人口分布情况等。考察的方法是向当地村民发放调查问卷,请老乡和村干部帮助详实地介绍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及作物种植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了土地资源对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也体悟到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农田被工业用地圈占导致农民失业;水田和旱田种植结构不合理导致土地综合经济效益较低;陡坡砍树种植庄稼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抛弃有机肥滥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野外实践,既增强了学生节约利用资源的环保意识,又全面地验证和内化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进了师生、生生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2.4 理论与生活实践案例结合教学

教学案例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适时深入地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验证教材理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师生积极互动学习,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

2.4.1 以故事性的案例证明理论知识。地理现象多是亘古不变的,教学中的许多理论知识可以运用前人的经历来加经证明。教师应不断拓展自身的地理知识视野,在课堂上随机适时地给学生讲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故事证明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验证,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500多年前的哥伦布航海来到美洲所用时间是37天,他多年后又顺流顺风第二次航海来到美洲却用了20天,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对海水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规模有了一个“数量”上的感知,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4.2 以切身体会的案例讨论理论知识。教材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课堂讨论,为使讨论真实可靠且有抓手,教师应精心准备与教学贴合的案例进行教学,围绕着真实的案例,各小组进行深入的探讨,最后教师分别听取各小组意见再进行总结概括提升,生生、师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思维碰撞,全面促进了教学有效性提高。例如,教学《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一课时,“热岛效应”是教学难点,仅凭枯燥的讲解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居住在市(县)中心的,另一组是居住在郊区的。让两组学生以自己居住的环境为案例进行分析,从人口规模、建筑物结构、企业污染物排放、交通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讨论得出结论: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较为集中,企业众多,交通十分拥挤,造成了大气污染严重,同时因为建筑物密集且十分高大,这些因素使得吸收的热量较多,释放热量十分缓慢,而污染严重也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郊区与城市中心区的情况正好相反,这就是所谓的热岛效应。学生们将自己所生活的区域作为案例线索进行讨论,真实地体会到了“热岛效应”这一名词的真实意义,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了节能减排美化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总之,教无定法,高中地理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促进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师须不断深研教学规律,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创新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形式,以创新的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1]周雪中.“回归生活世界”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孙艳辉.浅析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3]徐晓玲.高中地理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2).

猜你喜欢
案例教材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师如何说课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