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非法“校园贷”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2018-03-07 07:31杨正奇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园贷高校影响

杨正奇

摘要:“校园贷”作为一种随着互联网兴起的新型借贷工具,在为高校大学生日常消费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极大风险。特别是非法“校园贷”运营者借助黑恶势力,采用违法的追欠手段,不仅侵犯了大学生和其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更是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对建设和谐校园产生了不可预估的重大危害。文章通过整理“校园贷”发展脉络,分析探讨非法“校园贷”所产生的危害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校园贷”;高校;影响

一、“校园贷”的发展脉络

“校园贷”最先出现于21世纪初,当时各大高校纷纷扩招,使得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而大学生群体基数庞大,消费意愿强烈但可支配资金较少,因此很多商业银行先后推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校园信用卡业务。一时间,校园信用卡迅速风靡全国。然而,校园信用卡的出现,提前透支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而且大学生本身并无稳定收入来源,没有独立经济地位,使校园信用卡的发展很快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出现注销率高、休眠率高、坏账率高的“三高”乱象。因此,中国银监会在2009年7月明令禁止商业银行为未成年学生办理信用卡业务。并对成年但尚未拥有收入的学生办理校园信用卡的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一政策使得“校园贷”迅速萎靡,各大银行纷纷退出这一领域。第一次“校园贷”发展高潮结束。

第二次“校园贷”发展浪潮起于最近两年,得力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新时期大学生更强烈的信用消费意愿以及传统银行该领域的退出。很多金融机构把握时机,利用因特网构建网上金融平台,它的申请很方便、手续很容易、放贷速度特别快的特性,为大学生消费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在目前看“校园贷款”能够分成下列四类:一是银行发布的贷款的平台,比如工商银行E校园APP;二是电商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关于平台的消费贷款,比如阿里的花呗,京东推出的京东白条金条等;三是分时间的购物平台,主要提供分期购物和私人小额的贷款服务,比如分期乐、趣分区等;四是P2P贷款平台,主要的业务是提供个人小额贷款,如爱学贷、指尖大学等。上述的平台大部分是通过获得服务费用和分期利息获得利润,并且收费的标准也是各不相同。

二、非法“校园贷”的不利影响

正规“校园贷”公司符合法律要求的业务蓬勃展开,与此同时,市場上也逐渐浮现出许多鱼目混珠的非法借贷平台,比如一些尚未登记而且没有相应的借贷资质的网络小型贷款公司、P2P金融公司等。它们这些公司以“零利息”、“低门槛”、“快速放款”等诸多花哨的宣传词语吸引了许多急需用钱的在校大学生纷纷前来,学生们可以仅凭一张身份证或仅需一张学生证,就可以便捷地通过平台申请数额较大的贷款额。然而涉世未深,由于缺失相关的生活经验,很多大学生都忽视了贷款前签订的还款合同中的内容和小细节并且没有很好的衡量自身的还贷能力和承受范围,风险由此而来。

非法“校园贷”容易导致大学生养成错误的金钱观。同时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市场上呈现出消费意愿很强但是消费能力较弱的特点。作为信贷对象,大学生又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及时还债的能力,自控能力和契约意识较差。大学生进入校园后,相对高中而言高度自由的个人空间让一部分人迷失自我,花起钱来也是大手大脚。然而很多家庭给学生的生活费仅能满足学生正常的花销,因而每到月末,许多大学生就开始捉襟见肘,生活质量直线下降。非法“校园贷”以其认证容易、放款快速等优点以几块的速度博得这一批大学生的好感。但这种轻松而来的金钱很容易让相关大学生形成“钱来得容易”的错误思想,进而进一步刺激大学生形成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非理性的消费思维和消费习惯。长此以往,必然引诱一部分大学生树立非理性甚至错误的金钱观念和消费观念。

非法“校园贷”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很多非法“校园贷”实际上具有高利贷性质。据悉,部分非法“校园贷”的年化利率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70%。但大学生本身不具备偿还高额利息能力,因此这些非法“校园贷”就像绑在大学生身上的一颗定时炸弹。贷款到期后,这些平台以贷款合同法律效力为由,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进行暴力讨债,如对贷款者进行名誉绑架;在校园曝光贷款者个人信息,或向就读学校邮寄律师函等; 再如发展高年级学生甚至社会人员来督采用暴力,监禁等违法手段进行催债:河南大学生通过非法“校园贷”贷款50万后无力偿终而选择跳楼自杀,某女大学生因被曝光裸照威胁催债而跳楼自杀等等都是大学生深受其害的事例。大学生涉世未深,面对种种非法讨债行为,难免会出现心理失控崩溃的情况,.非法“校园贷”横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非法“校园贷”很容易引起信息泄露的风险。在办理“校园贷”过程中,办理人需要提供较多的个人信息,除了姓名、性别外,还会涉及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和在校基本信息,有的甚至还需要填写家庭成员和担保人的基本信息。另外,由于涉及贷款事宜,必然会有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等涉及钱财的信息。因为非法“校园贷”本身就不合法,所以当借款者拖欠还清贷款时,也许会面临上述重要信息被泄露或者身份信息被冒用的危险,甚至贷款人的信息会被相关机构出售以谋取利益。

非法“校园贷”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根据调查,利滚利的计息方式是很多非法“校园贷”所采取的,所谓“利滚利”,就是借款人逾期不能偿还的借贷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所以,很多办理非法“校园贷”的大学生为了按时偿还贷款,通常会选择从事大量的兼职工作来赚钱还贷款。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而且使自己身心疲惫。同时,因为经常会被催还贷款,很多参与贷款的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着想如何省吃俭用去偿还借款,自然而然难以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学习成绩迅速下滑,甚至出现挂科的现象,严重荒废学业。

三、对于非法“校园贷”的解决方案

在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下降、非法校园贷的不实宣传、政府有关机构监管不到位、高校对大学生监管缺失的四大原因作用下,非法“校园贷”事件不断升温。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面对非法“校园贷”大学生要提高自控能力,非法“校园贷”之所以能够盛行,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学生消费自控能力差。现在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在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导致生活开支超出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因而被迫选择以非法校园贷来缓解经济压力。唯有明白自己家庭的消费能力与经济来源拒绝攀比之风、奢侈之风提高自我控制、财务规划能力才能在根本上消灭非法“校园贷”的生存空间。同时大学生应该更加关注金融方面的新闻以及有关非法“校园贷”的新闻报道,提升自身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以知识自我武装,切莫让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机。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增大对非法“校园贷”的打击力度。政府相关机构对于金融借贷有关领域监督、管理不够及时,这为非法“校园贷”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便利条件。非法“校园贷”的资金来源大多数是一些民间资本,比如地下钱庄等,这给监管和打击这种不法行为带来了很多新的难题。首先,我国民间借贷发展十分迅速,但政府的监管力度并没有相应提高。各地监管部门对民间融资的监管机制的建立尚不成熟,并且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又存在权责分配不明确、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其次,在打击力度上,政府相关部门仍然将监管的重点放在对金融主体的监督和执法上,缺乏对非法“校园贷”打击的统一制度和办法。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一些非法的线上借贷平台提供了土壤,让一些非法“校园贷”敢于开展校园借贷活动。

高校应提高管理水平,拒非法“校园贷”于校门之外。高校不仅应是传道授业的地方,同时也应当承担管理学生的责任,有义务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并正确引导。但是现在高校管理的重心通常放在对教质量的管控、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上面,却对新型突发事件例如非法“校园贷”进校园等缺乏预案和对策。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宣传和指导,教育学生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其次,在日常管理上,要及时地清除粘贴在校园内的非法“校园贷”广告、及时驱离和劝诫从事非法“校园贷”推广活动的校外人员。再次,应当大力、切实地落实《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建立校园非法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和日常监测机制。最后,学校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家校联手,共同为学生打造抗击非法“校园贷”的保护网。

(作者单位:保定市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贷高校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