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疑解惑:激活学生综研课堂探究品质
——“我的班级我做主”实践活动个案思考

2018-03-11 06:33江苏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杨建瑛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板书布置环境

江苏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 杨建瑛

【主题陈述】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课程,以活动为主线,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形式,注重过程,重视体验,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实践、展评等活动展开“真”探究,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获得“研”的实践高度。本课例研究以“基于问题探究学习”为主题,以“我的班级我做主”的主题活动的一课再构进行研讨,通过前后对比,了解设计类主题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策略,探究活动指导与实施的高效性。

【一构片段】

1.出示通知,明确活动任务

班级环境布置,你们有哪些经验?

2.行动指导,初步认知

集体交流,说说班级布置需要准备什么?

活动一:集体交流,说说期初班级环境布置的内容

教师相机板书:信息栏、图书角、卫生角、班级公约、学习园地、荣誉榜、争章榜、中队角等。

活动二:观察研究,了解换装秘诀

观察通知,交流布置时还要考虑什么?

相机板书:操作便捷、实效。

观察其他学校环境布置的照片,对比发现并板书:美观新颖、班级特色。

归纳整理换装秘籍:班级环境布置的时候要围绕主题进行便捷、有实效的操作;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要美观、新颖。

3.小组合作,设计布置

了解班级环境后,每组选择布置点进行设计,完成策划方案表。各组在组长带领下尝试设计、绘制布置图稿。

……

【评析重构】

本课主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关注期初班级环境布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和创新策划能力。教师的意图清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关注的内容受限制,设计要求也不够清晰。基于这样的指导,学生对于班级环境布置只有整理规划的意识,只将关注的点落在了整个班级各个角落的内容是否完整:这里安排班级公约、那里布置图书角、那边张贴学习园地……整个布置的方案体现的是教室各角落应该安放什么?实际操作根本无法用小组设计的方案来体现班级布置的特点,更不能突出“换装秘诀”的要求:实用、美观、新颖。可见,本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实践探究关注点有偏差, 指导学生实践的对象、要点没有把握好,需要教师再次选择、调整,将学生实践与教师指导的对象落实清楚,真正用行动来落实探究要领、突显“换装秘诀”的价值。

建议教师在带着学生了解班级环境布置项目时,尽量放手让学生交流,让他们大胆想象,给他们营造足够的需求空间,激发他们渴望创意布置的激情。在具体的实践引导时,教师应将目光聚焦,引导学生关注某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准备布置,如果学生的布置是常规的、普通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个性探究与创造设计,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去实践、创意设计。

【再构片段】

1.集体交流,建构认知

观看图片,了解精彩纷呈的班级环境布置,了解环境布置的项目有普通的,也有新颖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布置,说清喜欢的原因。

板书:美观、新颖、实用、可行。

2.小组讨论,完成设计

小组活动一:大家想给班级添哪些亮点?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相机板书:收纳柜、图书角、卫生角、绿化角、课桌椅、文化墙、雨伞架、失物招领处、板报架、寻物箱,等等。

小组活动二:组长带领组员选择小组设计项目,写出设计亮点,进行个性设计。教师选择典型作品展示,集体点评,体现要领:美观、新颖、实用、可行。学生对照要领继续设计,完成方案。

小组活动三:小组展示、集体评议……

【案例评析】

在设计类实践活动课堂中,各小组的成果能直接体现整堂课的活动实效。小组的设计要求是什么?小组设计活动是怎么进行的?作品质量怎么提升?最终作品质量如何?为了完成美观、新颖、实用、可行的班级环境布置方案,教师在两节课上都设置了设计指导、活动组织、作品展评的环节,第一节课的重点落在了班级环境布置内容的选择与整体布局上,第二节课关注的是班级环境布置中某个项目的创意设计。通过对比,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第二节课富有生机,整堂课充满了“创新”“探究”的气息,展示了学生个性设计、发现创意、创意修改的提升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学生走进生活,学会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当学生了解班级环境布置的丰富项目后,有了环境布置的需求,教师就要分组寻找大家都感兴趣的项目,并在组长带领下集体商讨、探究,共同完成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与布置。要让每个小组都有满意、有创意的作品呈现,教师在课堂时间指导的时候就要有清晰的目标、明确的指导。

1.基于生活经验,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走进实践与探究的活动空间。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确实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与探究活动。但是,如果只基于学生现有的经验与体验组织学生活动,就会发现活动一般,趣味性不足、探究性不够,活动缺少活力与吸引力。在教学一构中,教师带领学生交流期初班级环境布置的内容,汇总并板书。循着教师的引导,接下来学生立足现状,进行了循规蹈矩的全局布置,展示的作品也毫无生机,显得凌乱。而在教学再构中,教师不仅用PPT展示了自己了解的环境布置内容与项目,还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共同寻找给班级增添亮点的布置项目。这样的活动建立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PPT亮点布置的启发下发散思维,尽情畅想,于是平时很难想到的失物招领处、寻物箱、红领巾储备架等项目出炉了。这样的活动基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他们在思维激发后获得了更高的探究平台。

2.明确设计要领,给学生指引探究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主题不同,教学与活动的方式不同,引导的关注点也不同。设计类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设计活动前的实践指导不可忽视,有了实践规则、要领,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有了方向。在教学一构中,教师关注环境布置内容的选择,要求学生的设计便捷、有班级特色。于是,整个课堂活动就在小组进行班级整体布置的要领下进行着。由于活动要领缺少细节指导的提升空间,学生的作品处于平面的板块式布局状态。在再构环节中,教师在给学生展示有亮点的环境布置图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在交流过程中归纳并板书了作品设计亮点的具体要领:美观、新颖、实用、可行。这样的活动引领让学生将环境布置的视角落在了一个个具体的事物上:雨伞架、图书角、绿意角……于是,每组的话题集中在:怎样的设计才能让它们更有创意、更新颖?让它们更美观、更实用?有了这样的设计目标,学生的探究就有了动力、有了导向,为接下来一个个精致的设计方案打下了基础。作为课堂引路人的教师,就要在整体把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善于突破,在思维碰撞中自主发现作品设计的要领,在布置时突破常规、发现创意设计的精妙之处,真正将活动做实、将设计做新。

3.捕捉课堂生成,给学生提升探究高度

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它是预设与生成的组合体。课堂虽循着教师预设的环节进行着,但是活动的细节问题总有不经意的生成。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有善于发现的双眼,关注课堂的生成,利用鲜活的信息给学生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再构环节中,当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创意设计时,教师发现了一个作品——创意雨伞架,于是邀请该组组长上台展示、解说,让大家惊喜地发现:原来这个雨伞架不仅可以放伞,还有聚集雨水的功效,可以使滴下的雨水顺着管道流到水桶里。在展示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发现了创意设计的秘诀与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改一改……有了创意启发,有了方法引领,接下来各组的设计更大胆、更有新意了:组合式花柜、多功能雨伞收纳柜、多功能书架……看着一个个美观、新颖、实用、可行的创意设计方案,学生脸上乐开了花,此刻他们不仅成功完成了设计任务,更为自己的设计创意喝彩。高效的教学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思考、研究的空间,激发他们有深度的思考、有激情的实践。

课堂教学是学生实践、发展、成长的主要活动阵地,也是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智慧、教学机智的组合与碰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不仅要教师结合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设计与规划,更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需求与动态,让学生利用经验发散思维,获得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引领学生发现活动要领,探寻研究方向,指导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在展示、点评、交流中获取灵感,提升探究活动的高度,让每个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体验深度学习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收获更多知识与技能。♪

猜你喜欢
板书布置环境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突破传统板书之下的“综合板书”的界定
特别号都有了
环境清洁工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漫观环境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