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霞的辛亥情结

2018-03-13 07:55游宇明
钟山风雨 2018年1期
关键词:尉氏县刘氏河南

游宇明

非常之人常常干出非常之事。1922年夏天,直奉战争结束,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他上任伊始便微服拜访省内名流马青霞。冯玉祥此行有个重要目的,就是邀请办学经验丰富的马青霞出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提出要求之前,他先送了个“大礼包”:慷慨承诺派人保护马青霞的巨额家产。马青霞非常感动,当即决定,除了给刘氏家族留下一万大洋,其余家产全部捐给冯玉祥所代表的河南国民政府,总值高达400多万大洋。400多万大洋是个什么概念呢?有人做过研究:上世纪20年代,一块大洋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50元以上。以此价格衡之,她一句话就捐出了2亿多元的财富。

马青霞这样做,自然不是心血来潮,其深处折射着她浓浓的辛亥情结。其实,在倾家捐资以前,她已经为这场革命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与心血。

光绪三十二年(1906),马青霞的二哥马吉樟被政府派遣前往日本考察学务,马青霞母子要求同往,马吉樟答应了,并且为她积极操办有关手续。到了日本,马青霞一方面尽情游览当地的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另一方面求学考察,研究日本的文化教育。不久,马青霞受到民主思想影响,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同盟会。同盟会河南分会想出版机关刊物《河南》,苦于经费不足,迟迟无法印行。闻知此事,马青霞二话没说捐出2万大洋,解除了主办者的烦恼。这本月刊最后只办了9期,却在社会上产生过相当影响,鲁迅当年就在上面发表过《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等6篇长文,其中4篇经许广平抄录后收入其文集《坟》。不久,马青霞又为经济拮据的《中国新女界》捐助18000两白银。此刊极力提倡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要求赋予妇女一切权利,深受当时革命女性的欢迎。自日本回国后,马青霞捐巨资在开封创办“大河书社”,该书社既是其时一些革命报刊的出版地,也是革命志士的联络点。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马青霞的异性知己张钟端受湖北军政府委派,回到河南开封秘密联络同盟会员王庚先、周维屏等人,计划组织起义,他被推举为河南革命军总司令,马青霞先后交给张钟端3万两白银作为革命经费,还计划日后陆续追加经费。后因内奸告密,起义失败,张钟端被河南巡抚齐耀琳处死,让马青霞经受了一次巨大的打击,但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1912年4月30日,南京留守黄兴为了抵制四国银行团提出的监督中国财政的做法,倡议举行国民捐,南京方面的六十个团体随后发起组织国民捐总会,孙中山成为总理。时在河南的马青霞积极响应,不但自己捐钱,还积极组织他人捐款,因此被公推为河南国民捐总理。1912年11月19日,受命筹办全国铁路的孙中山曾在致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国民党员梁士诒的密电中这样写:“兹有河南尉氏县刘马氏青霞认缴本处股银二十万元。据称家藏金1300两,银九万两,欲设法运出。但路途危险,族人眈视,愿得汴督饬地方官护送。可否由公转恳总统知照豫督,准予保护?此人现在上海,专候复示。”此事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如愿,但马青霞对辛亥革命与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的感情苍天可鉴。孙中山后来说马青霞是“巾帼英雄”,她确实当之无愧。

民国初年,女性的思想还非常传统,一般都是足不出户、不问世事的,马青霞为何有这样的见识与作为呢?我觉得这与她独特的出身、经历有关。1877年,马青霞出生于一个经济条件优越、重视读书的封建官员家庭。她的父亲马丕瑶同治元年(1862)中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署理过山西按察使和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接着任河南省布政使。光绪十五年(1889)秋,任河南省巡撫,五年后,转授广东巡抚。马丕瑶思想比较开通,马青霞因此读了不少书,能诗会画,鲁迅就曾称赞过她“才貌双全”。正因为马青霞有一定的文化,自然也就相对容易接受孙中山等人提出的自由平等理念,比一般的家庭妇女更懂得革命可以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

马青霞孀居后在刘氏家族中的极端孤立,也使她希望寻找革命这座靠山。18岁时,马青霞由父亲做主,嫁给了尉氏县20岁的男子刘耀德。刘家也是读书人家,自第八世刘致中开始发家,这个家族一方面重视读书做官,一方面也擅长做生意。家族中知县以上官员有几十个。家族商号“七十二茂、八十二盛”遍及全国多个省份数十座城市,此外还有土地二十多万亩,尉氏县城一半以上的房产是刘家的,被尉氏人称为“刘半县”,其财富居河南之首。刘家人自夸“南京到北京,不饮别家水,不宿别家店”。当年刘致中兄弟分为老五门,十二世的刘耀德是老五家的后人,这一门人丁不旺,历代单传,祖宗财产没有分散,因此成为德字辈二十八个同族兄弟中的最富者。因为家里的钱太多了,刘耀德每天干的活就是大手大脚花钱,吸鸦片、玩妓女,在开封城楼撒金叶,在玄武湖扔银元宝,什么刺激干什么,结婚只有7年,就将自己“玩”死了。刘耀德死后,为了谋取巨额遗产,族人争相要做刘耀德的继子,刘耀德的灵柩因此放在寺庙久久不能入土。为了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马青霞在婆婆杨氏的配合下声称遗子在腹,然后到开封与已经怀孕的刘耀德姐姐秘密同住,最后抱回了刘耀德姐姐所生的双胞胎中的一个。刘氏族人颇怀疑婴儿的来历,经常给马青霞使绊子,让她在婆家无法安居,在马青霞婆婆死后更是如此。其实,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同,马青霞也曾为刘氏家族、为社会做了许多事情。比如她出银4万两,重建刘氏祠堂。捐地15顷设立义学,规定刘氏子弟均可免费入学。仿照娘家建筑,花8万两银子在尉氏县城修建“师古堂”,收养刘氏家族那些无依无靠的寡妇。划拨良田15顷设立义庄,规定刘氏家族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均可从义庄领取粮食。还曾划拨18.5万两银子填补族人共同经营的公茂典商号的亏空。自日本归国,马青霞在刘氏花园兴办河南第一所私立女校——华英女校,让学生放足,聘请老师教她们国文、算术、历史、道德等课程,组织她们种桑养蚕、纺织绣花,食宿、笔墨等费用全由她承担。此外,她还慷慨捐助公办学校,尉氏县高等小学堂、中州女学堂、中州公学、京师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法政学校都曾得到她的援助,数额多则几万两白银,少则也有三五千两。她的善举连光绪都被感动,曾封其为“一品诰命夫人”。然而,刘氏家族的人总觉得她的奉献相对她获得的刘家财富只是九牛之一毛,依然嫉妒她、仇视她,千方百计算计她,甚至栽赃陷害她,让她差点进了牢房。马青霞后来以大量金钱支持辛亥革命与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其中就有一种想法,希望国家实现共和之后,自己能获得正常的公民权利,以抗衡刘氏家族中自私、阴险、顽固的封建势力,保卫自己的合法家产和人格尊严。

书本和电影里常说:真正的革命是为了解救全天下的受苦人,让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获取同样的自由、平等,这自然并非虚言,历史上许多先驱者都是怀着这样的理想走进枪林弹雨的,而对于像马青霞这样的人,他们最初的想法也许只是:通过革命,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从精神上解放自己。

(责任编辑:巫勇)endprint

猜你喜欢
尉氏县刘氏河南
尉氏县
尉氏县城区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尉氏县国瑞种植专业合作社
往顶上跑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后母
尉氏县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