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儒学实干兴邦伦理思想体系的对应关系

2018-03-07 10:45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黄明超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四库全书词条精华

□文/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 黄明超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在于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马克思主义得以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以儒学实干兴邦伦理思想体系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魂。

一、国家价值的根与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①词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60全科。。

富强。生财有大道②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第4页。,这是儒学的主要观点。儒学主张,国家的富强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③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第4页。《易经·家人卦》:“六四,富家,大吉。”家人卦虽说的是“富家”,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富裕国家。“强”,更是儒学的一贯主张。《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④陈鼓应,赵建伟注释·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5(1),第9页。自觉勤勉,永无止息,强调的是“强”。富强连在一起,表示国家既要富裕更要强盛。

民主。民主是时代号角,也是世人的价值追求。西方国家的民主,展示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选举制度。一个无法回避、无处不在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他人不同意”。⑤赵汀阳·箕子的忠告,哲学研究,2017(6),第107页。他人不同意,就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要达成一致意见,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于是,合法性不足以保证合理性。⑥赵汀阳·箕子的忠告,哲学研究,2017(6),第109页。现代民主反映出人过于自信,而当众人一致时,自信就会演变成傲慢,佛教指出的贪嗔痴慢之“慢”正体现了这一点。现代人重视“人算”而忽视“天算”,相信人谋而蔑视天道,这种对“天算”的蔑视正是人类自己造出众多人为灾难的重要原因。⑦赵汀阳·箕子的忠告,哲学研究,2017(6),第109页。

国家的行动决策在于未来性和公共性。《尚书·洪范》:“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⑧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第741页。这段话表明,儒学主张民意+君谋+天意=民主,这是古人的民主模式。⑨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第741页。这种民主模式避免了程序合法而决策不合理的弊端,也避免了集体选择的非理性。

文明。《周易·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⑩陈鼓应,赵建伟注释·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5(1),第14页。这里的文明指世道光明时机大好。由此引申出社会状态,即与“野蛮”相对应的一种社会进步生活范式。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⑪词条:文明,360百科。孔子认为,做到了仁义就是文明。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⑫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第24页。这种“自修归正”正是文明的象征。政令治国,刑法管民,老百姓就会只图幸免而不知耻辱,不知耻辱就不会文明。用道德治国,以礼治约束人民。这样做的好处是,人民不但知道了耻辱而且能够纠正错误。做到了这样就是文明。今天的法律制度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健全,但一些民众守在法律底线,宁愿跨过门槛犯法,也不愿回头在社会制度规范下提升道德素养。在虽有法律而缺失礼治的社会,出现很多不知耻辱的现象,人们需引起高度警觉。

和谐。古代社会和谐是什么样的格局和标示呢?《尚书·尧典》:“日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⑬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第588-589页。唐尧治理天下足智多谋,处理政务恭谨节俭,明察四方,思虑通达,宽厚温和,诚信谨慎,举贤用善,与亲属上下亲密无间,和睦相处,考察百官,惩恶扬善,协调各方关系。这样,天下臣民都能团结一心。这就是儒学伦理思想倡导的和谐思想。

《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⑭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第5页。中和思想是天下的根本和大道,做到中和,天地位置就端正,世上万物就能正常发育生长。

中和达道,协和万邦,是儒学和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和谐价值取向的重要尺度。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达,但不和谐因素也在累积,如何消解矛盾纷争,化干戈为玉帛,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谐作为国家价值来要求和遵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社会价值的根与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融合了西学元素,表面看乃是西方文化被中国吸纳,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经典里早已有之。这表明,儒学实干兴邦伦理思想体系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根与魂。

自由。自由有着多重含义。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指由宪法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专制政权的奴役、监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自由又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一种社会概念。自由是社会人的权利,有表达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重申的四大自由精神。⑮词条:自由[DB]·360全科。

儒学主张自由的实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强加于人,这是孔子倡导的自由精神。“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⑯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第95页。不忧不惧的人是君子,君子已经处于表达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境界,因为君子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值得去忧愁和畏惧的。我国的“自由”根植于儒学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价值能够得到长期的、可持续的彰显。

平等。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对等关系,是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不区别对待,享有相同的社会权利与义务;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或经济地位处于同一水平,没有或否认世袭的阶级差别或专断的特权。平等还有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的意思。⑰词条:平等,360全科。儒学的仁,倡导的就是怀着深厚的感情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凝聚一心、同心同德实现理想、愿景、目标的一根动力线。“仁”这种关系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是社会的还是家庭的,如果以爱的情怀去处理便是仁爱,如果是同心同德去处理就是仁政,如果以一心去处理就是仁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做到一心一意,用真善美去处理关系使之平等就是仁德。

仁义本身就是平等伦理,在于主张平等。尽管平等不会是绝对的,但通过仁义,可以达到基本的平等。《礼记·曲礼》开宗明义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⑱吴景山等注释·四书五经,重庆出版社,2003(1),第1145页。每个人都做到谨慎、庄重、安详,社会的平等与“安民”就能达成。傲慢的念头不可长,欲望不能放纵,志趣不能自满,享乐不能超过极限,大家都能做到这样,平等就能达成。

公正。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没有偏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⑲吴景山等注释·四书五经,重庆出版社,2003(1),第1316页。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样的社会一定是公正社会。数千年来华夏子孙都在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等初心直到今天依然未改,表明公正不仅是现代社会价值的追求,也是前人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深深根植于儒学经典之中。

法治。即法的统治。⑳词条:法治,360全科。先秦时期儒学主张礼法治国,演变到现在国家主张依法治国,这有着一脉相承的学术渊源关系。

《礼记·曲礼》认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㉑吴景山等注释·四书五经,重庆出版社2003,10(1),第1146页。这个“礼”,就是当时的法度,所以说道德仁义、教育训导、整饬风俗、争执分歧、申辩诉讼,没有“礼”的法度约束不可能完备和作判断。君臣父子、兄弟姊妹、职位品级、军队管理等等,同样离不开“礼”的法度去衡量。

三、公民价值的根与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涉及到齐家、修身、正心、格物、致知。

爱国。爱国即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的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㉒词条:爱国,360全科。儒学一贯主张热爱自己的国家,只有一个健全、健康的国家,才能够保护人民过安全幸福的生活;也只有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庄严与神圣。

《周礼·天官冢宰·叙官》:“惟王建宫以捂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㉓词条:周礼,360全科。执掌邦治、佐王邦国在于国家呵护人民安居乐业,设立官职在于尽心尽责为国家、为齐家保驾护航。这种行为是执政的爱国行为。

爱国与爱家一样,儒学主张兴仁兴谦就是兴国兴家,所以爱国爱家和兴仁兴谦应结合在一起。“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㉔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0(1),第4页。表明一个家庭仁爱,整个国家都会盛行仁爱;一个家庭谦让,整个国家都会盛行谦让。能做到这样就是爱国行为的表现。

元 元人集锦卷

敬业。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敬业是道德伦理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㉕词条:敬业,360全科。

敬业既是公民的价值取向,也是儒学的伦理思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㉖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0(1),第18页。帮助别人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讲求信用,传授的学业不断温习,这就是负责,这就是敬业。“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㉗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0(1),第18页。认真对待工作和执行政事,节约用度又爱护老百姓,督促人民不要违背农时,这就是敬业。

诚信。诚信,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是真实、诚恳,信是信任证据。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㉘词条:诚信,360全科。

儒学伦理思想体系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学说体系。《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㉙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0(1),第6页。诚是上天赋予的真理,诚是人人追求的目标。“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㉚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0(1),第7页。由诚恳而明辨事理这叫天性,由明辨事理而诚恳是教育之功。诚恳能使天地之间化育万物。懂得了诚,就可以掌握规律,预知时事变化与未来方向。

友善。指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睦。《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㉛陈鼓应,赵建伟注释·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5,6(1),第44页。与人亲近和睦就有很多的喜庆;累积很多的矛盾纷争、行恶多端必然会有更多的灾殃。公民“友善”不仅被现代社会的人所遵循,在古代更是鼎力提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㉜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0(1),第4页。儒学更是主张要“至善”。《礼记·大学》反复强调“善”,其理在此。“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㉝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0(1),4页。讲求善道的人获得天意,违背善道的人则会失去天意。“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㉞马援朝主编·四库全书家藏精华,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0(1),第4页。现在讲和谐和睦,也是在于求友善,行善道,建立首善幸福之区。

把儒学思想体系梳理出来了,可以帮助人们去充分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源头,可以纲举目张。本课题确立以《周易》为儒学实干兴邦伦理思想体系的理论源头,再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持正守中、圆融自以归类分析,看出儒学伦理思想体系的构成要素,理清了儒学伦理的理论源头与实现路径之间的关系,为实现最佳路径找到了关键点。◇

猜你喜欢
四库全书词条精华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不同的茶第几泡是精华
“精华”之说欠妥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基于变长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维基词条编辑微过程挖掘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