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对中国武术和军事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8-03-12 20:46王建超
武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戚继光军事武术

王建超

摘 要:嘉靖至万历年间,明朝遭受“南倭北虏”的双重危机。戚继光训练“戚家军”,创立“鸳鸯阵”,南灭倭寇北上戍边,为明朝消除倭患、维护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分析认为戚继光在抗倭和戍边过程中,弘扬了中华民族武术,促进了武术的融合与传播,丰富了武术理论体系;而征兵、练兵、强兵思想以及改良兵器装备和健全多兵种策略上对现代军事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戚继光 抗倭 武术 军事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2—0009—03

嘉靖至万历年间,明朝遭受“南倭北虏”的双重危机。戚继光训练“戚家军”,创立“鸳鸯阵”,南灭倭寇北上戍边,为明朝消除倭患、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分析认为,戚继光在抗倭和戍边过程中,弘扬了中华民族武术,促进了武术的融合与传播,丰富了武术理论体系;而征兵、练兵、强兵思想以及改良兵器装备和健全多兵种策略上对现代军事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 明朝遭受“南倭北虏”的双重危机

14世纪初叶,明朝建立之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明初国力强盛,厉行海禁重视海防,汤和、周德兴等将领在东南沿海“筑海上 16 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使其未酿成大患。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封建主和寺院大地主为扩充实力,弥补内战损失,怂恿、支持海盗活动,倭寇逐渐猖獗。嘉靖年间,内政腐败,国势衰微,军备废弛,倭寇侵扰日益严重,人民深受其害。

与倭患相比,更为严重的是北虏问题。自古中国的边患都来自北方,汉有匈奴,唐有突厥,宋有蒙元。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为三部,自东向西分别为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除互相攻杀外,还经常掠夺明朝边境。明成祖朱棣先后五次率兵亲征,大败鞑靼、瓦剌,保障了边境的安宁。明成祖之后,面对北方蒙古族的后裔,明朝逐渐采取一种守势,以招抚为主要手段,并定都北京,借居险要而控制东北地区,史称“天子戍边”。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率兵大举进犯,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俘获英宗,明朝几乎覆亡。公元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率数万精兵犯大同、蓟镇,大破古北口入塞,一直攻到北京城下,而明军怯懦不敢战,听任鞑靼军队在京师周围肆意劫掠八日,满载而去,史称“庚戌之变”。

2 戚继光在抗击南倭北虏危机中取得的功绩

明朝遭受南倭北虏的双重危机,南下平倭北上抗虏成为戚继光的生平之志,有诗为证:“封侯非我意,但原海波平”。作为一个军人应征战沙场,马革裹尸,若能以身殉国,则不枉次生,一首《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表达了戚继光的乐观人生和雄心壮志。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九月,八百倭寇攻打龙山所,戚继光三箭定乾坤。十月,戚继光二战龙山所,初露锋芒。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因直浙总督胡宗宪诱杀了海盗头子王直,其党羽三千余人盘据岑港,明军久攻不下,为此激怒嘉靖皇帝,降罪明军将领俞大猷,“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明史·俞大猷传》)。戚继光采用疲敌之计,一举攻下岑港,其将才初显。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五月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率“戚家军”在台州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地大败倭寇,先后十三战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巢。次年,戚继光再次抵达福建,于平海卫大败倭寇。随后率军解仙游之围,灭山贼吴平于南澳,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隆庆元年(1567年)十二月,戚继光奉命北上戍边。戚继光认为:“须驻重兵以挡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方为完策”(《戚少保奏议》)。为此,戚继光一边训练将士,建立车步骑营;另一方面着力修筑“空心敌台”,大大增强长城的防御能力。戚继光镇守蓟州不久,俺答汗放弃了骚扰政策,而辽东的土蛮和朵颜部还经常攻掠边境。自隆庆二年(1568年)十二月至万历三年(1575年)正月,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先后5次侵犯边关,戚继光率强大的车步骑营,步骑车三兵种协同作战,大败朵颜部,并活捉了董狐狸的侄子长秃,朵颜等三卫彻底慑服,董狐狸率部请降。土蛮部于隆庆四年(1570年)八月和万历三年(1575年)四月,两次集结数万之众分别准备进攻古北口和山海关,都慑于戚繼光的威名而没敢进犯,转而袭扰辽东。万历七年(1579年)十月和八年十月,戚继光两次率兵援助辽东,与辽东总兵李成梁配合作战,击败敌人,追杀数百里,从此“烽火渐稀,边备修饬,蓟门宴然”。

3 戚继光对中国武术和军事发展的影响

3.1 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1)抗击外侵,弘扬了中华民族武魂。爱国主义历来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武术是中华民族在生产活动和军事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攻防格斗技能,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春秋时期,齐人就曾以“隆技击”而闻名天下。随着锻造工艺的不断成熟和战争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兵器。大唐盛世开始出现武举,开创了“以武入仕”的先河。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以武力消灭倭寇,创造了抗倭史的奇迹,是早期抗击外敌入侵成功的典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了中华民族武魂。

(2)开设武学馆,促进了武术融合与传播。戚继光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在父亲的教诲下,学文习武,可以说是明朝最杰出的武术大师,如一战龙山所时,三箭射死敌酋而解围,突出了高超射箭的本领。戚继光非常好学,曾经跟俞大猷学过棍,向谭纶学过剑,拜唐顺之练过枪,最后贯彻到武术强兵思想中,从主观上推动了武术在军中的兴起。戚继光主张训练要讲究实用,不搞花架子。[1]戚继光还聘请民间拳师和武僧开设武学馆,专门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进行专门训练,吸取了大量的武学技艺。“戚家军”与少林僧兵和少数民族武装力量联合抗倭时,相互学习,使中原武术与少数民族武术得到融合,推动明代武术进一步发展。endprint

(3)总结与传承,丰富了武术理论体系。明代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在武术技术与理论上都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在御倭战争中,不仅使明朝军民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而且也使武术理论和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2]在经历多年的内外作战后,对军事作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涌现了很多武术及军事著作,最具典型的就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它总结了训练义乌兵和对倭寇作战的经验,把抗倭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门派拳法进行分类,并记载了大量的武术技艺,有的还附有歌诀及动作图解,较科学系统地阐述了武术强身健体、格斗技巧、指挥战术等内容。如《长兵短用说》是研究武术的“枪法”和武术技击原理極其重要的史料。[3]《拳经捷要篇》对拳法的内炼养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对武术内容、技术水平、武学精神等都给予了新的发展,丰富了明代武学理论。

3.2 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影响

(1)注重兵源质量,强调练兵思想。明朝主要武装力量是各地卫所军队。到明朝中叶,各地卫所处于严重废弛状态,军中“吃空饷”严重,且多为游滑的世兵,平时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针对这种情况,戚继光上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诚得浙士三千,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可省客兵多费数倍矣”,请求招募新军。《纪效新书》开篇《束伍篇》第一句话就是“兵之贵选”,认为选兵“其法惟在精”,反对“用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主张用“乡野老实之人”,其选兵的“四要”和“四不要”成功避开了卫所世袭兵的诟病,选入了一批高质量的兵源,其征兵条件具有现实意义。另外是强调练兵,如《纪效新书》中对跑步的要求:“平时各兵须学趋跑,一气跑得一里,不气喘才好”。以致后来戚家军在宁海抗击倭寇前锋时,兵力空虚的新河城发出警报,戚家军能一夜奔袭110华里驰援新河,取得新河保卫战的胜利。

(2)整肃军纪赏罚分明,提升部队战斗力。《纪效新书》特别强调赏罚在治军中的作用,如《禁令篇》主张赏罚要公正,赏不避仇,罚不避亲。严明军纪是胜利的重要保证,戚家军刚到北部蓟辽一线时,戍边官兵不以为然,突遇天降大雨,其他官兵一阵骚乱,有的甚至离队避雨,唯有戚家军纹丝不动,军容整齐,“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而其他官兵更是惊叹,“边兵大骇,自是始知军令”(《明史》)。在平时的训练中,戚继光要士兵熟练掌握金鼓、号炮、旗帜的号令,要求做到统一步调,万为一体。作战时,全体官兵必须集体向前,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这种严明军纪赏罚分明的治军方针,造就了一支骁勇善战,无坚不摧的戚家军,具有现代军事思想。

(3)重视武器和战术革新,主张“大创尽歼”和“威慑敌人”的战争思想。《纪效新书》重视兵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器械不利,以卒予敌也;手无博杀之方,徒驱之以刑,是鱼肉乎吾士也”(《长兵篇》)。针对倭刀利于近身劈杀特点,戚继光想到矿工斗殴时使用的原始器械——狼筅,进可攻倒可勾,可克倭刀近身厮杀。“鸳鸯阵”的创立,把“长短”和“攻防”结合到几乎完美的地步,创造了抗倭史上敌我双方阵亡人数基本都在几十甚至几百比一的奇迹。在战术思想上,主张“大创尽歼”和“威慑敌人”。对待侵略者,戚继光认为“倭非大创尽歼,终不能杜其再至”(《止止堂集》),以致后来基本平息了海疆;北部戍边时,根据大部队对峙的阵地战,改造战车,架设火炮,堪称现代战车之雏形,并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借此威慑敌人,使边疆慑服,这都具有现代国防意义。

(4)健全多兵种协同作战,打击敌人集中优势兵力。东部海岸线漫长,流亡在海面上的倭寇随时会登陆,且占据险要为巢,向前小股推进。倭寇善于单兵作战,其战斗力凶悍。针对这种特点,戚继光在抗倭时,经常采用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速战速决的战术。戚继光另外一个重要创举就是采用多兵种协同作战。在东南沿海抗倭时,除手持长短兵器和盾牌的步兵外,还组建了配备佛朗机的水师。早在岑港之战时,戚继光采用疲敌之计,一举攻下岑港,但大部分倭寇从水路逃逸,没能实现“大创尽歼”的战略意图,明确组建水师的重要性。为协同作战,戚继光将不同船支配为一哨,二哨为一营,共设四营,在横屿岛和南澳岛渡海作战时,水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北调蓟州后,为对付大规模的蒙古骑兵,戚继光将“鸳鸯阵”加以发展,创立了由车、骑、步相互配合的联合兵种。车兵抵御敌军的冲击,步兵以车为掩护出击敌军,骑兵则包抄突袭。多兵种协同作战,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军事思想。

参考文献:

[1]侯 阳.从《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看戚继光的军事教育思想[J].经济研究导刊,2014(6):275-276.

[2]于楼成.明朝抗倭战争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10):6-7.

[3]温 力.从戚继光的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看火器的发展对军事和武术发展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152-153.

The Analysis of the Qi Jiguangs Impact on Chinese Wushu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Wang Jianchao

(College of Sports Science,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671003,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from Jiajing to Wanli Reign, Ming Dynasty suffered a dual crisis, the invading from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areas. Qi Jiguang, who had trained Qis Army and created Mandarin Duck Array, wiped out the Japanese pirates in the south area, garrisoned the border region in the north, making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eliminating the hardship caused by the Japanese pirates and maintaining stability of border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Japanese pirates and reinforcing the border barriers, Qi carried forward the Chinese Wushu, promoted its integration and transmission and moreover enriched the theory system of the Chinese Wushu. His thoughts about military conscription, troop training and the enhancement of army forces, his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weapon and integrate the variety of soldiers bring some significant references and practical meanings to the modern military thought.

Keywords:Qi Jiguang fi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pirates Chinese Wushu militaryendprint

猜你喜欢
戚继光军事武术
中华武术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
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
戚继光学术讨论会首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