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写生”在小学各学段的教学对比

2018-03-11 06:33江苏丹阳市里庄中心小学任罗庆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花卉线条绘画

江苏丹阳市里庄中心小学 任罗庆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们对生活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的再创造。学生的绘画创作也是如此,因此,写生是学生创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学阶段,写生教学基本以中高年级为主,低年级刚起步。当然,小学阶段的写生教学并不是以培养技法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创作源泉。写生课相对于美术课中的其他课型来说显得较为单一枯燥,尤其是低年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好地去引导,增加一定的趣味性。要摆脱一味地讲解和灌输,重学生感受,轻绘画技法,促使学生观察和表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写生练习真正走进美术课堂。

新课标对各个学段的写生做了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是尝试使用线条、形状进行绘画表现活动;三、四年级是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物体的大体特征;五、六年级是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以及结构比例知识。为了更好地研究写生教学,笔者尝试将同一教学内容“花卉写生”分别在一、三、五年级进行教学尝试,以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写生能力,以便在以后的写生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花卉写生”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了解花卉的种类和形态特点,丰富学生花卉的相关知识。

2.学习用线条表现花卉的形态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在写生练习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写生活动,感受花卉的造型美、色彩美,培养学生热爱花卉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花卉的种类及其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写生花卉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线条表现花卉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形态。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录像片段欣赏校园里的花坛及花房。

2.教师课堂导入。

师:看,这是学校的什么地方?

生:花坛,花房。

师:你喜欢这些花吗?

生:喜欢。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桌上摆放的几盆花卉。

师: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

生:菊花、吊兰、芦荟……

师: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生: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药用等作用。

师:你觉得这些花卉美不美,为什么?

生:叶子的姿态伸展自然、形态各异,色彩艳丽。

师: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用线描的方法来画一画这些花卉。

板书课题:“花卉写生”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花坛花房入手,可以立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并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二)尝试写生

1.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的盆花,并在5分钟时间内用线描的方法画出来。

2.教师指导学生写生,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及时表扬鼓励。

3.教师组织学生简评第一次作业。

(1)能否画出花卉的外形特点?

(2)画面构图。

(3)线描的线条表现:疏密、长短、穿插、虚实。

【设计意图】教师先不讲解写生要求和方法,而是让他们自主观察,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只引导他们从各自角度去观察,培养他们主动观察的习惯。借此机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原生态的绘画个性及存在的问题,为二次写生做好铺垫。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各自小组的花卉。

师:你观察到叶和花各有什么特征?叶子和花是怎样组合的?叶子和花的生长方向是怎样的?叶子和叶子之间是怎样的?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形态有所不同。

【设计意图】写生重在观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观察花卉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抓住花叶相互间的关系,为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埋下伏笔,而且通过实物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

教师课件出示几幅作品,欣赏大师线描作品和白描花卉作品,初步感受画家丰富的用线变化: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花卉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3.欣赏一些优秀的学生写生花卉作品。

组织学生欣赏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写生中,花卉的前后关系可以用大小、虚实、粗细、穿插等变化方法进行表现。

4.教师适当示范花叶前后关系的处理,虚实穿插的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对花卉的热爱之情,学习画家和其他学生的线条表现方法。教师适当示范,突破花卉线条写生的难点。

5.学生写生,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画面构图合理;花卉特征的表现;线条的疏密、虚实变化。

6.作业展示,组织学生评价。

作业完成后,学生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作业展示既是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也是学生相互学习、改进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也是自主探究的表现。

以下分别是一、三、五年级学生的花卉写生作业:

【笔者的教学思考】

本课是一节写生课,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年段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对比明显。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花卉的形态特征,找出它们的生长规律,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以及教材中的优秀作品,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学会用多种不同的线条表现花卉的结构和特征。

在学生尝试写生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作品大多存在构图偏小、线条生硬、缺少变化、花卉简笔画式等问题,在低年级表现尤为突出(当然,低年级刚接触写生)。在具体写生过程中,作业效果有很大改观,但也存在花卉写生出来千篇一律、缺乏生气的问题,有的学生只能做到范画怎么画,“我”就怎么画,不会从自己的观察角度来进行写生。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写生过程中,只有在观察中慢慢感悟,不能急于求成,学生注意力才会集中,观察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在掌握写生技巧、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只有不断引导学生运用临摹阶段的经验,通过写生实践,才会在画面上呈现出流畅而虚实相间的线条。

由于年级的不同,学生的作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低年级学生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写生课,所以他们不太会用线条来表现复杂的物象,作业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在中高年级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但低年级学生作业却也有令人宽慰的一面,他们的作业不追求写实,而是充满个性,活泼自由,抓住物体的某一点大胆表现,有着高年级学生缺失的童真稚趣。而中高年级学生则能认真观察,全局入手,线条运用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绘画风格朝着写实的方向发展。

写生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绘画创作的基础和源泉,但它不等同于美术课,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协调好写生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关系,先写生再创作。低年级写生教学必须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绝对不能以成人的方式来处理,要引导他们尽可能地通过观察、对比的方式,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独特的视角,抓住写生对象的外形特征、大体比例和固有色彩,用自己的感觉方式和能力自由地去表达。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步提高要求,引导他们从稚趣向写实的风格逐渐发展,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此外,在题材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适合低中高学段学生的特点的写生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写生课的乏味无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写生活动中来,改变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生的窘况。

通过本次教学对比,笔者进一步认识了写生教学,了解了写生教学在小学各学段中的重难点,在以后的写生教学中,笔者将更好地把握教材,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地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花卉线条绘画
2021国际花卉展览会
线条之美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精致线条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