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疗效评价

2018-03-08 09:31蔡念宁周冬梅张广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熏蒸银屑病疗法

王 倩 蔡念宁 周冬梅 张广中

银屑病中医称之为“白疕”,清《外科大成》记载:“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屑,俗呼蛇虱”[1]。银屑病病位在皮肤,中药熏蒸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用于银屑病的治疗中,且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对中药联合熏蒸疗法治疗血热型银屑病进行了疗效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观察病例均来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1.2 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共2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8例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治疗组男102例,女26例,年龄19~65岁,平均(42.14±14.89)岁,总病程1~51年,平均(14.64±11.66)年;对照组男89例,女21例,年龄18~61岁,平均(41.08±12.39)岁,总病程3~54年,平均(14.61±9.63)年。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为红色的丘疹、斑疹,可融合成片,边缘明显,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将鳞屑刮去后有发亮薄膜,再刮除薄膜有点状出血现象(即Auspitz征)。

1.3.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血热型银屑病。

血热证主症:新皮疹不断出现,以丘疹、斑丘疹为主,基底皮肤颜色鲜红,剥除鳞屑可见点状出血,可有同形反应。次症: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②符合血热型银屑病中医辨证标准;③年龄18~65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银屑病;②中医辨证属于血燥证及血瘀证;③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④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6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熏蒸疗法,对照组仅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外用药物均使用白凡士林软膏。

内服中药采用我科自拟方剂凉血解毒消银方加减(药物组成:紫草15 g、生地15 g、草河车15 g、土茯苓15 g、生槐花15 g等),水煎400 mL,分2次饭后温服;熏蒸中药采用我科熏蒸1号方(药物组成:生侧柏叶30 g、白鲜皮30 g、黄柏30 g、马齿苋30 g等),水煎200 mL备用。

将中药熏蒸治疗仪(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LXZ-200D型)开机预热后,加入熏蒸1号中药200 mL,将治疗仪调整为直立状态,打开舱门,协助患者进入治疗舱,头颈部露出舱外,关闭舱门,按下启动键开始治疗,治疗时间为20 min/次,温度37℃~40℃,餐后1~3小时进行,隔日一次。治疗结束用毛巾轻吸身上多余水汽,稍事休息后返回病房。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随时停止治疗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1.7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观察记录。指标包括:皮损面积、红斑、浸润、鳞屑及不良反应。

1.8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进行银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根据 PASI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积分-治疗后PASI积分)/治疗前PASI积分×10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临床治愈:P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以上;显效:P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60%~89%;有效:P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30%~59%;无效:P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下。

1.9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资料全部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总病程上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表1~2)。

表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年龄、总病程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2.7%和59.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PAS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4)。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患者进行中药熏蒸时出现头晕心慌症状,嘱其平卧并适量饮水后症状消失,未中止治疗;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感冒出现皮疹加重,另有1例失访,退出研究。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4 两组患者PASI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汽浴疗法、中药熏洗疗法等,此种疗法应用已久,《黄帝内经》中即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的记载。中药熏蒸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配伍,利用药物煎煮产生的蒸汽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操作,不良反应少,故临床应用广泛。文献报道中药熏蒸疗法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2],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应用于内科、骨科等,在皮肤科则广泛应用于银屑病、湿疹、结节性痒疹以及玫瑰糠疹等疾病。既往研究也表明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如王翠玉[3]应用中药熏蒸气浴疗法治疗银屑病270例,结果基本痊愈113例,显效72例,有效56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达到89.26%,疗效确切。祖国医学认为,血热型银屑病其发病机制以“血分郁热”为主,因此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为大法。

通过文献复习,我们初步总结了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首先,温热作用,在中药蒸汽的温热刺激作用下,皮肤温度会升高,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消退,同时可使体内“邪毒”随汗而解;其次,透皮吸收作用,蒸汽直接接触皮损,可以使中药有效成分直接发挥作用,同时通过皮肤表层吸收渗透以及真皮层运转使药物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再次,软化清除作用,促进鳞屑清除,调节上皮细胞异常角化,同时还可以加快细胞功能恢复[4]。对于银屑病而言,中药熏蒸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各组织器官免疫功能增强,从而达到整体治疗的作用。

中药熏蒸基础方药分析:生侧柏叶,性凉味涩,功能凉血止血,擅长治疗各种内外出血证,同时外用亦有疏风止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水煎剂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作用;白鲜皮味苦性寒,功能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止痒,用于湿热疮疹、皮肤瘙痒等多种皮肤病,据研究白鲜皮对多种皮肤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黄柏味苦性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疗多种疮疡肿毒,且有多种抑菌杀菌作用,可以促进皮下出血的吸收,具有收敛止痒之功;马齿苋,味酸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有多种抑菌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抗组胺及收缩血管作用,外用有消炎、收敛、止痒之功。以上诸药相合,共凑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止痒之功效,加之中药熏蒸本身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采用中药联合熏蒸疗法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经4周治疗显示治疗组有效率(72.7%)高于对照组(59.0%),且治疗后PASI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疗效确切。此外,中药熏蒸疗法属于中医外治,不易出现胃肠刺激、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下一步研究将扩大样本量,探索中药熏蒸疗法对血燥型、血瘀型银屑病的疗效。

[1] 清·祁坤.外科大成[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337.

[2] 郭瑾,刘炳芬,丁洪青,等.中药熏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3,33(12):2250-2252.

[3] 王翠玉.中药熏蒸联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医中药,2013,7(10):65.

[4] 蒋国方,孙彩虹.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9):1113-1114.

猜你喜欢
熏蒸银屑病疗法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熏艾草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
三味红药合十味乳香涂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
甲醇和乙醇熏蒸法对直喷柴油机气体和颗粒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