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

2018-03-07 09:47樊晓颖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树童心爷爷

樊晓颖

多少年来,语文课堂一直都是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天地,总是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师尊,而忽略了作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服务者的身份。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在语文课堂上用一颗爱心、一颗童心,关注儿童个性,关注学生发展的美好心灵。

一、珍视儿童童心童趣

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要保护儿童的童心,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在教学设计上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童心是可贵的,教师保护童心,表现在对儿童的尊重上。

记得在一次研讨会上,我教学《狼和小羊》时,导学设计是出示狼的小图,让学生说出对狼有什么印象?我想孩子们一定会说狼怎样的凶恶和狡猾。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个男孩子第一个站起来说:“老师,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说一只老狼为了给它的孩子找吃的,和一只驴打了很久,筋疲力尽,最终咬死了猎物,当它拼尽全力把食物拖到孩子面前时,它却死了。狼那么爱自己的孩子,所以狼是善良的动物。”我边听心里边着急,但又不能打断他。好容易等他说完了,可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在电视上看到狼吃小动物是因为狼是食肉动物,不吃小动物它没法活下去。”看来,我预想的导学效果是达不到了,何不因势利导呢?于是我接过话题,说:“你们能从书上、电视上知道这么多的知识,真棒!你们说得是善良的狼,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狼和小羊》中的狼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么善良呢?大家快读课文。”如果当时打断孩子的话,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兴致。但教师又要善于把分散的思维收回来,就要求教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二、关注儿童情感体验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其中明确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体验过程是从亲历的实践中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

备课时,老师要善于抓住儿童情感的基点,创设体验的情境。如第一册语文的课文《爷爷和小树》,第一段写冬天,爷爷给小树包上稻草,小树不冷了。学生读懂了,我设计让小组同学合作,扮演爷爷和小树:冬天里,小树会冻成什么样?爷爷给小草穿上了衣服,小草会对爷爷说什么?这些刚入学的小朋友们跃跃欲试,兴致很高,在表演中體会到爷爷对小树的呵护和小树对爷爷的感激,从而激发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下一段夏天小树给爷爷遮阴时,孩子们就自由组合进行体验,教师也在此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空间,在体验中获得认识,形成能力。

教师在其中不仅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也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调动学生情感。记得我在杭州看过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狐假虎威》时,六十多岁的于老师亲自戴上老虎的头饰,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于老师做出老虎张牙舞爪的样子,使学生兴致勃勃,课堂气氛特别热烈。令人感动的是于老师能放下名师的架子,让自己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把自己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三、保护儿童的创造激情

新时代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迸发出的每一朵创造的火花,都需要我们悉心地去呵护,力求变成一团激情的火焰。

我们在备课时于细微处可设计一两处发散点,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创造激情。可在阅读时抓住教材未完待续的部分,可补充附加的部分,学生可联想展开的部分,可抒情说感受的部分等。

例如二年级下学期《妈妈的爱》是一首儿童诗,分四小节,写小作者从四件小事中体会妈妈的爱。每节最后一句话:妈妈的爱是夏日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在教学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想想你的妈妈爱你的事,说一说,仿照课文你能再编一两节吗?喜欢的说一说,爱写的写在练笔小日记上。没想到孩子们写得非常好,更实在,更深刻。有的写道:有一回,我身上长水痘,痒得很,妈妈用手指画圈给我止痒。啊!妈妈的爱是她脸上滴落的汗珠。有的写道:我偷偷拿了奶奶的钱,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我知道错了。妈妈的爱是那严厉的目光。孩子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做人,从另一个角度体会理解大人,多么难能可贵!

阅读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情感,要激发学生的激情。当然,在一节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突出一两点,如果每课都能做到一点儿,日积月累,不仅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我们也会受益匪浅。

总之,语文教师要关注、了解、解放儿童的个性,也解放我们自己紧绷的每一根神经,俯下身子和孩子平视,倾听他们的心声,张开笑脸,给孩子们多一点阳光,和他们平等对话,真诚地进行师生情感的交融,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会让孩子越来越喜欢,越上越有灵气。

参考文献:

[1]万美芳.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5(3).

[2]王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3).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小树童心爷爷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我们的小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