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盒里的生活记忆

2018-03-10 00:30田新永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8年2期
关键词:细粮肉片炉子

田新永

“爸,这周的菜谱都是啥呀?可别再做孜然肉片了,我都吃腻了。”儿子放学回到家,撂下书包便跟我“抱怨”起来。

儿子在一所私立中学上学,离家较远,中午都是吃从家里带的饭。每到周日,我都提前安排好下一周的食谱,咖喱牛肉饭、茄汁沙丁鱼、土豆鸡块、牛肉柿子汤……换着样给他做,早上装到保温饭盒里让他带到学校。

聽儿子这么说,我有点儿不高兴了,心想:“孜然肉片都能吃腻,真是把你惯的!”

我打开儿子的饭盒,剩饭剩菜散发的香味,勾起我对学生时代带饭的记忆。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上小学。那时,家家都很穷,平时饭桌上几乎见不着细粮,中午带的饭都是玉米饼子,用一方手帕小心翼翼地包起来,放在书包里。没有菜可带,只好带块咸萝卜;没有保温饭盒,饭菜也没处热,只好凉着吃。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因为教室冷,饭菜到中午就结了冰碴,吃完一顿饭不仅没能增加热量,反倒弄个透心凉,时间一长,胃都闹出毛病了。

我上初中后,爸妈因为单位忙,中午不能回家给我做饭,妈妈就把家里的“双齐”牌铝制饭盒给我带饭用。我很得意,那可是值得向人炫耀的“国产名牌”啊!那时,刚刚改革开放,生活条件稍有改善,带的饭多是用玉米面和白面“两掺”蒸的发糕,菜大多是炒土豆丝、炖白菜等,有时还能见到肉星儿。夏天饭菜不用热也能凑合吃;春秋两季,学校不生炉子,热不了饭,只能吃凉的;冬天时,教室烧铁炉子,我们就把饭盒围炉子垒好“凑热”,整得教室里满是饭菜的香味儿。

妈妈做发糕很有水平,又甜又暄腾,曾有同学用大米饭跟我换着吃。有一次,竟有同学出“高价”,用炒肉跟我换发糕。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那个年代,肉还是不能常吃到的。

1985年,我上了高中,依然还是带午饭。但那时,我已经告别了发糕,吃上了细粮。打开饭盒,里面有有白米饭,菜里也常常能见到肉丁了。和前后桌的同学一起吃饭时,我也能出“高价”换自己喜欢吃的了。

但最开心的莫过于家里改善伙食了——蒸包子或包饺子。如果带了这样的午饭,我多半是不能聚精会神听课了,一心盼着早点儿下第四堂课。下课铃一响,我立马拿着饭盒冲出教室,找个四下无人处美美地吃,生怕被哪个同学看见了跟我要。

从我上小学到现在,40多年的时光,所带的饭、带饭的工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我感慨良多。现在,人们已经不愁没什么吃,而是愁选什么吃。这不,儿子吃腻了的“牢骚”,就给我出了个难题。

(作者单位:鸡西市鸡冠区财政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细粮肉片炉子
娘家铜炉子
扔出去的球
粗粮不宜细加工
建设施工用油渴盼“细粮”
炒肉
白肉片掺尿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